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德育管理 > 其他
德育中榜样教育的研究—— “听我讲那身边的故事”活动

德育中榜样教育的研究

——“听我讲那身边的故事”活动

汇师小学   张萍

一提到讲故事,也许会有人说,这不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吗?是的,古今中外的教育工作者都曾使用过讲故事这种教育方法。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就说过,一个好的老师肚子里起码要有100个可以随时拿出来的故事。这应该是权威的经验之谈。然而,现在却有人认为,当下实行活动体验教育了,在提倡讲故事似乎过时了,甚至认为讲故事属于一种灌输式教育,似乎不符合二期课改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了。其实,这些都是对教改理念的误解。以往的实践已经证明,今后的实践也将继续证明:讲故事是进行德育的有效方式。因为儿童是喜欢听故事的,生动地故事情节会吸引学生,故事中表达的情绪会感染学生,于是,故事中的教育内涵也就随着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情感一起深入学生心田。当前正处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的质量难免鱼龙混杂,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更需要我们用健康的有意义的,有启迪价值的,能催人奋进的好故事去赢到学生,熏陶学生,激励学生向正确的道路前进,这样的故事不但存在于经典中,也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学生的身边。几年来南丹路小学(现汇师小学)持续开展的“听我讲那身边的故事”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证明了故事,特别是身边的故事在新时代仍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一、背景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利在当代、惠及长远的民心工程。从近几年来看,在某种程度上,人们重视了经济建设,忽视了人文精神;强化了现代意识,淡化了传统美德;强调了生存竞争意识,丢却了诚信友善品格……我们感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不抓好这一基础教育,青少年就不可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然而,这又是一项艰巨细致的工作,只有通过我们采取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措施,加以落实,化到细处,持之以恒,方能获取教育实效。在榜样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对身边的事物更容易感兴趣,更让人相信。我校开展“听我讲那身边的故事”,就是试图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把自己或同学中产生的感人事迹汇编成故事系列,以征文、故事会等形式在学校范围内进行交流,大力宣传,经过一个时期的延续,使学生感悟到传统美德带给人的一种美好,人与人之间爱的传递,体验家庭间、师生间、同学间诚信、友善、祥和的氛围。

我们在讲故事活动中特别强调讲身边故事,这是因为身边故事有其三个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一是真实性强,艺术创作的故事虽然精彩,但不少情节是虚构的,因此,可信性不够高;传统的经典故事虽然内涵丰富,但毕竟离孩子的生活远了些,当然,这两类故事还是应当讲,因为艺术创作的故事可以给孩子艺术类的享受,经典故事可以让学生开拓眼界,深入思考。然而,身边的故事更不应该忽略,因为主要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可以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到,因此信度最高,最有说服力,学生听了这样的故事,也容易将故事中的情景迁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其二是采集容易。既然身边故事就在身边,学生容易采集,采集的成本相对较低,学生可以参与,这样就可以改变只是教师奖、学生停火只是少数故事员讲、多数学生听的状态,而是人人可以采集故事,人人可以讲述故事,这样就可以把讲故事活动变成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教育意义更大。

其三是时代性强。身边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每天都有新的内容,因此,就能捕捉到新的变化,新的发展,新的事物,新的气象,就能扣住时代脉搏。这样的故事常讲常新,始终充满生命力。

综上所述,身边故事是德育资源的富矿,值得教育工作中去认真开发和充分利用。

二、活动组织形式

     我校开展的“听我讲那身边的故事”活动,就是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把自己或同学中产生的感人故事系列,以征文、故事会等形式在学校范围内进行交流。这些故事虽小,但教育作用不可低估,因此,我们把它作为全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宣传引导

活动特性决定了必须得到家长的重视和支持,根据体验范畴,除校内外,绝大部分是社区、社会和家庭中体验;另外,我们的出发点是全体学生的参与,不是部分学生做做秀,只有让家长们先明白活动意义,包括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操作过程,如:为孩子摄录体现美德的“美好瞬间”等,因此,由学校教导处向家长宣传,向全体家长下发《告家长书》(附件三),介绍本校开展“听我讲那身边的故事”活动意义及有关的配合指导工作。

2、 动员介绍:

在开学典礼上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开展“听我讲那身边的故事”活动,介绍什么叫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我们青少年目前可以学做的有哪些。把重亲情、礼为先、讲诚信、为人善、待人宽、辩善恶、勤为本、愿奉献等作为学生体验的具体内容。

3、加以强化:

由老师中的团员青年轮流作升旗仪式讲话,进行一周一次“大写的中国人”故事演讲;同时班班开展传统美德古诗吟诵比赛;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4、指导实践:

身边故事既然来源于生活体验,那就首先要引导学生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实践中,找到鲜活的素材,在实践中丰富身边故事的内容。依照“主体性德育”理念,一方面要充分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为他们做出有益的指导,我们指导的方法有:

1)学校生活中,各班建立好人好事记录册,其中张洁、吴三洁老师还发动同学以“BBS信息交流”形式,把每天发生在同学中的美德故事记录下来,并可让其他同学添加各自对事件的感想:如:“迟到进教室该不该打招呼一事”,就引发了近十位同学的争议,最后认为既要尊重老师又不影响大家上课,以点头示意较为合适,当然无特殊的情况应避免迟到,一番辩论,增强了同学们的公共道德意识。

2)倡导家庭生活的礼仪:包括尊敬长辈、做力所能及之事、走亲访友中的礼仪等最能够得到体现,家长的配合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尤其是与老人同住的孩子,过去是疼爱有加,哪还轮得到劳动的机会,甚至连鞋带都烦请爷爷弯下身子帮着系,现在,大人也能“让”出点活给小辈做了。

3)为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学校专门制作了《南丹少年社区服务卡》,请居委会配合,对学生的社区服务给予认可;我们还与附近敬老院签订协议,组织学生们以小队为单位,每周定期去附近敬老院打扫、慰问演出,送上孩子们省下的水果等。

4)在每次活动中,我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契机,随时提醒学生考察活动中的文明礼仪及行为,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实施效果:活动和实践互相转化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

      一个阶段实践的基础上,以“听我讲那身边的故事”形式进行反馈,各班派出代表故事演讲:讲讲自己或班级同学中的美德故事,制作实况录像1-2盘,身边榜样材料被保存下来;同时,我们还汇编了南丹少儿弘扬传统美德故事集(附件四)若干本。收集由家长协助自拍的孩子的美德集锦(录像、照片)等,这些珍贵的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南丹少儿在接受弘扬传统文化亲身体验过程中的感人事迹。从学生的成长看,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南丹好少年和许许多多感人的事例。学生要采集故事,首先要去参加实践;要采集美德故事,首先要开展体现美德的行动。这样,实践转化为故事,故事编成以后,通过交流,又激励更多的人学习故事中人物榜样,去开展体现美德的实践活动,这样故事又转化为实践。学生在采集故事、汇编故事和聆听故事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感受,提升认识,落实行动,健康成长。从而取得了故事活动和学生成长的双重成效。如与雏鹰争章结合,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人为本,不搞轰轰烈烈,但求实实在在,可以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可以说,全校大部分学生都投入进来,尤其是教育内容延伸到家庭、社区,连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比如“你对父母了解多少”调查问卷,前后两次测试,由家长批阅,从连家长生日都不知晓,到观察到家长的生活规律和喜好,使家长们亲身感受到子女对自己关心程度的变化,看到教育的效果,反过来他们更加支持和理解、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分析与反思

1、《听我讲那身边的故事》符合当前教育形势和内容。

根据当前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我校以弘扬民族精神传统教育为切入口,依据其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结晶;又依据儿童好模仿的心理特点,找出榜样引导学习;再一点是榜样的真实性:真实是德育的有效基础,是德育榜样选择的重要标准;最后是针对了当今独生子女身上出现的思想道德、行为等带有普遍性的偏差,这些因素都让我们认识到开展“身边故事”活动是极其有意义的。

2、《听我讲那身边的故事》是创造性、必要性、有效性的统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我校开展的“听我讲那身边的故事”系列教育活动,就是创造性的把这一文件精神加以具体实施,使之切实落实在了日常德育之中,通过实践,进一步证明《意见》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坚持正面引导思想,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德育规律。从而真正达到学生道德规范的内化既而形成外化:事实证明:学生获得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对人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同时在引导和体验、强化和内化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外在表现。

3、 “听我讲那身边的故事”活动,富有创新思维。

把“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这首动听的少儿歌曲中,巧妙地迁移到“身边故事”教育活动中来,一开场,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创新之处在于:

1)时代性:抓住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依照《意见》精神,高举弘扬民族精神旗帜,富有时代意义。

2)真实性:抓住“身边故事”做文章,使榜样真实性得以充分体现,抛开以往教育中听得到看不着远离现实的德育榜样,运用桑代克研究的迁移规律,学生只有觉察到学习情景与生活情景之间的相似性,才有可能将学习内容迁移到生活情景之中。

A综合性和多样性:“身边故事”活动,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德育范畴,活动中,丰富成果形式:讲故事、写故事、采访、小品表演、照片采集、录像制作等都极大地锻炼孩子综合能力的提高,可谓一次活动终身受益。

B、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这一活动的开展,需要的是教育工作者的用心、精心和恒心,无须花费大量教育资金,我校将此项成果推广的目的就是能使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使中国几千年文明史得以传承,中国的灿烂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4、《听我讲那身边的故事》活动,确实让我们看到了成效。

1)独身子女身上特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状况有所改进。

调查报告显示:活动前,了解自己父母生日的孩子仅占21.4%,而活动中,有不少学生就是借父母生日之际为大人做一件事实,以尽孝道:五(1)中队的吴昊同学这样讲到:一个连爸爸妈妈的生日都不晓得的子女不是好子女,每年我的生日,都少不了父母为我精心准备的礼物,而我呢?只感到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开学初,老师调查问卷中就有这道题,我一下子傻了,怎么也下不了笔,那一刻,我脸也红了,汗也出来了,这道看似简单的题目,却比奥数还难,顿时,我下决心一回家就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生日都记住,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妈妈生日那天,我早早起床到小区会所买来早饭,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就把饭煮上,洗好冰箱里的蔬菜,又取出妈妈最爱吃的黄鱼解冻,晚上,我还送给了她一张不贵但很漂亮的贺卡,里面是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妈妈,谢谢你把我养大,你辛苦了,真的,这一天,我仿佛长大了好几岁。”。还有一位同学,更是关心起年老的一手把他带大的外婆来,亲身体验了一次为奶奶洗头的过程:倒水——水太烫——水太冷……直到洗完后发现奶奶的衣领全湿了,这件事后来编入了“身边故事”,描写生动有趣,祖孙情在其中不经意凸现出来。二次调查中,我们欣喜的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从关心长辈的生日,到了解长辈的爱好,甚至关心起他们的喜怒哀乐;还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在寒风中帮助卧病在床的父母亲卖报纸,让家长感动不已,这些事例都表明活动达到了我们的意图之d学生的行为趋于文明。同时,校园环境更为良好,学校风气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进校门自觉排队,主动让小同学先走;去专用室上课,一路上静悄悄的,为的是不影响其它班级;早操队伍整齐,精神抖擞,动作到位,还在全区广播操比赛中获得优胜奖;上下楼梯基本能靠右走;放学时排队离校,显示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过去一些独生子女不懂得如何关心别人,现在变得乐于助人了,如:校内几位患残疾(重度耳聋)同学,在校园里处处得到关心帮助,同学们不仅不会歧视他们,反而为他们当起了“翻译”,把老师听不懂的“话”加以解释,又把老师的话连比划带表情再告诉同伴,如此这般持之以恒,不厌其烦;又如遇到雨天,同学们即使不是同班,也会合撑一把伞走进校门;高年级学生每天都去带领低年级同学朗读、做操、游戏,一次,校会课以中心会场形式听讲座,结束时,只有一扇小门可出去,还没等老师组织,只见四、五年级同学已自觉地排起了一条队伍,静静地等待小同学先离开,令老师也非常惊喜。

2)对参加社区活动更为积极。 

我校学生在社区里的表现也受到了居委会的充分肯定,很多学生的“南丹少年社区服务卡”上都记满了为邻居做好事的事例(附件二),收到的表扬信更是不计其数。在和贫困地区小伙伴手拉手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积极,有的同学尽管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仍然慷慨地捐出省下的零用钱。在徐家汇街道精神文明共建评比中,我校也得到了好评。在观看电影、外出考察时,同学们注重文明行为,离开时不留一张废纸。学生的良好行为表现,也带动了家长文明素质的提高,并使学校赢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还吸引了几十位外籍学生与我校学生共同学习。这一切成效虽然还是初步的,但已经给了我们这样的信心:充分运用身边故事,能增强德育的实效。因此,这一活动,我们将持续进行下去,让先进的榜样、文明的行为、美好的情感永远伴随着学生健康成长。这一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本校学生“两纲教育”的开展,成效显著。

                                               

                                         

                                                          责任编辑:张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