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科研 > 科技教育研究所
科学教育中的科学家形象塑造(二)

二、科学教育中科学家形象塑造的实施建议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教科书、科普传记、媒体(电视、报纸、网络)、教师、父母等共同塑造了学生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学校教育塑造的科学家形象主要来自教科书和教师。实际上,我们在以往的科学教育中也一直在有意无意地塑造着科学家的形象。针对以往的科学家形象塑造,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教科书在刻画科学家形象时不可忽视对科学家专业品质的描述

教科书是提供给学生科学家形象最为重要的途径。虽然教科书大都把专心和刻苦描述为科学家的主要品质[4],激励了众多学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一些极为重要的科学态度:对权威的理性怀疑、对不同观点的尊重和宽容、思维过程的严谨与开放以及严格遵守科学伦理等。可以说,这也是当前中国学生创新意识、开拓精神不足的一个原因。因此我们认为在以后的教科书中对科学家形象的塑造应该更加注重科学家特有的科学态度的描述。不仅要强调科学家对科学的爱好、浓厚兴趣和迷恋感情,勤奋不息的好学精神和不知疲倦的实干性格;也应强调科学家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服膺真理、实事求是、严肃认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摈弃个人英雄主义,强调科学家之间的合作精神

过去我们在科学家形象塑造上还往往把某项科学成就归结为一个人的功劳,把科学发展描述为科学家个人通过决定性实验产生的结果。例如,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拉瓦锡提出了氧化学说等等。而事实上很多科学成就的取得,都是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现代科学活动中,科学家的合作尤为突出,科学知识是科学共同体的产物,科学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应当在科学家形象塑造中有所彰显,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个别科学家的功绩。在科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指出某一科学家在某一科学成果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还可以把这一成果的获得过程及这一成果在获得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曲折过程,如不同科学工作者、不同科学团体的有益工作、针锋相对的争论、合作、冲突和斗争告诉学生。这对培养学生“有将自己的意见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到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和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和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和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5]的科学态度无疑是有益的。

3.关注科学家应该负有的社会责任

过去我们塑造的科学家形象就是些象牙塔中的人,一群埋头钻研苦干和社会保持着距离的人,典型的例子是牛顿、陈景润的一系列故事。一谈到科学家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认为好像脱下了科学家的帽子,他所扮演的就不是科学家的角色了。其实,科学家既作为专家也作为普通公民参与社会活动,也负有社会责任。一方面,即使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普通人,科学家也不应将自己置身于社会正义和道德责任之外;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广泛,科学家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当代社会的普遍要求。

1931216,爱因斯坦对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生讲话时说:“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可忘记这一点!”[6]在科学家形象塑造上,我们也应该关注科学家的这种社会责任。若某位科学家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有很好的事迹时,我们在刻画他的形象时就可以重点提及。这也是培养学生有社会责任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方面。

4.还原科学家的人性形象

科学家在学生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呢?国外许多学者通过描绘科学家测试法(the Draw-A-Scientist Test)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种族、性别的学生做了不少研究。玻伊兰(BoylanC. R)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中小学生中明显存在科学家形象的刻板印象[78]。研究还表明科学家的形象主要可归纳为:男性、不修边幅、戴眼镜,穿实验室制服,从事室内工作,具有神秘特质[9]。事实上,这种科学家形象的刻板印象显得过于简单和呆板,其实科学家们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科学家既有作为普通人的平常生活,也有作为科学事业的实践者的喜怒哀乐,科学家也是人而不是神。恢复科学家的凡人形象,也是在恢复科学的人性形象。

在科学家形象塑造上,应该围绕科学家的科学发现成果及其应用,他的人生历程,他的思考与努力,他的爱国情感与道德观念,他的历史地位与荣誉,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初衷与结局,向学生展现生活中的科学家的方方面面,也让学生透视科学家的人性世界。科学家不是神,学生才愿走近他;科学家是人,学生才可努力争取成为科学家。

5.削弱科学家性别的刻板印象

就性别上来说,传统的科学家形象常将科学家描述为男性,这就无形中影响了女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给女性学生学习科学造成了心理障碍,对女性从事科学研究产生了不良影响。其实,科学家中也有不少优秀的女性,如居里夫人、吴健雄等。科学家性别的这种刻板印象,受到了女性主义者的极力批判。在科学家形象塑造上,我们应当削弱这种性别的刻板印象,促进全体男女学生科学态度的学习。强调科学界妇女角色的重要性,对削弱科学家的性别刻板印象具有很好的作用。具体措施可以通过增加女科学家的“曝光率”来实现。例如,在教科书中增加女科学家图片、适当突出女科学家贡献,教师多向学生介绍女科学家故事等。

1997年有研究发现,美国名为“发现妇女”的电视节目对女科学家的正面描绘,为女孩对科学职业发生兴趣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10]。这些节目通过展现女科学家在各自领域里的领先者形象、在自己实验室中的领导者形象以及独立制订计划中的指挥者形象,把她们描绘为能力很强的专家,在各方面都不比男同事逊色,强调了科学界妇女角色的重要性。这些对女科学家正面描绘的做法对削弱科学家的性别刻板印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很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