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科研 > 成果推广
做一个“大”写的人 ---培养大班幼儿责任意识的实践研究

做一个“大”写的人

                      ---培养大班幼儿责任意识的实践研究

宛南实验幼儿园 范琪

一、问题的缘起

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的性格习惯培养发展的关键时期。责任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更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大班幼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龄阶段,它不仅是3-6岁幼儿发展水平中最成熟的年龄段,还标志着孩子从“幼儿”向“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角色转变过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渡期。大班结束后,幼儿将从“幼儿园”走向“小学”,从做自己的事扩展到做集体的事,“依赖”感也慢慢从成人转移、过渡到幼儿自身。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幼儿的集体适应能力、遵守规则能力、交往能力等往往都是反应幼儿“责任意识”的表现,更是对其考验与提升。“责任意识”是幼儿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基点,对幼儿的终身学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通过对本班34名幼儿责任意识进行观察以及家长调查问卷,我发现了很多情况不容乐观:

65%的幼儿感情上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体会其他孩子的情感,不能感受与同伴分享的快乐,他们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自私,比如,看电视要抢坐“最佳位置”,不管是否对别的幼儿造成影响;自由活动时喜欢同时占有许多“财产”,不愿与人分享;在整理玩具时却不见他们的身影;不小心碰到别人不会主动道歉,要经过老师或小朋友的提醒才会开口;

35 %的幼儿具有初步的“责任意识”,他们能够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愿意帮助其他幼儿解决问题,如“帮旁边的幼儿拿椅子”、“看见自己或别人的东西掉在地上会主动拣起来”、“会提醒或纠正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等;

还有30%-40%的幼儿“责任意识”弱甚至没有,无形中也加大了幼小衔接的“坡度”;

 

100%的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有一半的孩子愿意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除了客观因素外,幼儿的责任意识仍是主因,按比例来说,女生比男生高;二胎比独生高;20%的幼儿在做错事能主动承认错误,绝大部分幼儿则以推卸为主;45%的幼儿在损害物品后会感到难过,35%的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会有所难过,仍有20%的幼儿属于无动于衷。幼儿责任意识的表现行为也较单一,停留在“为自己”、“做好自己”的现象较多,很少会主动产生对家人、对他人、对集体“责任”的表征现象。

 

围绕着“大班幼儿责任意识的衡量指标是什么?”,经过思考,我确立了以下5点观察指标:

1、是否爱惜各种物品

2、是否能完成接受的任务

3、做事是否善始善终

4、是否关心他人疾苦

5、对于过失是否敢于承担责任

 

本研究以“做一个大写的人”为主题,希望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学习等环节,与我园品真教育相结合,实施各种相关活动,激发大班幼儿的责任情感,有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并通过对不同幼儿的观察和教育实践反思,总结行之有效的培养大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和方法。

二、培养大班幼儿责任意识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策略一:认知--践行责任的渗透

根据国内外环境教育文献资料获得,在低幼儿童的德育教育中,更适合采用多领域融合的教育模式,有机结合,相互渗透。采用多领域的渗透模式,使孩子能粗浅的体验感知责任,萌发幼儿关心,爱护、有担当的情感和态度。

u  在生活中,感受责任的力量

陈鹤琴先生曾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事应当让他自己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照顾植物角、整理桌椅、衣橱柜、甚至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或请孩子关灯关门等小细节。这些看似琐碎的事,实则能让孩子真切地感觉到他是班级里的小主人,当孩子体会到了他在整个集体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确实是被同伴、老师所需要的时候,他对集体的责任感也会油然而生。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实现”的欲望和动机,只不过幼儿“自我实现”的欲望和动机不像成人那样强烈和明显而已。针对这一点,我们在值日生活动中设立各项管理员:盥洗室管理员、餐厅管理员、饮水管理员、走廊管理员、植物角管理员、衣帽橱管理员等等,要求孩子们各尽其职,各施其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天一天过去了,我们会欣喜地发现,盥洗室里总能听到孩子们主动提醒同伴排队的声音;走廊里,总能看到孩子们认真地关注着其他孩子走路的情况;餐厅里,孩子们热情地打扫着餐桌跟地面;教室里,孩子们为一本本图书从大到小整齐地放置着……他们从一开始的摸索状态,到之后完全适应值日生的角色,这样的转变,在孩子心中慢慢滋生责任的种子,小幼苗渐渐发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长大,变成参天大树,一辈子根深蒂固。

u  在运动中,收获责任的喜悦

²  在运动活动的准备工作中帮助幼儿明确责任感

运动前的准备过程、结束过程,正是对幼儿进行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阵地。为锻炼孩子的能力,我们常请幼儿参与运动器械的摆放、整理,事实上孩子们在利用器械进行运动时,是一种索取,而收拾好器械,为下一轮中班弟弟妹妹活动做准备,是一种付出,日复一日,让孩子在收拾中知道:活动的同时,也要为下一次玩的人做好准备,这是一种玩的责任与规则,都要学会遵守,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从而内化到自身的活动中,增强责任感,产生责任行为。当明确了“主人”意识后,渐渐地也学会了爱惜公共物品,

²  在运动活动常规的建立中完善幼儿的责任意识

运动过程中,常规的建立也是完善幼儿责任感意识的途径。在常规的建立中,幼儿发现自我,,萌发对自身的意识,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如活动中,有的幼儿无所约束,当老师提醒后便虚心接受,不一会儿又故伎重演。从表面看,这孩子只是不守常规,深究一下,就反映出孩子没有责任感意识。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有时会正面引导: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失信用的行为,会让小朋友、老师对你产生不信任,所以我们必须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有时,进行换位教育,让这个孩子做“老师”,我做不守规则的“孩子”,让他在换位中分辨自己的行为,自己教育自己,从而完善孩子的责任感,更好地遵守规则。

²  在体育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责任感

集体感的产生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责任感的发展。如在比赛中,为了使本小组获胜,每个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应履行的职责,我是小组一员,我承担了自己的责任,我和小组才有获胜的机会。在这种意识下,幼儿的行为才更具有责任性。

u  在游戏中,体验责任的快乐

区角活动是自发的、自由的,需要幼儿的自我约束才能完成,这就为责任心的培养提供了沃土,因为责任心的培养首先是对自己负责,对规则的一种自觉态度,这是在集体教学中所无法企及的。

²  游戏材料的收集,引发责任感

区角活动要准备很多的游戏材料,让幼儿一同参与进来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包装礼物盒”,我们让孩子带一些家中不用的空盒子,孩子们在收集这些材料中获得了成就感,并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集体的责任感。如“HELLO,春天”,孩子们积极自愿报名把爸爸的领带来园,制作春天的花环,把教室装扮的更有春的气息。

²  问题串连学习性游戏的过程,激发责任心

在学习性区域游戏中,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很好地解决了责任心培养。如“我们的故事角”,这儿有听听新闻、说说方言、录音机里的故事,故事中有些提问,空一段时间让幼儿回答,在操作卡上记录,这样既能让孩子对故事完全理解,也能让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而在这过程中,孩子的责任心是关键,要坚持完成活动内容,需要对活动负责,让幼儿在操作中懂得要有始有终地去做一件事。

²  爱护环境,持续发展,提升责任意识

区角活动内容繁多,如果这些创设好的区角环境,没有人爱护,老师忙于修补,就会缺少充实新材料的时间。区角环境的爱护,责任在幼儿,耐心引导,小心操作,爱护每一件创设好的游戏材料,不浪费,让幼儿知道环境的重要,节能的重要,举措的同时也为幼儿铺垫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u  在学习中,显现责任的智慧

²  人之初,性本善,做好孩子道德教育的启蒙

最近,班里兴起了一股《三字经》热。我们通常会利用餐前和午睡后的空闲时间组织幼儿进行“三字经”的学习,并通过“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朱辉守义”等耳熟能详的经典小故事培养幼儿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的道德品质。

     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是: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孩子幼小的心灵就是一张白纸,成人的正确教育对孩子的道德观念的形成,有不可磨灭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孩子良好品德养成的引导者。在我国古代就有早喻教的教育方法,及早施教,正确施教,在孩子纯洁的心灵里扎下良好道德品德之根,让孩子受益终身。

²  阅读成语故事,启迪智慧人生

在中华文明的浩瀚长河中,有无数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收藏的珍宝,成语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和历史事件,每一则成语都凝聚着我们祖先的智慧精华,虽历经千年,依旧富有启迪意义。“锲而不舍”的顽强意识、“一诺千金”的高贵品格…中华名族博大精深的智慧、谋略和言近皆远的语言精华,都可以在成语里得到最好的展现。为此,我们精选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成语,用故事的形式将它们表现出来,并配以精美的插图,使孩子们对每一则成语故事都能有一个直观而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责任品质。

策略二:动情----唤醒责任的情感

开展班本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家园互动,共同确立了“五个阶段”、“三条纽带”、“四个一”的活动形式:

u  五个阶段的 “小小志愿者”服务内容

²  第一阶段:“互帮互助志愿者”

    幼儿在自己班内与同伴自由结对或成组,帮助彼此,互相促进。在实施过程中,主要让幼儿针对各自一些较欠缺的行为习惯,通过互相督促,互相克服,让大班幼儿在过程中加强责任心意识,从而通过好的对弱的影响,使幼儿得到改变,“小明星”的选举也是激发幼儿责任意识养成的积极性。

²  第二阶段:“大带小志愿者”

    借助于开学、庆六一等活动等,让大班幼儿做一个“大带小”的志愿者,通过对弟弟妹妹的志愿服务,让他们了解如何做到关注弱小,在照顾、带领、帮助弟弟妹妹的过程中,既增进了交往能力,又增强了自信心,并强化了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

²  第三阶段:班级服务志愿者

班级服务志愿者顾名思义就是愿意为自己班级服务的志愿者,喜欢自己的班级,愿意帮助班级做利索能及的事情,除了完成日常性的“工作”,把间歇性的“工作”(如修补图书、晒洗玩具、擦洗桌椅等)定一个“某劳动日”,如把每周一定为“修补图书日”,挑选出破损的图书,让幼儿主动参加修补图书的劳动等,让每个幼儿做一名“班级服务志愿者”,根据自己兴趣,挑选一种劳动日为班级服务,让幼儿感受自己对班级起到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让大班幼儿产生对自己班级的责任心意识。

²  第四阶段:“小小志愿者协会”

在班级里建立一个“小小志愿者协会”,根据其中的内容让幼儿自由报名,如在“小舞台志愿者”中,为喜爱表演的幼儿提供环境,通过幼儿自己组织的演出为其他班级进行“义演”;在“小老师志愿者”中,喜爱绘画或手工作品的幼儿可将自己会做会画的作品教会给其他幼儿,通过这些志愿者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又促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锻炼,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认识新朋友,更可以使孩子在活动中充分感到了自己对于学习本领以及如何学好本领的责任心。

²  第五阶段:“社区小小志愿者”

通过一些为社区服务的志愿者活动(爱心义卖会、访孤老、为孤老义演等),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大社会,成为一名“社区小小志愿者”,充分让幼儿体验自己的价值,进一步加强幼儿的责任意识。同时学会关爱身边人,能主动关心帮助身边认识的人,包括成人和幼儿,愿意与别人分享。

如,在捐书活动中,班级80%的幼儿自愿参加,他们自己选书、装饰、写祝福语、包装,将一本不起眼的书成为了爱的桥梁,传递给了有需要的人,很好的诠释了从自我责任到对他人责任的一种延伸,感受爱的温度。

u  三条互动纽带

²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

为幼儿创设与“小小志愿者”相关的环境布置,如,教室里开辟了“责任专栏”,结合“小明星”,通过互动讨论,挖掘了孩子心中对责任的看法。在“小小志愿者协会”中,为幼儿提供一切从事“志愿者”服务所需的工具、材料。除此之外,在“我的小建议”专区,孩子们可以提出自己对任何一件事的小建议,萌发主人意识。在盥洗室、餐厅等生活区,我们制定了“我们的公约”,通过规则的建立,增强责任的意识。

挖掘每个大主题下关于“责任”的内容,呈现与主题墙中,如《动物大世界》,我们和幼儿共同讨论了保护动物的方法,聚焦了幼儿对动物的责任;如《春夏秋冬》,我们和幼儿共同讨论了保护植物的方法,聚焦了对大自然的责任等等。

²  幼儿与节庆的互动

我国节日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在众多的节日活动中,我们撷取富有教育价值的节日。我们所筛选的节日教育主题吻合节日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活动的内容促进幼儿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活动的过程能有机地使主题内容整合到社会、家庭节日环境和活动中去,如:“三八国际妇女节——我的爱看的见”;“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创造真快乐”;“六一国际儿童节——我的节日我做主”;“国庆节——我爱我的城市美丽的上海”;“春节——尊老爱幼”等等。

²  幼儿与成人的互动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老师自然而然成为孩子的榜样,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特地请来了警察爸爸、医生妈妈和孩子们说说自己的工作,让幼儿了解有责任心才能完成好一件事。在家里,我们鼓励家长选择合适的家务给幼儿承担,大人的偶尔“示弱”,会让幼儿品尝到责任的快乐。

u  “四个一”活动内容

²  一句话,自我意识的肯定

    勇气是份责任、坚持是份责任,“我不怕”、“我最棒!”、“我一定完成!”……等正面话语的肯定及鼓励,能够引导幼儿充分的表现自我,最终让幼儿成为最好的自己。

²  一本书,文学作品的感染

    “读书漂流记”幼儿带来了关于“责任”的书籍,通过互动分享的形式,不仅让幼儿在书籍中感受责任的魅力,也拉近了彼此的关系。对于老师而言,我们把落脚点定位在“幼儿是否会爱惜他人的书籍”这份责任心上。

²  一件垃圾,日常生活的引导

    我们和孩子一起开展了“我为校园添色彩”的活动。让我们大六班的孩子共同参与打扮校园环境,捡垃圾和枯叶。在实际劳动的亲身体验中领略大自然的美,形成保护环境的初步愿望。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捡垃圾)做起随着活动的深入每个孩子就不仅仅只是参与其中,更是把保护校园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一部分。

²  一米阳光,亲子互动的延续

   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在全国刮起一股亲子热,其实这样的亲子互动户外活动早已掀起。让孩子独立完成分配的任务,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在社会交往中提升责任的意识。

策略三:导行--落实责任的点滴

    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因此对幼儿行为的评价是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幼儿互评,选出“最佳管理员”,并以送小礼物或五角星的形式表扬那些责任心强,认真履行职责,管理的较好的孩子,这样既可以为其他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又增强这些幼儿的自信心,从而强化幼儿的责任意识,使幼儿的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当然,教师的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及时地鼓励和肯定,使孩子们体验到了责任感带来的快乐,从而继续保持这种行为。同时,通过对他们的表扬和鼓励,也起到了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其他的孩子,使幼儿的责任意识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不仅如此,我们还利用家长开放日,成长册,育儿经验,定期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责任感的重要性。

每月关注一个小细节,成长册中添置关于“责任”的评价表,评价表由老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让评价更具体更清晰,汇总每月问题的关键点,及时调整活动内容、追踪观察个别幼儿的行为,并从身边汲取素材,罗列一些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不当现象,提醒家长引起重视,明确教育方向,如:哪些事情是孩子他自己应该做的,当孩子做错事时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是诚实负责,还是欺骗隐瞒;是搪塞推脱,还是勇敢承担?针对以上问题,我与家长们积极互动,共同探讨,在“手拉手”栏目中展现出家长们的思想与理念,不同的思想与教育策略的碰撞,使家长们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也使家长们能积极地反省家庭教育的得失优劣,颇有成效。

三、实践后的教育效应

在活动结束后的调查表中发现,原本只有一半的孩子愿意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有90%的幼儿能够主动完成自己的事情;80%的幼儿在做错事能主动承认错误;100%的幼儿在损害物品后会感到难过。其实,这些数据上的变化不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转变。

关于孩子:

²  幼儿之间互相帮助和主动关心集体意识增强

通过“小小志愿者”这个活动载体,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基本责任意识,先从关爱身边的好朋友做起,互帮互助,互为影响,既增进了彼此情感的交流又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然后从关爱个人过渡到关爱集体,进一步的增强了孩子的责任意识。

²  幼儿学会了关心弱小、关爱身边人

通过“大带小”志愿者活动,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幼儿园的能力与作用,而且通过一种年龄差距上的纵向比较,孩子在这种过程中自信也得到了提高,通过帮助弟弟妹妹,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作好一个哥哥姐姐,也提高了自理能力,发展了孩子的德育水平。

²  幼儿之间交往合作协商能力提高

通过“小小志愿者”这个活动载体,孩子们在“班级志愿者”以及“小小志愿者协会”的活动中,幼儿的相互交流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协商的过程中,幼儿通过交流、辩论、讨论、商量的互动过程,充分发挥了语言、思维的作用,有很多幼儿在互动中,渐渐学会了从强硬、单一地只会“命令别人”,过渡到能适时的、合作的“配合别人”,从而能更好地完成共同的任务。

²  幼儿责任意识的发展促进幼儿自身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主题性的、有序性的、整体性的活动实施,提高了幼儿自身的能力,比如在为弟弟妹妹做榜样的时候,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锻炼;在为班级服务时,幼儿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关心弱小、关爱身边人的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爱心,更培养了幼儿从小知道“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责任意识。

关于家长:

我们班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努力调动家长资源,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家园互动,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幼儿家长的素质,以家园共育的方式提升责任教育的效果。

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大六班家长的教育理念也日益能与幼儿园一致,不仅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也对班级中关于“责任”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和肯定。

◆关于老师:

通过一年的活动开展,我们共整理了16篇案例、8篇活动方案、7篇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的深入,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更能尊重幼儿游戏意愿,支持幼儿行为,支持幼儿的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去感受、解决、表现主动积极的游戏,发觉潜力,培养个性,自觉发展责任意识。

四、思考

◆合理优化环境是提高幼儿责任意识的条件

环境主要分两方面,一种是外部环境,一种是内部环境。

1)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是制指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活动内容,包括与活动相关的外环境布置,活动场地的提供,活动时间的设置以及活动材料的准备等。活动场地可以针对幼儿园的空间格局以及活动内容的特点进行变幻,比如“大带小志愿者”活动中可以利用楼梯这个常用建筑队由而加以正确的引导,要求幼儿在带领弟弟妹妹上下楼梯时要做好安全工作,保护好弟弟妹妹们。

2)内部环境:主要是指心理环境,幼儿园中的心理环境是介于幼儿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影响的方式、频率等因素。在“互帮互助志愿者”的活动中,利用“明星大比拼”这个外部条件,刺激幼儿的竞争意识,从而发挥幼儿的自觉能动性,促进责任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另外,在活动中,老师应扮演一个“旁观者” 的角色,在观察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之间的互动加以调动,引导和支持,从而最终让幼儿自己解决完成整个过程,完成一个幼儿自觉发展责任意识的过程。

◆何为班本课程的创新之处

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相信每个老师都在做,月月做、年年做,而我的创新处又在何处呢?细想到这里,回想我们的整个活动内容,我和大家有许多地方做的或许是大相径庭的,可是这种雷同的巧合也恰巧证明了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反观之,现在的教育常常要求老师创新、创新、再创新,可是创新的根本又是什么呢?我们又是为了什么要创新呢?归根究底,这样的一切都是基于我们的主体对象--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区别于他人的个体,换言之,我每次实施的教育也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对我而言,对幼儿而言,每次的收益就是一次创新的结果,落实到根本,让幼儿得到发展、让家长看到变化、让老师获得反思,似乎比落在“创新”二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