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从经费、设备、师资、生源等多方面助推公办学校,相比之下民办教育原有的“活力”优势明显减弱。民办教师的“编制之疼”使成熟骨干日益流失,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8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率队调研,冒酷暑走访了徐汇区民办世界外国语小学、民办华育中学和上海中学(国际部)。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徐汇区委书记茅明贵介绍了徐汇区近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徐汇区教育局局长王懋功汇报了区教育培训服务业的有关情况。三所民办学校负责人介绍了学校的相关情况:世界外国语小学构建了独特而丰富的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策略,民办华育中学坚持德育为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人格培养,上海中学国际部积极探索创新办学体制与国际教育进行全面接轨。谈到学校发展的困难,教师编制问题成为热议的重点。 “近年来,学校流失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中年,无一例外都是骨干,无一例外都是为了编制。”华育中学常务副校长吕宝兴不无感慨地说,“教师职业特殊,时间磨练出的经验,是这个行当最宝贵的财富,过于‘年轻化’并非‘好现象’。”而“年轻化”的直接原因是,中年骨干大量流失,学校不得不补充大量大学生毕业生。今年该校的教师平均年龄已经低于30岁。 刘云耕充分肯定徐汇区区委区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徐汇区在民办教育上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同时针对“民办教育的活力优势在弱化”的现实,主张“与其坐而论道,不如一步一步朝前走”,做一些大家都可以做的、有助解决问题的事情。 在编制问题上寻求瓶颈突破,有待国家立法,难度自不待言。“但是我们可以做现在就能做的事”,刘云耕指出,我们今天来实地调研和考察,而后还要通过报道和舆论宣传引起社会的关注;民办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这些问题,我们要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可以为立法部门提供有说服力的基础数据;在国家大法没有变动之前,民办学校可以尝试在待遇上向“无编制”教师倾斜的办法等等。 “编制问题的实质还是待遇问题,是社会保障问题”。与会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认为,现在初中阶段的民办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积极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政策研究力度,更为关注民办教育在经费保障、教师编制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表示要积极推进有关地方立法,营造更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法制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