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 > 信息科技
实施区本课程项目教学法的一些感想

2006年学年我区小学全面实施了区本课程项目教学方法,参加项目教学教案编写和教学实践的这一年中,略有思考。下面我主要谈谈实践小学信息科技区本课程的感想。在没有实施项目教学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使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绝大部分学生只能机械地使用一些软件,照葫芦画瓢,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改革教学方法,把计算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目前广大信息技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使我感受到,信息技术学科中采用项目教学是一个实用有效的好方法。

所谓项目学习,就是学生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选择和利用相对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学习。

进行小组合作项目教学的意义。“项目学习”起源于上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并逐步发展成为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一般是把要学的知识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来,学习者所面对的问题被人为地删除了许多复杂因素,变得单纯而抽象。这样能让学习者一下子抓住问题的本质、但不利于学习者全面地了解知识的生活原型,一旦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在当代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只是继承,更在于创造更多的知识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用知识创造财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项目学习正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多个层面促进人的发展的学习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速度加快,知识量猛增,仅仅靠书本知识的学习已是不够的。同时,在信息时代,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在更高层次上整合和返璞归真,所有学科更贴近生活和现实问题,因此采取综合性的、研究性的项目学习也是必要的。人们以适应高科技发展、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和信息获取的丰富而感到快捷。

学生在小组合作进行某个项目的学习时,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工明确,这可以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内的同学都承担不同任务。比如:在进行某个项目学习的时候,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他们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不同的职责,组长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其他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有的负责文字资料,有的负责对作品美化,表达能力好的学生负责向全体同学展示和汇报学习成果。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职责分明,全面互助,因此每位学生都主动投入,也使教师的教学面向每一位学生。小组内的角色可以互换,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都能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之中得到锻炼。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又能使个人的努力得以充分地展现。

大胆交流,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交流是合作的开始,通过交流,使学生听取不同的意见,进行比较,以达到对问题全面、深入的理解,并有可能产生新颖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交流习惯的好时机,有助于提高学生交往能力。

让学生学会表达。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的表达总是只言片语。这就需要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理清思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组长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帮助有困难的伙伴,这样就促进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交往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有我们的支持,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让学生大胆表达。小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取长补短。每个项目的成果交流的目的是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当小组内有了多种意见时,必须归纳出一套最合理的方案,通常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理解别人的发言——判断意见的正误——组内达成共识。使学生学会方法。

乐于合作,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小组内的同学开始时不一定能友好地相处,因为他们在性格、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的竞争以小组的形式出现。教师看到的不是几十个学生,而是几个学习小组。学生的个体活动都是代表小组。这就使小组内的同学产生了荣辱与共的感觉,促进了个体之间的合作。

实际证明采用项目教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学习信息科技学科的兴趣。在对我校五年级某个学生数为42的班级统计中,有37位同学表示更喜欢小组合作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其余5位同学则表示无所谓。

当然在实践中也有遇到了一些困惑。区本课程项目教学对于教学对像来说,由于项目教学的注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比较原先信息科技的教学模式相对忽略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软件的运用熟练度有所降底,每堂课的有效使用计算机时间缩短,最后作品成果粗糙。由于分组合作是项目教学的重要形式,能力较低的学生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降低学生运用电脑制作作品获得的成就感,间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至于对项目教学的重点目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否真的得到有效提高有待观察。综上所述,我认为目前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与改进,不断完善。就教师而言,由于从以前的信息科技课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技能为主要教学目的,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教学目的跳跃的幅度过大,使的教师的上课时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某些时候降低了教学效果,由于教学重点的转变对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很难评价,我们不能说学生做出作品就表示他们的信息素养就有所提高。实际上在以前技能课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精心布置的课堂练习部分我们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个小项目,只是现在变成在一个个大项目中精心布置技能学习,能否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今后项目教学的重中之重,否则我认为按照目前模式的项目教学是否能达到最终教学目标还有待观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网络环境的资源和项目资源相结合,教师要注意项目教学资源的积累和整理。

2、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通过教学实践改进教学项目,使项目更适合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具有操作性。

3、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要有序的进行,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前,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主要包括对项目具体实施的步骤和对进行解释新知识的讲解。每个项目的讲解要抓重点,避免重复。应该只包括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讲解,其过程应该精练,最好是通过简单的例子用实际操作的方法进行,这样,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接受,也为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要解释清楚项目实施的步骤,相关资料要及时给出。教师除了要告诉学生即将完成的项目是什么,还应该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4、如何进行分组是教学过程教师需要注意的,分组要根据年级和不同项目进行,分组的原则是自愿,但是会出现强强联合,实力更强,弱弱连横,任务无从完成,有些分组后,组内无法产生组长,虽由教师一时指定,但内部不安定,许多任务最后变成一人完成组的规模,常定为四人,但是我们设定的一些项目中,实践的结果表明两人合作比较合适。只有在五年级的社会性项目中,四人分组,才比较适合。

5、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指导。对于不同小组情况不同,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学生有问题,教师尽量采用非正面,启发性的、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使学生记忆深刻,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6、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现有的评价平台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是一种未来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得趋势,但如果贯穿于整个教学的每一堂课中,对上课的时间产生了影响,一节课35分钟有时显得捉襟见肘。怎么细分每个项目进行阶段性的评价,才是适宜的。

7、要做好项目的总结,并要把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一个作品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相当重要。在进行了小组作品展示后,教师一定要做好项目的总结。它应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再通过程性评价平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