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 地理
论文交流《从“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案例教学——谈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中的定位》

二期课改地理学科提出: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和应用的地理,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为此,在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上述理念,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理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创新、对学生思考加以及时引导,对学生学习给予积极合作,对学生价值观进行积极塑造。下面笔者就“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案例教学谈谈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中的定位。

一、创新者:不拘泥教材文本,进行适度创生

过去的教学,教师往往对教科书的依赖性较大。然而问题是教材素材具有较弱的时效性,如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内容“人类活动与气候”中“全球燃料排放CO2和地球表面平均气温的逐年变化”的数据只列到了2000年,以后的数据以及预测则没有详细列出。作为当代地理教师,我们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更新各种知识内容,更应当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着手,通过课堂教学将新的信息、知识、方法介绍给学生。例如在进行“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教学时,我并没有使用教材上“陕西神木六道沟”这个例子,而是利用200312月的《南方周末》的一篇有关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村落——高西沟的报道,与教材知识加以整和,并通过搜索网络上的相关内容,详细描述了陕西神木六道沟40多年生态环境的变化,来综合阐述影响黄土高原农业区位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以及如何具体地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小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通过这个新颖的以点代面的案例教学,深刻反映了人类活动与岩石圈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更能够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用创新的方法和真实直观的素材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引导者: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思维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来进行交流和思考。因而从优化教学的角度出发,高中地理教师理应根据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统筹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如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地理问题设计的连贯性和难易度,用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注重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问题完成对于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如教师可以从高中地理学习更强调系统地理思维方法培养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进行“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教学时,笔者设计了5个循序递进的内容环节(见下),

土地缺肥料

 缺草地

开拓草地

水土流失快

种植林地

羊啃树

圈羊

植被截留水土慢

建淤地坝

养牛羊

从描述农民在发展经济和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过程中遇到的土地缺肥料、缺草地、水土流失快、羊啃树、植被截留水土慢等问题来揭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实际矛盾,引导学生辨证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兴趣,又将问题进行了深化,同时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感觉到生活中到处充满了地理,地理是有用的。

三、合作者: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合作中达成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必须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身份是一个“导者”。为此,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其次还要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学习。如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时,除了给予学生丰富的素材外,还要做一名课堂教学的“积极的旁观者”,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下,掌控好整个课堂。如教师在观察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时,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拓展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发言和思考,在学生表达自我观点的同时要积极的看、听、学、思,及时思考和修正下一步的学习设计。在进行“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土截留工作”教学时,笔者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农民的角度上,设计思考用不同的办法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利用截留的水土为农业生产服务。在学习时,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提出了在黄土沟中进行截留,建设淤地坝,同时在沟两侧的山坡上植树造林的办法。这个办法与当地人实际解决的情况几乎一致,也比报纸上的报道更为详尽,学生还大量列举了采用这些办法的益处。这说明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丰富的知识素材,加上和教师充分的交流和共同体验,高中阶段的学生有能力将地理问题用科学实际的方法解决。

四、立意者:将人文精神融会于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教育不仅要赋予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还应当赋予学生健全的人文精神,这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任务。地理课程目标中强调: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不仅要关注人类自身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还要关注同时期由人类所引起的环境演变。如“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学习主线始终是黄土高原当地居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当地人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这对矛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两者的相互协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将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贯穿其中,使得学生在下课之后,将和谐的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深深地印入心中。

正如《学会生存》所说的: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