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科研 > 课题研究 > 研究动态
小学数学课程统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课程统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徐汇区启新小学            许琤芳  施逸琳 *

  2003年7月,我们徐汇区启新小学(原梅陇小学),确立了“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学校新的教育理念,树立起了“立德、善学、强身、怡心”的培养目标,并且开始了“实施学期课程统整,主动推进二期课改”的教改实验,经过了三年多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受到张民生同志的充分肯定(参见《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十期 张民生文:《论学校课程领导――对徐汇区梅陇小学的案例分析》)。
我们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这项教改实验,根据新课程教材的特征,进行了“小学数学课程统整的教学实践研究”,力图为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提供一种新的教学工作方式。本课题实践研究的关键是由我们自行研制《启新小学数学学期课程统整指南》,并且成功地加以实施,取得实效。现将我们的实践与研究情况报告于下。

一、《小学数学课程统整指南》的研制
整个研制过程,我们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我们教研组一同学习了国家的《课程标准》,学习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学习了课题实
施的要求,明确了我们的课程统整必须遵循国家的《课程标准》,紧紧围绕我校的培养目标——“善学”来展开,具体来讲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数学学科的双基扎实,并且会学习、会探究。我们学习了新课标和教育教学科研的成果和《小学数学教育法》、《教学的策略》等等有关理论著作,聆听了张才龙等教育科研资深专家的多次讲座。在学校科研的大环境与个人自觉学习相互促进下,我们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很快地进入了角色,决心做课程改革的主人,以实际行动主动迎对二期课改。
第二阶段,讨论制订阶段。在对制定《启新小学数学学期课程统整指南》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我们组织了专题性的教研组活动,在活动中,先由许琤芳组长给大家介绍了她对制订《小学数学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的一些想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举了一些例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经过进一步的讨论,大伙一致认为在制订《小学数学学期课程统整指南》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既可以对现有教材进行筛选整合,作结构性调整,也可以考虑借鉴或采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内容作为补充。小到一个知识点,一节课的引入,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巩固练习的设计;大到整个一节课内容的教学,甚至于整个单元的知识点教学都可采用其他教材的编排。虽说通过一次次的教研活动大家对编制《启新小学数学学期课程统整指南》有了初步的感觉,但在深入下去的研制过程中,大家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老师制定的统整指南内容单一,难以操作,我们及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合作分析,反复交流,通过教师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原有的观念和想法更加的完善和科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协作、收集整理,很快《启新小学数学学期课程统整指南》在2004年的寒假完成了初稿,并在新学期开始实施。
第三阶段,修正完善阶段。在区教科室科研员杨向谊老师和严校长的指导下,我们进一步规范了《小学数学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的格式,在统整指南的右侧空出三分之一空白,用来写这些教学内容实施后的感想以及反思,还依据每个单元的具体统整情况设计了一个教学进度表,在原有的教学进度表中设立了统整的目录,将这些总体设计根据课时按周次排序,具体分配落实到每周的课时中,列出一个教学进度表,以后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就按这个进度表的顺序进行。(详见本校的《统整指南》)并从最初单纯的知识统整起步,逐步开始了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的实践,统整指南中除了对学习内容的统整,我们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做了规划。其中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做了以下规定:
听:1.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发言。
    2.养成边听边思考的习惯。
    3.能独立进行适当的判断或修改。
说:1.语句较完整,声音响亮。
    2.在小组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读:能读通读懂题目要求,初步培养找关键字、重点字的习惯。
写:1.坐姿正确,字迹端正,格式规范。
2.养成写完后认真、独立检查的习惯。
另外,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还有选择的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一些相关的探究作业,使课内课外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如,“小统计”、“我们的教室”、“我与‘时间’手拉手”等探究性作业,又如,五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了简单测量和丈量,学习了简单的数据处理。学习了一些基本图形的计算,掌握了土地面积计算的基本方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我选择了将五年级教学内容中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相关知识设计了探究学习,安排了以“我是小小装潢设计师”为题,让学生体验一次做“装潢设计师”的经历。学生运用测量的方法,对家里各房间进行测量并记录,绘制成平面图。应用几何知识,计算各房间的面积。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详见本校《专题活动方案》)
第四阶段,全面开发学习潜能阶段。我们在修订新一学期的《小学数学学期课程统整指南》时,又有了新的想法,即在前一阶段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基础上,严校长又提出;要在数学课程统整中,进一步将数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起初,教师们都不能理解,难以接受,因为觉得从来没有这样想,对小学生来说,数学思想太抽象,如何去教。面对新的要求,许琤芳组长通过学习后先由她设计了一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的研讨课,在课中,她将“猜测验证”这一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听完课后,老师们受到的启发很大,对渗透数学思想有了些直观的感受。接着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又一起学习了《小学数学教师》等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受到很大启发,于是,大家开始分头收集有关的资料,分析、理解其应用的方法,并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尝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分类思想、变序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迁移思想、化归思想、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对应思想、等量代换思想等。在平时教学中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思想在我们数学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妙用。现在,数学思想的培养已经成为我们数学组制订和实施课程统整指南的关注点和主线,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意识明显增强。现阶段我们正在研究以基础型拓展型课程为基础与探究性课程的统整,以基础型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系统为主干统整拓展型课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整,将探究性课程统整进来。这种基于基础性课程的拓展使学生学习的系统性更强,避免割裂,也为我们的基础知识教学联系学生实际打开空间。

二、《小学数学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的教学实施
    经过上述的工作,我们形成了《启新小学数学学期课程统整指南》,在市区教研员姚剑强和区教研员朱忠民等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我们的《指南》设计教案,然后进行课堂教学,并且在实施中边实施边研究,积累经验,反思修改,不断完善。
我们一年级的陈晓峰老师在去年教这册教材时,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学生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混淆了起来,而且很难纠正。根据这一问题,这次她将教授百以内加减法的这一单元的教学顺序作了一下调整。原来教材的顺序是《笔算加法(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笔算减法(退位)》、《郊外活动》、《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我们将教材的顺序调整为《笔算加法(进位)》、《郊外活动(连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笔算减法(退位)》、《郊外活动(连减)》、《郊外活动(加减混合)》、《连加、连减、混合加减》。实施下来,发现这次将这两种计算方法混淆的现象少了,即使有少数学生有混淆也很快都弄明白了。经过这次尝试后,她在设想如果将加法和减法的教授时间间隔得更长,那么混淆的学生是否就会越少呢?陈老师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再实践。
    又如:“东南西北”是二年级新教材第四册中新增的一个教学内容,但是“东南西北”这些方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要求学生能建立起一定的空间观念。我们的学生虽对位置和顺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方向却只有初步的了解。在我们的母本教材中,它是把认识方位和掌握路线这两个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教学,学习这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能尝试辨认方向,会看懂自己生活环境的路线图,这既是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是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建立空间观念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解决这条途径的基本要点是要让学生会在具体的环境中有一定的方向感,增强自身的空间意识,只有会辨别不同的方向,才能看懂并设计生活中具体的路线图。但这些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较大难度的。因为二年级的学生推理思维能力还较弱,方向感不强,抽象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很难理解掌握,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参考了人教版和苏教版这两种不同版本教材中相关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吸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动手探究”的新理念,根据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裁剪、改良、统整,最后设计成把这两部分内容分两课时教学,先学会辨别方向,再学会运用。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们还采用了活动加体验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指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它的三个方向,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时也让他们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培养他们的方向感,增强空间意识,这是原有教材中所缺少的。另外,在学生已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拓展认识了八方: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这几个方向,感知这几个方向,这也是原有教材中所没有的。在统整后教学设计中,我还特别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通过确定位置(定点)来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通过确定方位(定向)来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通过确定位置关系(互为参照)来培养他们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对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进行适当的补充。
我们还在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统整上进行了一些尝试。 例如在一年级数学10以内数的教学,学生在学会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等基本知识以后,及时拓展到统计、统计表等……我们一年级有本教材,就是《快乐数学》,这本书的内容与教材很贴合,是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所以我们将这本书的内容作为我们拓展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并根据教材的内容,有选择的安排拓展课的内容,最后再与统整指南中的内容进一步进行统筹规划。一学期下来,我们发现学生在拓展题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得分率也比较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也兴趣浓厚,很多学生都表示喜欢做动脑筋的题目,有的学生甚至自己主动找拓展题来做。

三、《小学数学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的教学评价
《小学数学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研制完成后,我们非常注重教师对自己研制的课程统整指南的教学实施情况的反馈,进行自我评价,教学安排是否妥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了统整后的要求。每位教师都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形成了一批较有价值的教学案例,通过一篇篇的案例进行分析、学习和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事实材料。(详见本校案例)
经过上述过程,我们成功地将二期课改的要求落实到课堂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我校“善学”的培养目标正在落实。

  四、《小学数学学期课程统整指南》实施后的反馈修改
 我们的课程统整指南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确实有了全面的开发,也使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有了全面提高,但是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发现我们的《小学数学学期课程统整指南》还不是很完善,其中有些方面由于我们的设想有时并不一定符合我们学生的心智及年龄特征,结果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课程统整的内容不是任由教师决定的,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拿来,都可以实施,统整的内容必须要切实符合我们本校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一味的拔高,那只能是“拔苗助长”,不符合“二期课改”的理念,更谈不上什么“减负”了。于是我们及时把这一些实践下来行不通的内容删除,作出调整。在课程统整指南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小到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大到某一单元的教学设计,都作了深刻的反思和小结,值得推荐的设计、提出更好的方法、需要调整的地方,毫无隐瞒,一一道实。这对我们的《小学数学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的完善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论学校课程领导——徐汇区启新小学案例分析》 张民生 ――《上海教育科研》杂志 2005年  第10期 
2、 《实施校本课程统整,主动推进二期课改》 严一鸣  张才龙
3、《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研制的方法研究》 张才龙等 ――《上海教育科研》杂志  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