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科研 > 课题研究 > 成果展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徐汇区梅陇第三小学     钱美琪  

                                         
一、 背景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提出
1、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能激活思维从而使学生个体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达到自我创造、发展、完善,促进同伴创造、发展、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在“自学试探”、“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目标、创新学习,从而获得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创新活动的导航者”,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 研究成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是以目标为中心,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精心设置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合作探究目标的一种创新式课堂教学。它的基本环节是:以趣激学一一自学尝试一一合作互动一一综合内化一一深化发展。
(1)创设情境,以趣激学。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乐”中“创新”。
    教师在这一环节通过复习,做好知识迁移准备,并创设有利、积极的学习情境。采用实物演示情境、表演体会情境、故事问题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探求新知,使学生熏陶在浓厚的学习氛围里。这样更利于学生思路开阔,思维启发,从而迸发出创新火花。
   (2)自学尝试。这一环节主要体现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自己逐层发现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根据提纲初步进行思考,试探、实验。教师则要善于以学生意态为中心,适时指导,让学生“疑”中“创新”。
   (3)合作互动。就是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相互讨论,合作尝试。在协作中,学生间互相弥补、借鉴,启发形成立体交互式的思维网络。并通过尝试练习、讨论分析,进而取长补短、开阔思维。即引学生“动”中“创新”。
   (4)综合内化。就是学生通过质疑问难,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作出相应结论。教师重点示范、精讲,帮助学生小结,并通过“试一试”练习,指导学生边自我评价边纠正,将知识上升到理论层次。即让学生“理”中“创新”。
   (5)深化发展。这一环节通过组织综合练习,强化对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突变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大好时机。
    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设计多种练习层次组成的体系: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创新训练,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形成思维训练网络,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即放学生“练”中“创新”。
( 二)合理选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经过一阶段的合作学习之后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要选取值得合作而且能够合作的教学内容。要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合作交流是必要的;合作交流的形式是多样的;合作交流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合作交流的时机是需要慎重选择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可选以下内容:
1、综合性比较强的内容
   在每节数学课的教学中,总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合作讨论的。有些知识,学生在理解或运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也可以合作讨论解决。
如“三位数的加法” 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算理,会用多种算法解题。在出示例题时,让学生先试算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使学生通过讨论,把每个组员的不同算法罗列出来,选择自认为最简便的方法为自己今后的解法。
2、具有不同操作方式的或比较复杂的实验性学习。
   小学数学有些知识如果通过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讨论发表个人的看法,充分体现个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在经过实践——理论的升华,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记、背的现象,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实践中,真正获取新知。
 3、容易混淆的知识
   解决问题的关键处指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关键处,能够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如“三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教学中,总结计算法则的关键是理解乘数百位上的数同被乘数相乘所得的第三个部分积的写法和算理,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对上面所说的问题关键处进行合作讨论,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处。
   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会因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或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处进行讨论,他们就能在讨论中相互启发,能够比较顺利地寻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长方体认识”一课中,为使学生做到数长方体的棱不重复不遗漏,可以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如何有序地计数,这样可使他们找到较好的计数方法。
(三)及时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它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1、预设讨论
(1)铺垫复习环节
复习中的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唤醒,为新知的学习作知识上的准备,而且使学生尽快进入到新知的学习状态中。
(2)新授环节(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展开)
  新授中针对重难点,有步骤、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重点。多种交流的形式,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和课内信息的沟通,利于学生间的互助和思维的发展。
1.独立思考: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学生在小组合作前必须有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上感知新知,进行思考,而不仅仅是小组中的一位听众。教师在此时要鼓励学生,特别是能力中等和较弱的学生,引导其观察,审题。2 .组内讨论:让组内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的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3.让各小组间进行交流,发表各组意见。这是各小组间互相学习、竞争、促进的过程。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互相启发,开拓思维,更可纠正小组全局性的错误。同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通过横向比较意识到与别组的差距,促进齐心协力共同进步。4.引导评价: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议,从而对例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进行概括、小结。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往往又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课堂中,只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协调发展才能促进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同样需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而后应适当的“收”,集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小结,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质疑问题,以求开拓创新。
2、生成讨论
(1)知识的“疑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需要常常来自于学习过程出现的疑问。此时安排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在交流中释疑,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关注思维的“兴奋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 常常会对一些问题特别感兴趣。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中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反馈评价手段
在小组合作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始终做到认真倾听,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做出相应的鼓励和评价。当学生间有争执时,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并来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要让别人把话说完,学会抓住别人发言精髓,从中摄取有用信息,加以分析、比较、辨别、综合来充实自己的观点,使之为我所用。从中得到启迪,触类旁通,加进自己的思考,不断使自己的见解更全面更具创造性。
(五)效果
1、学生的合作意识、情感、品质得到了培养。
合作学习不是专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解决知识的难点,对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适当引导后,让学生去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这样全班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体验成功的喜悦。
2、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在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多了,更多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数学知识与大家共享。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较好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展示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实践中,我们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学习数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把数学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探究、应用的过程。
3、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通过学习,转变了教师教育观念,教师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信任学生,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尊重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在感悟、体验和探索。使教师能自觉地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正确地教学定位,合理地与科研接轨,主动吸取教学科学提供的新知识理论,深入开展各类教改实践和课题研究,加速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4、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实验,学生在合作意识和学习成绩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合作意识对照表(“四边形的认识”课例):
项目 二年级第二学期 三年级第一学期
主动提出问题 21 33
主动讨论问题 19 30
与小组沟通 24 35
2、 三(1)班两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对照表:
项目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成绩
平均分 85.4 89.8
合格率 92.3% 98%
优秀率 74.6% 85.2%
由表中数据结果可以看出,两次考试学生在合作意识、创造性倾向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在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原先。另外,在平均分、合格率和优秀率方面也有很大进步。
(六)对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1、什么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要重视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匣子。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我是社会千万个人中的一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合作者。
  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2、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这时,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假如老师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思考我准备怎么办,再组织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人人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3、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作用如何发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样,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使学生感到新奇,有探究的价值。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4、存在的问题
  “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实施“没有问题”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质疑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要善于保护这种“热情”,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蕴藏其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受时间限制。现一节课仅35分钟,若在课堂上出现生成讨论,将影响正常授课的时间,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此问题上教师也颇矛盾。
(七)引用文献
1、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黄政杰、林佩璇著:《合作学习》,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第1版。
3、荷兰学者撰写的《荷兰小学班级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
4、《新教材引发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徐汇区梅陇第三小学
钱美琪
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