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团队活动之窗 > 实践研究
论情感教育在少先队工作中的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映,是人表现活动的心理基础。情感教学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融智力教学与非智力教学心理学于一体。它的产生与发展是实现学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与必然。在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抓手的教育改革中,以情感教育作为课堂教学改革切入口,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贴近学生的情感活动,传情、煽情,营造起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以情唤起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示了更大的效果。按照自己在学习情感教育理论的体会,结合我在担任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实践,从三方面来阐述情感教育在少先队工作中的作用,以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 以和谐的原则,营造少先队员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大家建立一种合作和平等的人际关系。
  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工作,常常是结合学生的学习,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强化学校教育的成果,开拓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波兰心理学家奥布霍夫斯基认为,人类具有情感接触的需要,它包括两个方面:(1)个体感到自己受关注和赢得好感的对象。(2)个体感到自己与周围人“相投”并有共享苦乐。现在的少先队员,正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赢得社会、教师和同伴的首肯和赞扬,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个人的成功感。为此,正确营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对开展少先队的工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少先队活动过程中,最活泼的因素是学生,少先队工作的成功与否,其核心就是如何依靠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来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依赖于总辅导员的组织和引导。记得在2004年暑假,我和其他区几位总辅导员带领一批来自各区县各个学校的少先队员,在浦东金苹果学校参加市红理会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因为队员们来自全市各区县的不同学校,刚开始时队员们都有点拘谨,为了营造夏令营欢乐的气氛,我把队员们分成八个小队,并要求大家给自己的小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设计一个有趣的队标,还要选举出自己的小队长,三个项目四十分钟内完成,最终夏令营营部要评选出最佳队名和最佳队标。当我宣布完这个消息,队员们就沸腾起来,一时紧张的气氛就变得活跃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为自己的小队出点子、出力 ,我和辅导员们也深入到各个小队一起参与活动,原先不认得的队员和队员之间;队员和辅导员之间,一下子拉近了距离。这样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能发挥集体的力量;所以我觉得辅导员要善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出亲切、和谐、欢乐的气氛,善于把辅导员和少先队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开展富有生命力的、富有情感教育内涵、深受广大少先队员欢迎的教育活动。才能把教育任务、教育效果和教育目的有机的联系起来。在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使每个活动的参与者,都能感受到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都能够体验到少先队活动中有我的智慧和意见;从而也就使每个少先队员乐于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促成少先队活动的顺利开展。近年来,由我区少工委组织的每一次少先队活动之所以都能取得成功,我想就是得益于此。
    二、以激励的方法,树立大家的信心,拓展每个少先队员的能力,使大家感到自己力量的存在。
  少先队活动必须充分发挥每个少先队员的自主性优势,从而才能充分展示出少先队组织的整体力量。在一个整体中,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少先队员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异。差异要得到互补,激励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反应堆”。从情感心理学角度讲,辅导员若能对每一个学校或每一个少先队员进行正确的评价、及时的表扬、热情的鼓励,就更能激发起大家对少先队组织的亲近感和参与少先队活动的积极性,促使每一个少先队员在活动中自发地向他人学习,互相团结,友好合作。总辅导员在开展少先队活动中,只有掌握和利用了这一“核反应”,才能达到少先队活动的整体效果。同时在少先队活动中,辅导员通过对有差异的学校以及少先队员用“有进步!”、“你真棒!”、“真了不起!”、“进步很大,继续努力!”、“我相信你们会取得成功!”等肯定的评语来表示对他们的信任,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认识自己的力量。在尊重他们自尊心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方式唤起他们信心和责任,使他们理解老师和少先队组织对他们的期待。并通过挖掘和发现每个学校和少先队员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奋发向上的精神。如:在一次大型文艺表演的活动中,由于个别少先队员缺乏表演天赋和能力,在节目排练中,部分少先队员总是表现不佳,影响了整体效果,常常受到培训老师的批评。为此,这部分少先队员准备放弃参与活动。我得知这一情况后,首先鼓励这些少先队员要坚持到底树立信心留下来,在排练中着重强调集体的力量,还不断运用真挚的情感激励他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化他们,并跟队员们讲“大雁在天空飞翔”的故事,运用浅显易懂的道理向孩子们讲述每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在每次排练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在排练结束后又肯定他们的进步。这部分少先队员在融洽的情感氛围中,很自然地把我的意见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和鼓励,在我与他们情感的共鸣中,自觉学习他人的长处,勤学苦练,很快就掌握了表演要领,并在取得表演成功的同时,这些少先队员的表演潜质被我激发了出来,并成为学校的文艺表演积极分子。
  三、以探讨的手段,与同学开展情感交流,赢得学校和学生的尊重。
  总辅导员应与每个辅导员和少先队员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英国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一次募捐活动中,在对一部分人提出募捐要求的同时,附加了一句“哪怕是一分钱也好”的话,而对另一部分人却没有说这句话,结果前者募捐的钱物是后者的两倍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门坎式效应”。同样,在我们少先队工作中,也有“进门坎式效应”。在系统的学习情感教育理论后,我改变了以往“家长式”的工作方法,以探讨的手段,与辅导员和少先队员开展情感交流,并在交流中有意无意地根据少先队工作的特点和少先队员的爱好,提出一些微不足道的要求,使他们接受并加以适当引导。当他们达到我的要求后,再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一来教育效果在情感交流中显现了出来。如: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活动,以前有的大队辅导员认为,升旗仪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老生常谈,有的辅导员还觉得每周的升旗仪式是一种负担。他们中不是盼着周一下雨,就是表现出无所谓的心态,这样就影响了升旗仪式的教育效果。我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仅在辅导员大会上强调升旗仪式的重要性,还强调辅导员在升旗仪式上亮相的重要作用。为端正大家的心态,我以聊天的方式与辅导员展开谈心活动,一方面和他们讲自己初当辅导员的体会;一方面举例说明学校在一年中各个时期教育重点;一方面又了解基层辅导员的苦衷;为此我选择“探索国旗、国徽、国歌诞生的意义” 的这个话题,根据少先队员喜欢观看奥运比赛的契机,组织大家思考为什么运动员会在领奖台上热泪盈眶?并以此生动实例展开了专题讨论,请各学校大队部查找资料,用事实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大家明确国旗、国歌、国徽是代表一个国家,她能在国际舞台的各个领域中展示,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实力。并通过刘翔、姚明等一大批体育明星成功的事迹,宣传他们热爱祖国、顽强拼搏的精神。当他们代表国家参加比赛获得冠军时,当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时,他们就会激动不已热泪盈眶。由于这个话题贴近了实际,贴近少先队员的生活,各个学校的升旗仪式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辅导员在安排每周升旗仪式的内容上不但有了新意,而且还增加了激发少先队员爱国主义情感的内容。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总辅导员应与每个辅导员和少先队员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上师大教授卢家楣先生在《情感教学心理学》中所指出:“教学是一种人类的特殊活动,活动的双方都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主体”。我觉得很有道理。我认为:教师在讲授知识时,会溶化着自己的认识、观点和态度。如果辅导员会运用情感教育的手段,会引起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少先队工作理念在师生的情感共鸣中,就自然而然会感染大家,教育和工作的效果就会功到自然成。这种因果关系有时比少先队工作的内容更为重要。因此,少先队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情感教育在少先队活动的“教”与“学”之间架起了“欢乐”的桥梁,使每个大队辅导员在整个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激情和坚韧的毅力。当少先队辅导员与师生教与学的情感达到同步,少先队员就会更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少先队活动中,而大家对少先队组织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
    少先队辅导员在少先队工作过程中与学生间的情感距离的接近,他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会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也会使少先队员因此而感受到鼓舞。好的少先队辅导员就像一个指挥,他能对庞大的乐队进行操纵自如的指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感染力!实践证明:情绪激昂的少先队辅导员很容易使学生的情绪激动起来;思维敏捷的少先队辅导员很容易使学生的思维节奏加快起来;想象力丰富的少先队辅导员很容易使少先队员的想象力活跃起来;诙谐幽默的少先队辅导员很容易使少先队员的心情愉快放松起来;这就是少先队辅导员与师生情感同步的效应。

责任编辑:吕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