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德育管理 > 其他
有效整合 求新求实 ----探索与实践《品德与社会》中的两纲教育

        有效整合  求新求实

----探索与实践《品德与社会》中的两纲教育

                    田林小学   袁铮

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近几年的《两纲》教育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与众多的教学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着对学生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教学任务。在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中,让我们清楚的意识到各门学科中都蕴藏着丰富的"两纲"教育的资源,但在《品德与社会》的课程中,两纲教育的切入口和渗透点尤为突出。特别作为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又担任《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如能有效整合品社课和两纲教育的精髓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实施"两纲"教育的过程中,力求做到有效性、整合性,确立明确而强烈的教育目标意识,有计划地渗透, 有意识地讲课.努力在《品德与社会》课中融合"两纲"教育.求新求实,确立"三个维度"的教育目标,使得"两纲"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一、静心研读,有效整合,落实两纲教育

苏霍姆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在二期课改和有效教学的教育新理念下,品社课的教学除了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外,还要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来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两纲教育中明确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民族精神,养成健康人格。二期课改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文本中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素材,同时也为在教学中渗透两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我们要作教学中的有心人,要学会静心的研读教材,研读单元教学目标,不仅要寻找较显性的教学内容,而且要善于挖掘教材中隐性的教学内容,寻求教材与两纲教育之间的联系点,有机地进行梳理、渗透、整合,设计可行的教学教案,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或课后活动形式,潜移默化的在教学环节中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

二、根据学生特点,求新求变,落实两纲教育

课堂是贯彻落实“两纲”精神的主渠道。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两纲精神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结合,而且要寻求《两纲》教育与学生心智水平的最佳结合点,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求新求变,与时俱进,实施课前和课后的准备工作,让学生真正做到感兴趣,有激情,才能真正做到将两纲教育落实在要处、落实在实处。

在教学《做贺卡 表心意》一课时,结合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我引导孩子们选择最单纯的方式——制作新年贺卡向亲人、朋友表达心意。在选择制作新年贺卡的材料时,我动员孩子们把家中废弃的物品拿来,比如:衣服、鞋子包装盒里的白色硬板纸;礼品盒上的彩色图案;旧报纸、旧杂志里的卡通人物;旧衣服上的漂亮纽扣……孩子们觉得很新奇,本来这些要扔进垃圾筒里的东西竟然在课堂上变成了“宝贝”,而且好好地加以利用,竟然让贺卡变得更加漂亮,更有个性。废物利用培养了孩子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他们在制作贺卡的过程中,不仅明白了有些废物可以变成“宝”,而且体验到动手制作礼物的乐趣。时间长了,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废物利用,养成不乱花钱的勤俭节约的习惯。

三、联系生活实际,求真求实,落实两纲教育

    两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品社》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两纲教育,不仅要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紧密结合, 将教育的范围延伸到社会、家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国情和社会责任教育,将把两纲精神融入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

在教学品社课《中华一家迎新联欢会》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华传统过年的风俗习惯,在课前我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工作;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畅谈自己家乡的习俗与地道小吃,由于班中很多同学都是外来务工子女,事先问过家人和查找过有关资料,说的同学娓娓道来,满含豪情;听的同学获益匪浅,意犹未尽。我又适时的组织做了有关民俗小游戏,还请他们尝尝各地的特色小吃,让他们对中国的地大物博有了更深的认识,再一次激发他们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在此基础上,我把课推向了另一个高潮,我用媒体出示《爱我中华》这首歌,借用歌曲中的歌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介绍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少数民族组成,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服装特色。老师准备了三组民族服装的拼图,让学生比赛拼图。比赛后,我对这三个民族的风俗特点进行了媒体直观介绍后,先让个别学生随着《哇哈哈》这首歌的音乐跳起新疆舞,随后让他们请在座的同学和家长一起跳,让学生们感受到少数民族载歌载舞欢庆新春的热闹气氛,这时把整堂课推向了第二个高潮。

四、结合校本学情,参与评价,落实两纲教育

     两纲教育深入我们每个教育者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但是两纲实施效果的评价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实际上,教育评价和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要教育实践追求一定的教育目标,就必然存在着教育评价,两纲也不例外。

针对两纲执行与落实情况的评价,可以结合校情和学情,组织和动员起社区居委、家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参与评价,这样

不仅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及时地制订和修改两纲目标的方向,作出适时的反馈,促使其调整教与学,更好地实现两纲目标。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要恰当的凸显和落实“两纲”教育,我们主要可以一方面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如学生身边发生的变化和事情或国家在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入手,另一方面从教材本身出发,有效的渗透整合,多元化的教学设计,适时、适当的引渡,才能更好的体现“两纲”精神深远的教育意义。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只有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及时总结经验得失,以便于更好地推进两纲教学的实施。

                                                   责任编辑:张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