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心理健康教育 > 互助你我
心理课,在探索中成长

  心理课是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本人执教心理课已经整整8个年头,从预初到高中年级,我面对过不同年龄教学对象的教材调整,从心理兴趣课到正规排入学生的课表,我也经历过不同课程的形式变迁,而数年来我感受最深的变化还是二期课改以来,课改的新理念注入到了心理课的教学过程,心理课从过去的讲解心理学知识为主转变为让学生体验情感、发展能力与分享经验、共同成长为主,老师从过去的“主演”角色转变为“导演”、“剧务人员”,让学生真正登上了课堂的舞台,成为了教学的主体与中心。心理课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人格健全完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目的与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有利于摸索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能够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迈向科学化、系统化。通过心理课的教学与实践,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增进其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心理课的课程内容与安排计划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在总体上将心理课的内容分为学习篇、生活篇、交友篇、成长篇。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我逐渐掌握一些教学的规律,比如心理辅导活动要努力创设一种情景,使学生在这种氛围里得到充分的心理体验,达到情感宣泄、经验分享、共同成长的目的,当然,心理老师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也相当必要。
  学习篇:3、4、5、6、7、10、12、15、16、20、21、23、33
  生活篇:8、11、14、17、18、22、28、31、32
  交友篇:1、13、19、25、26、27、29、30、34
  成长篇:2、9、24
  心理课的具体内容与安排如下:
  上学期
  1、你记住我了吗
  2、健康知多少
  3、记忆的规律
  4、神奇记忆术
  5、成语接龙
  6、请你当侦探
  7、发展想象力(上)
  8、理性情绪ABC
  9、为异性所喜欢的行为特征
  10、脑筋急转弯
  11、竞争与合作
  12、跳出定势(上)
  13、沟通无极限(上)
  14、我爱我家
  15、开启智慧的窗户-----注意力
  16、发展想象力(下)
  17、时间管理的钥匙
  下学期
  18、有趣的心理效应
  19、学会说“不”
  20、趣味错觉
  21、跳出定势(下)
  22、学会判断
  23、成语中的心理学
  24、成长的烦恼
  25、良好的第一印象
  26、从众心理
  27、E网情深
  28、我们E家人
  29、把诚信放入人生的行囊
  30、锤炼责任心
  31、你的潜能有多大
  32、价值观与决定
  33、与考试焦虑说“拜拜”
  34、沟通无极限(下)
  我校的具体课程安排:上、下学期每周一节课(建议在起始年级开设,如高一和预初)。
  四、心理课的辅导方法与相关器材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而内容也必须采取适当的形式来体现。心理课采取哪种形式上?需要哪些教学辅助器材?这完全取决于哪种上课形式能够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哪种形式更加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证明,心理课不能上成心理知识的传授课,心理课要本着为学生发展负责的精神,可以有选择地借助教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验,勇于实践。心理课的具体方法有:小品表演、心理游戏、讨论与交流、分组竞赛、辩论会、趣味心理测试、观看心理录像、听放松音乐等。
  尽管长远地看,教具辅助教学对于心理课来讲也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心理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再加上它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心理课教学器材的开发方面目前还刚刚起步。我觉得在开发教具时应该尽量从实用、经济、科学的角度出发,这需要师生同心协力,积极创造。就本人来讲,我在上心理课时很少采用教具(主要因为心理教具很难开发),现有的教具也十分简单,如抽纸桶、乒乓球、剪刀、纸牌、挡板、录音机等,稍加改进便成为教学辅助工具。具体的制作与使用方法在每篇教案中均有说明,在此不赘述。
  五、心理课的考评体系
  心理课在考评时遇到两大难题,即考评什么和怎么考评。根据心理课的目标,评价的对象应该是学生心理发展与健康状况的变化程度,而学生心理的变化是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品质的变化,具有延时性和内隐性。它既非上完心理课就立即能够发生一些变化,也非可以直接观察得到的外显行为。因此,评价心理课的效果很难凭借一次测验的结果,更不能用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关于这一点,市教委也有明确规定:心理课不宜考试。虽然如此,心理课作为一门课来讲,如果没有任何形式的考查,既不利于教学反馈,提高教学效果,也不利于这门课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所以,在考评的内容和形式上,本人均做过一些积极尝试。
  在评价内容方面,必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等综合因素。主要考查以下三点:1、掌握了多少新知识。心理课考评时也不可忽视知识的获得,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2、经历了多少新体验。心理课上通过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新体验机会,培养健康的情感。3、增长了多少新技能。许多心理课都是根据学生在现实中碰到的问题而设计的,如“学会说不”、“攻克考试焦虑”、“情绪ABC”等,同学们通过心理课学习辅导,促进心理健康。
  评价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比如:出一些心理知识竞赛题,让学生设计一张“心理小报”,出一些生活情景题让学生现场模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布置家庭作业等。由于本学科并不能以考分作为判断的唯一依据,故采用平时考查的形式比较合适,这就促进了学生平时的课堂参与。
  六、未来的设想
  心理课的教学形式需要有极大的开放性,最广泛的参与性,所以对教学场所和设备也提出相应的要求。将来最好能够有专用的心理教室,配备投映仪、电脑等先进设备,现行的教室课桌椅摆放十分不利于做心理游戏活动。心理课显然不适合使用统编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十分必要,每个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校情、学情有针对性地编制校本心理教材。当然,心理课毕竟是一门新兴学科,尚无既定的规律可循,所以对执教老师的专业性有一定要求,上级部门要利用培训、交流、观摩等形式给心理老师提供一个交流提高学术平台,以利于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探索,学习提高。

注:*  引自上海市教委文件《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1999-2001年)》

责任编辑: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