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德育管理 > 其他
走近“诺贝尔”

  所谓“主体性”,即学生主体在教育者引导下,自主地建构其德性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学生德性的建构是学生主体的自主建构。
  在德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是主体性德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因而,在我们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德育活动的设计中充分将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凸显出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具有个人的意志、人格和思想,德育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格尊严和独立性品格,从了解、把握学生的利益和需要出发,通过引导学生主体自主建构德性来更好地促进其健康、全面地发展。
  学生主体的发展的确需要德性的支撑,但德性的获得,既不是其内部的自然生成,也不是依靠外部的灌输,而是在内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学生主体自主建构的结果。
  人的德性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自主选择的结果,具有不可替代性。德育应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功建构自身的德性,主体的德育。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艰苦卓绝钻研、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我们设计的走近“诺贝尔”活动让学生在与科学大师的零距离接触中,从小领略科学大师的风采,心田里播下科学的种子,终身受益,激励他们立志长大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为此,无论从活动过程的准备、进行、结束还是表彰总结,都始终贯穿学生的主体性。
  一、 准备过程凸显主体性:
  德育室的老师告诉学生诺贝尔奖获得者教授一行将前来我们学校与大家见面的消息时,整个校园都沸腾了,于是动员全校各个学生收集关于诺贝尔、诺贝尔奖、诺贝尔医学奖、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威塞尔教授的资料。学生们有的上网、有的翻书、有的问自己的爷爷奶奶,想尽一切办法力争搜集最详实、最全面的资料。利用第二天午会课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们共同交流,仔细聆听、认真笔记。“那当你们见到教授时,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我想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他小时侯读书成绩怎样?”“实验中遇到哪些困难?”……“你们认真和努力,所有同学为自己赢得了与科学家见面的机会,我们再选出两名小记者带上班级选出两个最佳问题参加记者见面会。”中队辅导员宣布道。“朋友来了,我们送什么礼物给他们,既美观又有意义呢?”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起来,一个又一个方案相继出台。讲、听、记、问、讨论的过程正是学生进行自我的教育的过程,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投入,人人受教育。
  第三天晨会课,大队辅导员讲话中说道:哈佛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对毕业成绩A等的学生说——同学们,恭喜你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十年以后,诺贝尔奖会在你们中间产生;对成绩B等的学生说——同学们,恭喜你们以优良的成绩毕业,十年以后,再回到哈佛来捐资助学的人会是你们;对成绩为C等的学生们说——同学们,恭喜你们以合格的成绩毕业,十年以后,在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会是你们。最后,他对所有哈佛的毕业生说:将来哈佛为拥有你们而感到骄傲!每个人都是优秀的,在自己的努力下都会成功,成功的道路很宽广,看你用怎样的精神去面对。诺贝尔奖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该用心去思考,去理解。
  紧接着,各班收集到的最佳资料都一一展览在门厅的版面中,题为“走近诺贝尔”。学生们驻足欣赏,驻足学习。
  二、 活动过程显现主体性:
  12名学生接待员在门口向科学家及领导献花,引领他们参观校园,并用流利的英语向客人介绍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校,介绍我们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会场中心,全校师生屏息静待着这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只听两位小主持人宣布:“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让我们欢迎我们的朋友——威塞尔教授、戈扬教授及夫人、林文杰教授、孙潮区长、周秀芬副区长、王懋功局长参观访问我们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顿时,掌声雷动。
  少先队代表庄婧颖同学致欢迎辞:“亲爱的同学们,说起诺贝尔奖,你脑海会浮现哪些身影?是不断探索的爱因斯坦?是忘我执着的居里夫人?还是坚毅顽强的杨振宁博士?小时候,我们就听爸爸妈妈讲诺贝尔的故事;上学后,老师更用诺贝尔的精神激励我们。在我们的心目中,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那样了不起,他们坚毅、勇敢,他们不断探索,为人类带来幸福与希望。今天,他们来到了我们学校,走近了我们身边,我感到我们是那样幸福与幸运啊!敬爱的科学家爷爷,我是那样欢迎您,我是那样敬佩您,请让我们用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向您表示深深的敬意!”
  孩子们一一献上红领巾,威塞尔教授为大家讲起了他的获奖经过和感受:“我获得诺贝尔奖,一是对所从事的学问和工作感兴趣,二是选择好奋斗的目标,三是有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中国人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或许还会是你们中的一个。”
  小记者们面对诺贝尔奖获奖者,面对这么多世界顶级的科学家,怀揣着许多的问题想得到解答,小小记者招待会随即拉开了序幕。有位小记者问:“Dr. Wiesel, you’re a scientist, but you look like my grandfather. Can I call you granddad?  Can I take a photo with you?(威塞尔教授,你是个科学家,但你是这样慈祥,就像我的爷爷一样,我能叫你一声爷爷吗?能和您合张影吗?)” “Of course!”啊!威塞尔爷爷同意了,他站起来,走到主席台旁,小记者也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主席台。威塞尔爷爷伸手把他拉到自己的身边,单脚跪地,还亲切地搂着他。“咔嚓!咔嚓!”同学们的照相机为他们俩留下了一张令人难忘的爷孙照,这是多么幸运啊!就连爷爷跟他握手,小记者也激动得不知所措,过了好久才回过神来。不多久,一张一次成像的照片出来了,照片上,祖孙俩靠得那样近,笑得那么灿烂!当小记者双手把照片递给了爷爷说:“Granddad, this is the photo. Please don’t forget me--a Chinese child.” 爷爷俯下身子,笑呵呵地说: “I will not forget you.” 他们爷孙俩又一次紧紧地握住了手。
  又有一名小记者问:“您小时候是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承认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但是一个极其努力的学生,我尽我的能力,做到最好!你们说,我是不是你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呀?(学生一起鼓掌,高声说是的)其实所有的科学家在孩童的时候,和我们的智力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后天的努力,不断探索的精神,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最终攀登上了科学的高峰。我获得的成绩只是科学路上的一个逗号,科学探索永远没有句号,永远没有顶峰!只有继续努力,才不至于被别人追上;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最终超越自我!”
  小记者的小手一只又一只地举起,记者提问还在继续……区长伯伯也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用流利的英语向学生娓娓道来:“诺贝尔奖是我们心中的梦想,为了她我们会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攀登,相信将来的一天,我们一定会摘取科学桂冠上这颗最璀璨的明珠。只要有一个美好的梦,才可能努力实现它。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领取诺贝尔奖章的是你们……有了梦,应该努力去做,就从现在努力学习开始。”听着长者、智者一席席话语,学生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此时此刻似乎只有掌声能表达彼此的心声。
  见面会结束,学生们为他们送上了我们学校、我们同学准备准备的两份礼物,一份学校的水晶模型,一份是中国结,以表达我们一片诚挚的心意:送学校的水晶模型,是希望我们的朋友记住我们的学校,常到我们学校作客;中国结象征着平安如意,人们用她传递深情厚谊。今天我们送上一个红红的中国结,希望她能给你们带来红红的喜气,祝福你们的生活平安吉祥、幸福快乐,更希望中国结将我们的心、我们的友谊联结得更紧密,成为永远的朋友。
  随后学生们还邀请大家欣赏了自己精心准备的几个精彩的小节目,合唱《Moon River》、舞蹈《和平鸽》,大家静静地欣赏着,品位着这份心意,这份情谊。林戈扬教授情不自禁地跑上舞台,大手牵着小手,高声歌唱起来,很快,歌声越来越响,越传越远……
  相聚的时光总是如此快乐,令人难忘;相聚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令人留恋,我们才相识转眼就要挥手告别,欢送我们的朋友。留下的是满满一会场的微笑和留恋。学生们将他们团团围住,争先恐后地请科学大师签名留念,见缝插针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科学家们不顾紧凑的行程安排,不顾随行人员的一再催促,固执地留下与孩子们一起交流,甚至来到操场与男孩们一起踢起了足球,仿佛回到了童年,还感慨地说:“我相信若干年后你们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之中会产生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学生们久久沉浸在兴奋之中,簇拥在教室窗口、簇拥到汽车旁与大师挥手告别。
  三、活动结束延续主体性:
  刚送走科学家们,转身看到一个小女孩站在身后:知道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塞尔教授要来,我在家里找到两本《诺贝尔获奖者100年鉴》,在最后签名时我挤进人群,把书翻到介绍威塞尔教授科学成果的一页,对教授说:这是一本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书,里面有关于你的文章,还有你的照片呢,请您为我签个名,好吗?”一本我将永远珍藏,因为它将勉励我好好学习,长大后攀登科学的高峰。另一册我要送给学校,因为我想将我的快乐与同学、老师们、弟弟妹妹们一同分享,因为是学校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
  回想刚才那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请科学大师签名留念,听到那么多孩子因为签不到名而羡慕不已,叹息不已。于是德育室把这个小女孩和那些签到名的孩子召集到一起,想办法。“把他们印给全体同学和老师,这样人人都拥有这份珍贵的礼物了。”我们一拍即合。于是把学生们贡献出的科学家、区领导的签名,加上科学家的介绍一并印发给全校学生和老师,取名《给孩子们的一份礼物》。老师、学生们小心地收藏着,脸上荡漾着喜悦的笑容。当家长们看到学校赠送的礼物,感谢学校给予孩子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与科学大师零距离接触,从小领略了科学大师的风采,在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使他们终身受益。
  与科学家的见面虽然结束了,但老师和学生们的心中依然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全体学生、老师在给威塞尔教授的信中真诚地写道:
  我们要感谢您对学生的启发。您在谆谆教诲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校园里因此掀起了一股“诺贝尔”热,学生们知道了科学圣殿的大门永远对他们敞开,并期盼着在未来诺贝尔奖的名单上留下中国人的名字。
  我们要感谢您对学生的引领。因为您,我们的学生离诺贝尔奖更近了;因为您,我们的学生离科学更近了,因为您,我们学生的心中有了更清晰的追求目标。
  尊敬的威塞尔教授,请再一次接受我们最诚挚的感谢和最真诚的邀请!希望您能再次光临我们的学校。
  这个活动作为一次教育的契机延伸到了校外,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四、活动总结重显主体性:
  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我们特意把下周的升旗仪式主题定为“走进诺贝尔”。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一位升旗手说:“我是一名光荣的小记者,我幸运地和威塞尔爷爷留下了一张令人难忘的爷孙照!当我双手把照片递给了爷爷时,他俯下身子说:“我会永远想念你。”从今往后,我会以爷爷为榜样,将爷爷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扎根在自己的心中,使自己成为像爷爷那样在困难面前不后退,在科学面前不轻易倒下,锲而不舍的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或许10年,或许20年,站在那鲜花簇拥着的诺贝尔奖领奖台上领取奖章的是我,而颁奖的是我的爷爷。”
  还有一位升旗手说:知道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塞尔教授要来,我在家里找到两本《诺贝尔获奖者100年鉴》,把书翻到介绍威塞尔教授科学成果的一页,请他为我签个名,一本我将永远珍藏,因为它将勉励我好好学习,长大后攀登科学的高峰。另一册我要送给学校,因为我想将我的快乐与同学、老师们、弟弟妹妹们一同分享,因为是学校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
  大队辅导员深情地告诉孩子们:我们把名人的签名带回家,仅仅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让威塞尔、以及其他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扎根在自己的心中,使自己成为他们那样,在困难面前不后退,在科学面前不轻易倒下,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正如孙潮区长对我们的期望一样:只要有一个美好的梦,才可能努力实现它。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领取诺贝尔奖章的是你们……有了梦,应该努力去做,就从现在努力学习开始。
  活动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大师的鼓励是深远的;活动的主体是幼稚不成熟的,但发挥主体性的效果确是出色的,我们感受到了主体性带给孩子的成长和快乐,感受到了主体性带给我们教育的缕缕扑面的春风。

责任编辑:何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