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从冲锋陷阵到合理调度 ——线上家园互动指导活动模式的新探索


一、 基于现实问题,主动思变求变

疫情之下,让“线上育儿”成为家园共育的焦点。在开展了两周线上活动后,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教师参与多,家长参与少。

2、教师给予多,了解需求少。

3、教师主导多,家长被动接受。

4、家长情绪焦虑,缺少陪伴方法。

针对线上育儿中的问题,结合教研组开展的“三元协同”研究,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让三元协同中的教师与家长形成合力,为孩子们提供更为丰富、优质、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线上育儿活动?如何针对家长的相同需求、相似需求、不同需求,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如何让各个教育主体能立足幼儿视角形成合力,有情共渡,共情分享,让互动形式在云端更丰富多彩?

由此,我们从教师角色的转变入手,从以往自己冲锋陷阵,转变为注重合理调度家长们的积极性,并逐步形成了以下线上家园互动指导的新模式:

二、重视协商共育,聚焦个性互动

1、了解家长需求,丰富互动形式

我们先从充分了解家长的需求入手。

中一班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活动内容的需求,统计后发现:家长们呼声最高的前三位依次为:手工(24%)、运动(22%)和语言(20%)。于是,他们以手工、运动和绘本故事为载体,成立了“趣味加油站”,利用家长资源补充互动内容,丰富幼儿宅家生活。

中二班则由家委会牵头前后开展2次线上讨论,围绕访谈中家长关注的居家运动问题共商对策。疫情期间家长宅家工作,平时忙碌的爸爸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但缺少好的方法和载体,而爸爸们的勇敢、自信正是运动中不可或缺的能量。于是,“爸爸智囊团”应运而生,为线上亲子运动提供指导,为居家运动积累素材。

2、挖掘家长资源,形成家长团队

基于现状调研,我们改变了以往老师-家长一对一的交流沟通方式,通过教师推荐、家委会推荐、家长自主报名的方式组建家长团队。

中一班的趣味加油站中汇聚了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兴趣特长的家长们。小学体育老师的K妈妈、热爱运动的H爸爸成为团队里的智慧担当;擅长视频制作的X爸爸及精通文字编辑排版的Y妈妈成为团队里的编辑担当;把握年龄特点、关注活动过程的两位教师成为了团队的审稿担当;

而中二班则招募班中6位对运动感兴趣的爸爸们,和老师一起形成了一个互帮互助的合作团队。在这些团队中有家长、教师之间的职业互补、教育互补、资源互补。家长资源成为后备的教育库,并进行动态化地调整。

3、合理组织调度,增强教育合力

1)提前计划,注重落实

当教育团队形成后,教师还要和家长共同提前计划活动频次、形式、内容,确保每一次活动的有效落实。

以中一班的“趣味加油站”为例,三个小组以轮流的方式每周推送一次活动,小组内部根据家长的个人专长进行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在第九周推送“运动小达人”活动中,教师提出活动可以将线下教学与幼儿已有运动经验为基础展开,由此Y妈妈联想在校期间看到大班的篮球操,在与其他组员共同商讨后,最终确定以幼儿熟悉的篮球为器械展开活动。随后,身为体育老师的K妈妈以篮球操中的花式拍球和伸展动作为元素,录制了视频;热爱运动的H爸爸提出可以增添节拍口令帮助幼儿跟上运动动作;文本编辑的Y妈妈提议在活动前加入温馨提示、结尾加上呼吁口号;X爸爸则负责视频的后期合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套简易版的篮球律动操产生啦!

2)切实指导,有效合作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日常互动,往往是个体间的交流。线上互动时,家长需要面对的是幼儿和家长群体,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补充,思考如何面向全体开展活动。例如在中二班“爸爸智囊团”商定线上活动内容时,L爸原先设定的一个运动内容是家长挥动长泡沫棍幼儿跳过,活动交替进行。此时,教师结合班级幼儿居家情况给予提示,活动应考虑祖辈家长参与活动时的安全性与运动量。于是,团队中的T爸爸补充分享强度适中的亲子小游戏;再次尝试后,L爸最终将活动内容聚焦为行径跳跃,并附上居家运动温馨小提示:关注运动时发出的声响。团队中教师切实指导,与爸爸团队共同完善了游戏内容。

3)发挥特长,及时反馈

在疫情期间,老师们也算是积累了不少主播经验。为了使家长直播互动更为顺畅,中二班的两位教师与L爸进行了一次活动预演。在双方沟通、试讲中,发现家长的话语系统较为成人化,在与老师反复推敲后,以更为“儿童化”的口吻、幼儿理解的方式组织语言。直播运动中更需关注镜头调试情况,如何使画面能让全部幼儿看清,教师与家长反复调试,确保活动过程的清晰度。

活动后家长们的反馈,是教师跟进活动最好的“药方”。三位爸爸线上直播后,爸爸智囊团共同召开了一次线上“研讨会”,直播过的爸爸们将自己活动经验、拍摄方法、幼儿收获告知群里其他家长,形成了良好的讨论氛围。教师们在家园互动中,更加了解家长,也积累了线上家园互动的经验,成为家长同行的好伙伴——逐步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不断优化活动,使幼儿成为居家活动中的主体。

4)家长互助,共享智慧

随着7位爸爸们一轮线上主播活动结束,大家开始商讨下阶段活动的主题。“大班,我们会学习什么新本领?”“孩子们在家都已经忘了许多朋友,学过的本领可不能忘。”大班运动课程的规划,成了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大班篮球操是不是要学习呀?之前看新年运动会老师分享过,太厉害了!”L爸提议到。获得大家的共鸣后,确定了“线上篮球操”为下阶段活动内容。随即大家针对篮球操中的难点开始设计游戏内容。线上活动中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可在填写时间安排时,在线编辑的表格轮空了。针对这个情况,教师一对一访谈爸爸们,听听他们的想法:结果发现有的爸爸开始复工、有的家中楼下居住老人、有的爸爸家里没有篮球……此时,线上亲子运动遇到了困难。

在与C爸的一次沟通中,他提议是否可以寻找“篮球家长主播”,他的提议给了老师新方向。一次“篮球线上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屏幕中神采奕奕的小Y,了解幼儿家庭情况后发现小Y的妈妈是图书管的老师,时间较为充裕;而小Y一直在外学习篮球运动。教师立马与Y妈取得联系,协商沟通担任主播的意愿,征得家长与小Y的同意后,“篮球家长主播上线啦”!

虽然线上互动有的爸爸遇到了阻挠,但是他们的互动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主播活动前,Z爸与Y妈形成互助团队。在Z爸的活动指导下,新手直播妈妈关注活动拍摄运动服装、拍摄画面、聚焦活动动作等因素,在Z爸的提醒、指导、帮助下,Y妈一次就完成了活动内容拍摄。对于“弓步拍球”的动作,他们也是不断讨论,优化游戏形式,力求更严谨、更完善地完成篮球妈妈直播的第一次主播任务。

5)自信出境,创意无限

线上直播的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也想做小主播”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每次活动后,教师都会收到幼儿家长发来的“小主播主动报名”。随着6月家长们的陆续复工,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减少了,线上直播活动也遇到了新困难。但随着孩子们的自主报名,线上运动直播仍旧深受家长们的关注。

幼儿自主报名后,教师会在直播互动开始前3天建立小主播沟通群,与幼儿一来一回的语音中,了解、丰富、拓展他们想开展篮球活动的内容、玩法的介绍。为了确保直播活动开展的流畅性、全面性,小主播们还提前录制视频,明确自己直播内容。三次小主播活动后,说“我愿意”“我想做主播”的幼儿更加多了,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线上直播活动得到了延续,也激发了他们居家运动的新一波浪潮。

三、突破时空限制,家园育儿零距离

有了以上探索尝试后,我们发现家长和幼儿都发生了改变:

1、家长积极参与,增进亲子情感

利用家长资源进行推送活动,班级圈亲子互动的情况增多,线上视频亲子间的互动率提高了,家长们更加关注居家幼儿的亲子陪伴,不断关注亲子间的互动,亲子间的感情也日益深厚。

2、家长激励家长,分享幼儿居家运动

教师对家长推送的内容、幼儿的表现作出正向反馈,激发其他家长积极参与活动:分享自己与幼儿运动的教育资源,丰富家园活动的形式。

3、幼儿收获自信、愿意自主表达

在家长们的带动下,孩子们乐意尝试自主介绍玩法。孩子间的互相激励,使线上互动更加热闹,他们在表达玩法的同时,收获了笑容,也收获了自信。

四、实践后的感悟

线上家园互动,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挑战。但教师立足教育之本,转变自己的角色身份,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合理调度家长们线上活动的积极性,关注居家生活中家长与幼儿间的亲子陪伴,积累了线上家园互动指导的新经验,在家长与教师共同组建的团队中,形成了互帮互助、集思广益、共同实施线上互动的教育合力。

活动的开展、内容的丰富、家长与幼儿间的不断亮相,带动了其他家长积极参与线上各类活动。在此过程中,家长更加关注亲子陪伴,不断提升与幼儿间进行有质量甚至是高质量的沟通、协商与合作,增进亲子关系。幼儿在家长们的带动下,从镜头前的羞涩表达,到勇于参与交流,逐渐收获自信,在疫情严重影响生活的情况下,在教师和家长协力同心的努力下,依然在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