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队伍建设 > 培训信息 > 师训信息
陶大学员交流座谈会日前举行

      9月28日下午, 中教国际上海分中心在博士凯学院会议室主持召开了陶森大学教育学硕士班首次学员交流座谈会。徐汇区来自陶大1-4期的7名学员和师训部张跃东老师一起参加了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还有来自静安区、虹口区、嘉定区的陶大学员。

      由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美国陶森大学和徐汇区教育局合作举办的在职中小学教师“教育学硕士”进修项目,于2004年3月正式启动至今已成功开办了四期。徐汇区先后共送出74名教师参加该项目, 其中58名已完成学业, 取得规定的学分,获得美国陶森大学颁发的教育学硕士学位证书. 还有16名教师正在攻读中。

      会上,学员们根据自身亲身经历和感受,纷纷发言。
      陶大2期学员刘鹏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无论是过去提倡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还是现在提倡的“教师要用自己的一碗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最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的教学要有源头活水,因为“使己昭昭”,方能“使人昭昭”。进入陶森大学教育学硕士班学到的知识、引发的思考、转换的视角、提高的能力,便是这源头活水。” 
      陶大3期学员、生物教师金哲感受到:“课堂上,我欣赏美国老师的互动、参与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我敬佩他们认真、敬业和不厌其烦的教学态度,我赞美他们务实、深刻和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所有这些都深深的影响着我,不知不觉地改变着我。”
      陶大1期学员、历史教师郑凤英说:“很多次,很多人问我,你一个历史老师,花那么多钱、那么多艰辛去拿这个学位,值得吗?是不是后悔?我想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为什么这么说,我想我不是标榜自己,也不是恭维谁,而是我内心真正的感受,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11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们有机会接触大量教育教学理念,有熟悉的,也有新鲜的。于是经常在心中涌起一股热情,总想把所学的,所看的在实践中去尝试,去运用。一年中,抱着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的原则,我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也正好是我们二期课改所要求的。”
      陶大2期学员沈勍的感受是:“吸引我的不仅仅是攻读高一级学位,而是美国教授全英文授课所赋予的挑战以及跨文化所带来的新鲜理念。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使我真正感悟到当前教育均衡化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指针。一切教育都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身为教师更应该这样面对自己的学生的:努力以公平、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No Child Left Behind——这一号召在我们这类普通初级中学尤其富有感染力。(而陶大课程的学习)这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亦是一个发现、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
      陶大2期学员姚丽琴介绍了运用陶森大学所学的管理知识来进行课堂观察案例研究。她认为对课堂观察至少有两点现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是课堂观察观摩焦点,是教师还是学生?二是课堂评价的方法,是面面俱到还是重点突出?在观看陶森大学教师提供的许多课堂教学录像资料后,她发现观摩课堂的教师几乎都安排在学生的前方,目的很清楚,观摩课堂的重点是在学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另外,怎样评价教师的上课?是看他所有教学环节,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还是让研究者深入教学现象发生与教学规律呈现的课堂“场域”之中,有重点地分别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陶大4期在读学员汪滢的感触是:“当初有些老师以为这个课程是可以随便应付过去的,可这种态度现在完全都没有了,因为整个课程设置及考核评价方式决定了“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这个真理,因此也保证了学习效果。Towson课程注重学习过程性评价而非一张试卷定结果,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钻研能力,不压制学生的兴趣,能确保学习效果及能力的突破。这值得我国教育改革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