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 地理
高三地理教学中关注细节,提高教学有效性

有效课堂的营造,除了需要我们老师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手段、方法等具体行为的改变外,更需要我们将内在的教学理念外化为常态的教学行为,通过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体现出来。教师要关注预设的细节,精心设计教学;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中,还需要拥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巧妙引导、适时鼓励,生成教育智慧,执教高三几年来对此感受颇深。

高三加试地理的考生往往是在加试理科无希望的情况下考虑选报,喜欢地理的学生往往又偏科,所以难得有语数英总分排前的同学选地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高三的地理老师,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除关注对教情、学情的深入分析、关注对课堂教学的环节落实和“三精”的实施外,在教学中更要关注细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就会越学越有劲,甚至主动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三教材涉及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总是先把学生感兴趣的世界地理安排分班后首先学习的内容。在这个过程在教室张贴地图,让同学自己在家中准备挂图,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指图、读图,并引导学生认识热点新闻中提到的地理知识,让他们在此过程中关注地理,同时创造机会发挥同学的主动性,通过研究性学习找到自信。例如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考纲要求掌握八个重点国家,在教师以《日本》为例介绍了国家地理的学习思路后,让同学分组通过查阅资料各完成某一国家的学习课件,创造机会让每个同学上台讲解展示。每一年学生收集的资料与课堂讲解的表现都超出老师的预想。同时教师要注意归纳总结和纠正补充,并通过典型例题对基础知识进行提升,特别是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鼓励。在进入高三前的暑假,除完成与课本知识相关的习题外,我会额外布置两项作业:一是利用假期完成对某一地理知识进行介绍的PPT,内容可以是假期外出旅游的风景介绍,也可以是与地理相关的热点介绍;二是完成假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心得总结,可以是好的学习方法介绍,也可以是学习中的困惑。两项作业都在开学的第一个星期进行课堂交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迫使同学关注、思考与地理相关的课外知识与学习方法,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女老师,我始终觉得自己在关注新闻、关注社会问题方面存在欠缺,所以到后阶段,很多时候学生从各方面关注了很多问题拿来与老师交流,家长有时也很自豪出去游玩时学生懂得比自己还多,可以给自己充当导游。学生甚至会把地理知识运用在英语与语文写作中,所以学生也会逐步找到自信,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二、     设立学科学习目标,以目标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每年进入高三,班主任都会给班级制定目标,让每个学生制定考取学校的目标。作为任课老师,我在高三开学一切就绪后也会给班级就该学科制定目标。从“一模”到“二模”直至最后的高考,各阶段要随时把目标提出来不断督促学生。今年高三的第一节课我就提了一个问题:去年我校最好的班级本科率已超过90%,今年我们是人数最少的班级,我们最后能考入多少本科?学生异口同声:100%。但当时听了这个回答觉得有点天方夜谈,因为09届高考理科形式好,文科学生处于劣势,但对学生还是采取了鼓励的形式。希望同学能记住自己的话,并付诸行动。或许有些同学对老师提出的目标并不在意,但大多数高三同学都会把目标记在心里。好多同学在最后汇报分数时都要问一句自己的分数老师是否满意。08届有一个学生虽然没有考取本科,但还是发信息给我:“老师我地理考了117分,达到班级目标了吗?”而今年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努力,最后也实现了我们的学科目标。所以在高三的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的目标,既可鼓励学生,又可随时给同学施加一定的压力,以目标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自己和学生不断努力。

三、     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师生平等课堂

高三上课都是大容量,既要赶新课,又要进行一、二、三轮专题复习,还要穿插试卷讲评,所以老师要收集、积累大量资料,总感觉上课有讲不完的话,讲不完的题目。而且一天高密度的上课,学生容易疲倦。在此过程中如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接受的更好?虽然到了高三时间很宝贵,但我还是注意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精心备课、认真组织上课仍是关键。虽然已带过几届高三,但一堂课在没进课堂前总感觉不放心,要反复备课,特别是试卷讲评,要反复琢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类总结,对其中涉及的新内容上网查询,直至感觉清晰,所以备课量极大。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除上课用PPT使内容清晰化之外,对于一、二轮分析同步配备我自己整理的提纲式学案一份,试卷的讲评课通过错题本引导学生寻找相对应的知识点,以错题带动知识点的归纳,对出错较多的题目第二天再通过默写巩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同学在一模、二模中就显出我们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在今年高考题目总体不是很难的情况下我们的优势就更能体现出来。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高考地理命题多是凭地图说话,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要搜集大量图表,既能起到赏心悦目的作用,又可以引导学生据图分析,凭图说话。很多时候跟学生开玩笑,我们的上课更象在室内进行的旅行。在讲课过程中尽量不要“满堂灌”,有时要故意设计小陷阱,让同学自己发现、然后纠正;有时讲题目时故意说老师不懂,请同学讨论分析。这时学生会很起劲,认真看题,特别是男同学,争着回答;有时让同学上台画图归纳。甚至在二模后的许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同学会提供非常好的思路。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堂对于师生是平等的,同学对自己的学习非常有成就感,学习兴趣较浓。

四、教学不忘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受到与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往,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 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个孩子”。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地理从原来的小学科到前两年成为高三50人的大班,作为老师,我总是对加试地理的考生充满感谢。所以在分班后我总要表达对学生的谢意,感谢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而加试地理。或许正是这样一份平等,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由于地理考生相对基础较弱,甚至每年年级中排后的总占相当大的比例,我也对此现状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对学生更多了一份耐心,即使是成绩再差的同学也要不断采取各种办法鼓励。今年班级中有一个个性较强的学生,平时上课老爱看手机,有时作业总找借口推脱。有一次我实在气极了,前一天讨作业他说第二天一定交,我让同学做证,第二天当着大家的面再讨,他象征性的翻了抽屉说找不到,我让他回教室找,他回了教室一趟说政治班在上课,我让他下课再去找。等我开始上课后发现他在写东西,然后我冲到他面前发现他在补的正是我要的作业。这时我又装作若无其事的对他说:“作业找到了,上课先听课下课再补吧”。这时全班明白了,他自己也脸红了。我没有当众批评他,事后又把他叫到办公室就这件事进行了个别沟通。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还很多,如果在课堂当众批评,他很可能就因为老师当众伤了他的自尊而放弃对地理的学习,自暴自弃。所以当课堂上老师与同学出现冲突时如何巧妙处理关系到同学对该学科的学习态度。在整个高三的学习中,虽然与他有过类似的多次冲突,但由于处理得当,他也始终没有放弃对地理的学习,最后高考地理考了115分,总分超过二本线20分。所以作为老师,我对学生总是以诚相待,始终信任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体会老师的关心,真正理老师。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我们积极推行新课改的今天,强调轻负高效的教学,尤其要注意关注教学细节。如果教师能在落实教学五环节的过程中关注细节,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有效地指导,并运用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处理好每一个生成的教学细节,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用心教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有效,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