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家庭教育指导 > 经验分享
携手共建家园合作育儿平台

一、家庭教育基础
  我园是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市二期课改基地园、公立转制的涉外园。现共有17个班级,其中5个境外班。在招收中外儿童入园同时形成了一批文化层次高、兼备中西方文化背景、消费意识强的中外家长。这些家长视野宽、教育理念新、参与意识强,他们作为教育消费者,对孩子的入园有选择,对孩子的成长有期望、有设计,在孩子受教育过程中,对幼儿园的教育同样表现出强烈的知情、参与、决策、监督的愿望。他们常常从个人期望角度出发,对幼儿园教育进行质疑、摆自己观点,呈现出参与幼儿园管理和教育的良好基础,有着我们可以借鉴的思路、企事业管理的经验等智慧资源,他们有愿望、有能力、有实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但是他们缺乏教育实践的方法和能力,尤其一批忙于事业的家长把孩子完全托付给老人或保姆,先进的教养理念与实际教养行为严重脱节。鉴于本园的家长特点,我园的家庭教育指导是必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幼儿园教师指导家长,而要探索:
         教师从单向灌输     双向交流
         家长从你说我听     共同策划
         双方从相互挑剔     理解合作
二、家教指导工作的特色
  针对我园家教工作的基础,我们把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的切入点定为:携手共建(流程图:略)
家园共育实施目标
  2004年幼儿园申报市级课题《现代学校制度下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实证研究》研究的目标定位在建构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研究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新机制。我们成立园、班二级家长教师委员会,以机制保障更多的家长能够参加幼儿园的管理、决策、监督,更及时与教师沟通、互动,形成家园共同教育合力。
教师是家园共育的桥梁
  在二期课改实施中,教师逐步增强了课程意识、资源意识、教育价值意识、多方互动的意识,深深感受到来自家长社会的认同、支持和配合是课改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1) 幼儿园创造条件,吸引家长参与班级教育方案设计。
* 如何制定班级计划?——了解家长需求、尊重家长看法,让我们的
班级计划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
    班级计划制定一贯以来是老师单方面的设计,然后用家长会的形式告知家长。家长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知道被动地配合老师,当然家长的支持力度和认同感就不高。现在我们通过家委会的网络了解每一位家长对自己孩子发展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幼儿园新课程的工作共同制定本学期的幼儿培养目标,将家长的合理建议和幼儿园(老师)的要求融合,既关注了班级整体的教育又顾及了个体差异。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建议被老师所采纳,深深感受到幼儿园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幼儿园营造的这种家园平等、和谐共育的氛围,也让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幼儿园教育的参与者。
* 如何开家长会?——班级计划提前递交家委会,让每个家长都能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在碰撞中理清思路达成共识,形成家长互动、家园互动的平台。
  大班有的家长认为要多学英语,为入世外小学做准备,有的家长认为要多学计算,为入重点小学打下基础,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应开拼音班、认字、写字为入小学做准备,也有的认为入学准备的重点不应该把学知识放第一位,而应该注意习惯能力的培养和注意力培养。在幼儿园到底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这位家长的发言带动了一批家长的激烈讨论。他们纷纷举例介绍自己在家中怎样重视孩子能力、习惯、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教育的,但还缺少具体有效的方法。老师顺势介绍了幼儿园是如何进行全方位的入学准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互动式家长会开拓了家庭教育的思路,让家长影响家长,家长教育家长拨正了教育的方向。
* 如何使亲子活动更富有价值、意义?——赋予空间、有力扶持,让家长成为主角。
    亲子活动顾名思义家长应该是主角,但实际上常常是教师唱主角,家长帮着完成一些辅助性工作,看上去是一种家园合作,但实际上家长仍处于被动状态,我们尝试了教师与家长的角色互换,把亲子活动策划权交给家委会,但教师并不是完全退出,而是在活动的教育价值的定位和做法上帮助扶持家长,例如:老师提供近阶段班级活动主题内容,在选择活动时引导家长将亲子活动与班级主题内容相结合,整个活动老师给家长一个大大的空间让家长的想法得以实现。老师的支撑让家长真正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体验到活动的价值,为以后的家园合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
(2) 幼儿园有责任引导家长提升对幼儿教育价值观的判断力。
  当大班家长对孩子考小学产生很强的焦虑时,我们没有简单地迎合社会、家长急功尽力的应试要求,而是在各项教育中积极宣传课改理念,进行教育价值引领。同时由家长教师委员会共同组织上一届乌南毕业生家长回园介绍他们的孩子入学后的情况,请小学教师来园介绍入园准备,当小学老师对乌南幼儿园全方位进行幼小衔接的教育措施大加赞赏时,家长紧张焦虑情况缓解了。
(3)在“托班幼儿生活类资源发现和利用研究”的课题研究中积极开展家园共育。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要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 帮助家长认同托班幼儿的课程理念——生活即教育。
  我们将生活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各种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如将游戏“给小动物喂食”、“为娃娃穿衣”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自己吃饭、穿脱衣鞋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结合,请家长来园观看孩子在园的游戏、学习和生活,教师通过活动提示卡引导家长了解活动的教育价值、活动的指导策略,不断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能力。
* 多渠道宣传,让家长认清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每月家长接待日等多渠道宣传,让家长认识到自身的言行举止就是幼儿的一大教育资源,引导家长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
* 多形式参与,与家长共同探索家园共育的新途径。
  观亲子体验课程  入园前我们将亲子快乐游戏、育儿讲座和教育咨询、家长会及家长沙龙的活动内容整合,让孩子提早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教师,让家长了解认同我园的办园理念,老师通过亲子体验课程多方面了解幼儿及家长教养方式,为日后的家庭教育指导提供更为有效依据。
  读成长记录手册  为每位幼儿建立书面档案,注重在动态教育过程中去观察、记录孩子的情绪、言行,提出适宜的教育方法并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入园前情况调查表、宝宝在园生活一日(一周、一月)观察记录表、宝宝在家情况记录表)
   通过看家园指导版块、览班级家园网页、做家长老师讲课等途径开展家园共育的指导。
   综上所述,我园家教指导的理念:
   注重家长实质性参与,而非形式上的参与。
   注重家长的平等合作,而非被动配合。
   注重教育信息的交流,而非培训家长。
   我们的感悟:
   只有把家长看作“合作伙伴”,才能做好家园协作工作。
   只有与家长“换位思考”,才能获得家长的理解与尊重。
   只有让孩子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才能赢得家长的满意与认同。
三、今后1—2年突破点,家园教育的整合
  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需要幼儿园“退”半步,家长“进”一步,更多地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家教指导;进一步帮助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同于幼儿园的教育,家庭是教育的起点和幼儿园教育的延伸;幼儿园教育也不只是教师的事,家园双方的真诚合作才能使优质的教育贯穿孩子童年生活全过程;只有家园教育真正整合,我们的孩子才能一步一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措施:
1、 分析幼儿发展中的需求,收集家庭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形成家教问题库。
2、 针对问题学习收集中外家教理念、案例、操作方法、成功经验,汇编成册。
3、 建立幼儿园家教咨询团队(由特级教师领衔、特邀有关专家、有家教经验的教师、家长组成)结合每月接待日开展育儿咨询和特约诊断和指导。
4、 结合班级计划的制定,教师和班家委会一起研究本班幼儿发展中的问题,采取可行措施。
5、 继续由园家委会组织专题讲座,根据家教共性问题,开设不同教养者专题讲座传递交流家长育儿成功经验。
6、 通过家委会小报和幼儿园网站宣传中外家教理念,提供具体方法。
7、 幼儿园通过开放日开展各类亲子活动,积极宣传二期课改理念和课程特点,吸纳家长有效参与和互动,把家庭中的问题带进幼儿园来研究,使幼儿园教育真正向家庭延伸。

 

责任编辑:徐荣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