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寻常时刻” 开发“教育资源”
“寻常时刻”就是指占据幼儿一天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时刻,当一天结束时,寻常时刻就构成了其的生活经历。而“教育资源”就是隐含于幼儿所生活的自然社会中,如:现有教材、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还包括孩子们的学习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教育手段等等。我们的 “寻常时刻”中蕴育着许多的教育资源,而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又丰富提升了幼儿生活的经验,促进他们的成长。所以,幼儿教师的专业就是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细微处。
一、珍视情感交流,关注个体的想法经验。
幼儿的情感并不是完全外露,情感常常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有时比较内隐,老师应首先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在尊重、鼓励孩子的健康情感发展时,也需要关注他们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我常常通过谈话、测一测等方式,来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体验他们的自然情绪与感受。如: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他们的问题与困惑是什么。我以“上小学的理由”“ 对小学生活的担心”为主题,和孩子们聊,孩子们的回答代表着他们不同的心境。
为什么要上小学?
类型 |
陈述 |
所占比例 |
努力型 |
在小学里能学到更多知识;可以看许多书,认很多字;小学生会更聪明一些…… |
1/3 |
兴趣(好奇)型 |
小学里的活动与幼儿园不一样,很好玩的;小学里有不同的课,不同的教室;我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做功课是一个有趣的事情;我会有许多本子的;可以不用睡午觉了;小学里有体育课,可以比赛跑步;小学里会学游泳;小学里有课间十分钟,那是可以休息的…… |
1/3 |
无奈型 |
我的年龄大了,一定要去的;如果不上,我的个子长高了怎么办;不读书,要去讨饭的…… |
1/3 |
目光远大型 |
不做小学生,就没希望做中学生,大学生了;上学后就可以上班,上班就可以赚钱养活自己了…… |
其它 |
没想过;说不出。
特别的理由:我和哥哥在一个小学,以后谁欺负我,我就可以告诉哥哥;我上小学了,就可以有钱了,可以自己买想吃的冰淇淋…… |
对小学的担心
方面 |
陈述 |
所占比例 |
学习 |
老师会说我不专心的;我考不到100分,爸爸会打我的;我担心自己的成绩不好;数学太难,我怕做不出;我动作很慢的,怕做不出题目;我担心小学老师批评我;下课十分钟我睡着了,上课了怎么办;成绩不好,考不上小学怎么办…… |
3/5 |
生活 |
我会想爸爸妈妈的;五一节放假,我去外地请假,幼儿园不要紧,可小学缺一天就是旷课;和幼儿园的老师说再见很难过;几十个班级,我怎么找到自己班级;我不认识小学的路怎么办…… |
1/5 |
社交 |
会交不到朋友;不知道新朋友怎么样;180人,我可记不住这么多的名字;再也见不到以前的好朋友了;朋友不会象以前那样了吧…… |
其它 |
不担心:只有开心,没有担心;不担心,快快长大……
没想过 |
1/5 |
我曾问孩子们有没有把自己的想法或担心与爸爸妈妈或者老师说过,孩子们都很认真也很天真地说:“他们没问过”。所以,老师的聆听与关注,会令孩子们感到满足,有安全、接纳感,这些使他们获得愉悦、关爱的积极情感体验,有助于他们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我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不断告诫自己和家长,就是“请做孩子的楷模,孩子的成长会融入我们的影响。请温暖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即使他的愿望与我们的期望有较大的距离。”
如同“每片树叶各不相同”,幼儿之间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面对众多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幼儿时,要“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是说说容易,做起来很有难度的,因为教师往往容易关注典型的事例,而忽视的正是全班每个孩子的发展。作为教师,除了集体教学活动,我还努力于日常运用许多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努力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取得进步。如:《个体展板》是为不同的幼儿搭建的展示舞台;《心情故事》透视的是他们眼中的情感故事;《家园游戏墙》为家庭提供亲子合作游戏的机会,《一起去看书》渗透的是阅读的理念与爱好,等。以成熟心态接受他们之间的差异,努力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速率与特长,鼓励他们积极地表达表现,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理解支持是他们蓬勃发展的坚实依靠。
二、回归真实生活,挖掘隐含的教育价值
新教材直面幼儿的成长需要,关注的是幼儿生活情景和生活经验,使幼儿园的课程向幼儿的生活世界真实回归。所以,教师要静下心,观察与感悟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在积极捕捉幼儿丰富的生活资源的同时,需要挖掘其隐含的教育价值。
《早餐,你喜欢吃什么》是关注到幼儿匆匆来园,对早餐不重视的问题,用活泼的翻翻乐故事和真人的情景表演再现问题,并尝试共同解决问题。
《早起的人》是针对幼儿在寒冷的冬天开始姗姗来迟的现象,从调查“家中谁最早起”、推测“幼儿园早起的人”入手,逐步向幼儿展示了身边这些早起人的故事,使孩子们真切感受了他们的早起与我们的关系;
《建国园的树真好》就是从建国幼儿园独一无二的花园环境入手,感知幼儿园的树与我们的关系,增强其爱护树木的情感。(多媒体展示此课的前面一部分课件)
《听雨》原来是一首从蝴蝶视角关注雨天的散文诗,而班级中幼儿对雨天也是充满各种各样的烦恼,所以,我将作品予以改编,从“小豆豆”这个与他们同龄的角色切入,将文学作品与其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孩子们感受雨天的情趣,消除一些在雨天的烦躁情绪。在《听雨》这节课的尾声处,我说:“有晴天就会有雨天”,有部分孩子“啊——?”我笑着问:“想想,是吗?”他们不由得点头,我继续引导“所以,无任晴天还是雨天,都要学着让自己拥有好心情噢”,孩子们很认真地表示赞同。
所以,我们要善于取之生活,又用之生活,在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寻找适合的教育资源,触发幼儿的思想与情趣,把握教育的价值,在活动中滋润其心灵的逐步成长,而时机的把握与积极的引导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感受体验,追求教育的平实有效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日本文学家也曾说:孩
子不是因为苹果有营养才去吃它,而是因为苹果好吃才会喜欢吃。这些概念其实都折射出如何让孩子“愿学”“乐学”“好学”等教学问题。有时候,我们会准备许多眼花缭乱的教具或各种变化的形式去吸引孩子,结果孩子在活动中却缺乏了应有的感受或者思考的机会。加强感受体验的方式很多,在此,我就自己在教具的设计与使用中谈一些朴素的想法。给2—6岁的孩子们上课,一定要有教具,这符合他们直观的感受与理解。但所提供的教具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和幼儿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应该能辅助幼儿的理解、体验与感受,有时甚至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在选择和制作教具时,就是不断思考教材的价值点,有的生活的实景或事物变化过程可运用多媒体予以展现,而有的则运用比较简单的材料加以巧妙展现,以反映事物的实况和规律。
(演示)
《爱唱歌的小麻雀》——运用废旧的挂历,有层次地展现一棵树上高低住着不同的动物。
《苹果树》——运用塑料薄膜的覆盖,展现苹果树的四季变化。即使是手上套的表演教具,也同样能反映出作品的内涵。
《一二三,自己爬起来》——折叠书中隐含着对动物大小比例、以及演绎跌倒到自己爬起来等过程。
《听雨》——为幼儿理解句式而设计的层层展开的卡片等。
此外还有《早餐》的翻翻乐卡、《小心肥胖》中的报纸棋谱等,这些教具
的设计与正确运用,使幼儿得到鲜明的感知印象,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其感性知识,也减少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
感受体验是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有效有意又有趣,孩子们会喜欢学习,他们的学习态度会越来越积极,而学习信心也会越来越强,这些都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上课的出色,也应该是研究幼儿的出色,勤勉于学习,不断挑战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使我习惯于在实施教育教学时思考着“实际做了什么,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如何做才能更好”等问题。即使是担任业务园长后,也积极营造“园长率先开课”等自我剖析、学习反思的氛围,与教师们共同从自我反思走向有效反思,逐步养成学习反思能力与习惯。
2004年9月,我的第一批学生考进大学了,当她们辗转找到我时,当她们拿出珍藏的儿时与我合影的照片时,当她们述说如何成为幼儿园志愿者,如何喜欢弹钢琴时,我突然发现,这么多年我们虽然彼此没有联系,但我们共同生活学习的寻常时刻,却时刻影响着她们的成长。确实,孩子们层出不穷的问题是对我们的一种挑战,不仅是体力、智力上的,更是对我们自身成长的挑战,所以,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就是把握共同成长的机会!
格言:处处留心 事事用心
主要成果:
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徐汇区‘光启杯’十佳青年”等荣誉称号,人选市首届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市首届“名师”培养工程、市二期课改幼儿园教材编写组、徐汇区第二、三届学科带头人。近两年来,在全国、市等不同层面开设教学活动40多节,主题讲座20多次。
2001年上海市教学评比一等奖
2003年上海市教育年会论文三等奖;全国早期阅读研讨会论文评比二等奖;区课题成果一等奖;
2006年 幼儿环保教育经验与案例《秋果篇》由少儿出版社出版,任副主编。
2007年设计执教的《听雨》入选上海市幼教二期课改教学示范“十课工程”; 设计执教的《建国园的树真好》获得上海市“创新运用新课程实践大擂台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一等奖;《建立全面保教质量体系》获得上海市管理创意设计二等奖。
2008年《关注日常教育教学,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入选首届长江三角洲幼教论坛;《对教师教学语言的一些思考》《幼儿环境教育中教师的几个注意点》入选上海市多元视角幼教论坛;《提升我园课程领导力的几个着力点》入选上海市园长暑期培训论坛,以上四篇均作专题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