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德育管理 > 学校主体性德育实践案例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梅花精神导我行”主题教育活动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一、背景分析:

加强未成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法制和道德等教育,作为学校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当前我们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知、情、意、行教育方法,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梅花是中国的名花之一。它不但姿态高雅、芳香幽远,而且具有多种美德,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它和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许多志士仁人、爱国者、革命者都以梅花的品格自励。梅花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为此,我们选择梅花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载体,经过几年的“学梅”系列教育,现已初步形成以梅花为主题、以德育为主旨的校本教材。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识梅、赏梅、寻梅、学梅,以梅花的品格和精神来陶冶和激励自己,争当新时代的可爱的小梅花。全体学生不仅主动参与了德育活动新体验过程,同时也感悟了道德素养逐步提高的发展过程。

二、活动的实施:

(一)目标、内容和方法

1、目标:

我们以“凸显主体、细化主题、贯穿主线”提升德育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来实施。在探索与研究的目标上,我们依据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文件精神,立足学校德育工作的现实背景,整合各种德育资源,用发展的视野来加以设定。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确立我校德育工作的生长点,形成“凸显主体、细化主题、贯穿主线”的德育教育活动新局面,提高我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1)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教育的思想认识,改革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手段,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

2)提炼“凸显主体、细化主题、贯穿主线”的德育教育特征,形成具体的操作原则。

3)梳理并整合学生的德育活动内容,确立学生的主体性,丰富学生德育活动的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内容:

探索与研究的内容上,我们把德育教育活动的具体操作和“三主”德育整体的理性构思作为所要探索和研究的二项重要内容。

1)以“活动性”或“实践性”德育教育中的课内与课外各种班、队活动及其它社会参观、考察等校内校外德育活动作为主要操作的探索内容。

2)将如何来“凸显主体、细化主题、贯穿主线”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以便我们提炼相应的特征并加以系统化。

3、方法:

探索与研究的方法上,我们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强化实践反思。将“活动性”或“实践性”德育教育的操作和“三主”德育的理性构思设置在学校德育的工作中,在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中运用“行动研究”,在具体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探索中强化“实践反思”。

(二)实践中的探索

1、分析学校德育现状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一直是我校十分强调和重点关注的工作。我校德育的实施,有四种途径三类课程。一是由班主任教师实施的班会课、中队主题活动;二是由《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实施的德育独立课程;三是在各门文化课教学中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四是由学校行政人员、中队辅导员、少先队组织实施的各项德育活动。我们将这四种途径套用“课程”概念加以分类,分为了以下三类:一是“知识性”或“理论性”德育课程,这是学校“独立”的德育课程,如:《品德与社会》、《公民与道德》等课程;二是“活动性”或“实践性”德育课程,如:课外与校外各种班、团、队活动及其它校内外德育活动,《雏鹰争章》等德育活动;三是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课程”,主要是指任课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借助教材蕴含的德育因素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按照较为宽松的现代课程观标准,我们把以上四种途径三类课程称为显性德育课程。这一学校德育体系一方面表现出教育活动的繁多过量,另一方面却存在着不完整、欠缺之处。例如,在上述第三类“德育课程”经常因其是分散的、无形的、隐蔽的而被忽视;上述第二类“德育课程”也常常会变成各种条件反射式的、单纯机械式的道德行为训练的活动;第一类“独立德育课程”因课时有限等因素往往也只是教给学生“有关思想品德的知识”,德育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2、理清学校德育工作研究思路。

根据我校德育工作现状的分析和新一轮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结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的学习,我们从2001年起,在区德育室的专家和教育科研专家的指导下,围绕着各个条块和系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重新审视并选择了学校德育工作如何提高其实效性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思路和策略,形成了我校“凸显主体、细化主题、贯穿主线”提升德育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课题。

我校“三主” 德育的探索研究思路,是围绕着学校德育总体目标、分阶段重点培养目标,提炼出一种具体形象性的德育教育主线索(德育的主线),通过学校不同阶段的各项德育教育活动(德育的主题),提高学生主体性德育的体悟(德育的主体)来确立和展开。所谓“凸显主体、细化主题、贯穿主线”,一是指:根据本校德育工作特点、校外德育教育资源和环境、本校学生背景等,在制订德育工作和教育活动总计划时,围绕学校德育总目标,提炼并形成德育的教育主线,以主线贯穿于每学期德育工作和教育活动的始末。二是指:每学期、每阶段所规划或设计的各项德育活动,必须依据本校德育教育的主线,将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要求、不同内容、不同时空和不同形式开展的各项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围绕主线串联起来,丰富学校德育教育的“主线”。三是指:贯穿主线的各项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满足学生主体在德育的知、情、意、行方面的需要,促使学生的协调发展,从而提升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3 、展开“三主”德育的实践

1)形成学校德育的主线

在大德育的理念下,我们把“活动性”或“实践性”德育教育中的课内与课外各种班、队活动及其它《雏鹰争章》、社会参观、考察等校内校外德育活动作为实践探索的重点并进行梳理。结合我校校园种植的梅花,学校地处“梅陇”地区中心、华东理工大学附近等环境,根据我区教育局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确立了“梅花精神导我行” 的学校德育教育的主线。

梅花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花卉之一,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梅花,花枝秀美、芳香四溢,特别是它傲雪怒放的坚毅品格更是为人们传诵。自古以来,许多诗人都以最敬仰的心情赞美梅花。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他的《咏梅》这首词中写出了梅花的两大美德:一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之俏”。意思是不管天气有多寒冷,困难有多大,梅花都毫不畏惧,依然盛开。二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意思是梅花不求名利,依然奉献,但希望大家都好,她就在大家中间会心的微笑。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就说明梅花既是勇敢的,又是谦虚的,既敢于独立,又善于合作,既勇于进取,又乐于奉献。

2)细化德育主题

20013月,我校确立了“梅花精神导我行”学校德育教育的主线。这一主线,决不是空洞的德育工作口号,而是以梅花为象征,通过六、五、四来具体贯穿德育教育的主线,细化德育的主题教育活动。所谓六、五、四,是指通过六个不同(不同阶段、不同要求、不同年级、不同内容、不同时空和不同形式)开展的各项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让全校学生认识、欣赏梅花的品格,寻找、学习梅花的精神,将“梅花精神导我行” 德育的主线装载着我校德育教育的五个(小主人、小伙伴、小能手、小卫士、小标兵)目标要求,在四个环节(认识梅花——欣赏梅花——寻找梅花——学习梅花)学年循环的系列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校的德育实效。

3)凸显德育的主体                                                

德育的教育活动,其过程是德育目标在学生主体的知、情、意、行内化和外化的系统化过程;是师生和谐互动的过程。我校在“六个不同、五个目标要求、四个环节”学年循环系列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中,首先是帮助教师树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具体的做法是:学习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领会精神,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如:《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等;通过校内外的各种途径,学习市区德育先进工作者的事迹,提高德育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性。如:20023月、200311月等,多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查文红先进事迹并交流学习体会等;邀请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进修学院的专家来校作辅导报告,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如:20027月、9月,邀请原区教育局副局长王一坚、李明毅;20049月、11月,邀请教师进修学院徐荣汀、张振之等领导和专家来学校作学校德育工作的辅导报告。其次是:在“梅花精神导我行”的主线下,学年循环系列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满足学生主体在德育的知、情、意、行方面的协调和发展。如:2001年上半年的主题活动中,3月份:全校学生按各自班级制定的“识梅” 计划,通过梅花照片、诗歌等资料的收集,在班级和年级中用板报宣传梅花的品格和精神;4月份:各年级学生在“赏梅”活动中,通过设计公益广告、小公民小品比赛、梅花精神摄影、做一天小小志愿者体会征文、合格小公民儿歌创作大赛等主题系列活动,来欣赏和感悟梅花品格和精神;5月、6月份:在“寻梅”和“学梅”活动中,通过全校性的寻找“小梅花”(确立标准)、争做“小梅花”(主体参与)、评选“小梅花”(过程评价)活动,使学生将主体性德育要求的“知、情、意、行”和内化、外化有机的统一起来。

三、实施效果:

1、归纳并提炼出“三主”德育的特征

在课题实践中,我们对“凸显主体、细化主题、贯穿主线”德育教育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提炼。我们感到,“三主”德育教育活动较之以往的学校德育教育活动,反映出了如下新的德育教育活动特征。

1)“三主” 德育,突出了培养学生“道德需要”的重要性。

以往的教育工作中,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使我们感到德育的缺憾,而“三主” 德育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清醒地感到: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能必然地导致道德行为的发生。在人的心理结构中,需要是处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它是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更是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道德行为虽主要的归因于道德认识,但没有学生对道德的需要就不会有自觉、主动的道德行为,忽视学生道德需要的德育教育,实际上就是“没有学生的德育”。“三主”德育的实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把学生的需要作为突破口,在了解学生错综复杂的心理后,支持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德育活动需要,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健康需要,疏导和转化他们的不合理需要,在不断满足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接受了“梅花精神导我行”德育主线所装载的“五个”目标要求,也接受了社会道德规范体系。

2)“三主” 德育,强调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并统一于学生个体的可持续性发展上。

“三主” 德育的实践,倡导了平等和睦的师生和生生关系,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注重了学生内部丰富的道德需要,激发了学生真挚的、发自心灵深处的道德情感体验,将道德认知带入了“有情”的教育活动和实践中,促进了学生道德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的交互作用。“三主”德育实践探索的基点是发展学生,而不是桎梏;价值取向是人,而不是别的事物,所以在处理知、情、意、行诸因素之间的平衡上,凸现了其优越性。

3)“三主” 德育,学生的实践活动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学生缺乏主体德育的实践活动,就无法将自己学到的社会主导的道德规范加以运用,也无法真正地在行为实践上履行道德规范。“三主” 德育整体的实践,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目标与要求、内容与形式、途径与方法上,通过“六、五、四”较好地处理了“主线、主题、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学生主体性德育实践活动中的“合理、开放、发展”的格局,规范和实际生活中的道德事件相联系,变灌输式德育为参与式德育。

2、实践能力上的提升

1)德育教育活动的设计上:全校各个年级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学校开展“三主”德育探索与研究课题以来的,围绕着“梅花精神导我行”主线的“六、五、四”教育活动计划和每一项具体活动的方案。历时48个学期的数十份班级德育活动计划和方案,不仅凝聚了教师们的智慧结晶,而且在计划与方案的交流和学习中提升了德育活动设计的水平。

2)德育教育活动的方法上:不少教师放弃了“老套路”,探究新路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德育新方法。如低年级老师在“识梅”与“赏梅”环节的教育活动中,采用“看图识梅”、“画图识梅”、“游戏识梅”、“听故事识梅”、“看录像识梅”、“观察校园梅花”等方法,让低年级学生认识和了解梅花;在“寻梅” 与“学梅”环节的教育活动中,采用“激励法”、“榜样示范法”、“同伴互助法”、“骑虎难下法”、“竞赛游戏法”、“家长奖励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和学习榜样。

3)德育教育活动的实例精选——榜样训练法:20025月,学校的“梅花精神导我行”进入了“学梅”环节。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小学生能过上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少先队大队部在全校推出了“手拉手互助”的主题活动。五年级学生在活动的准备阶段,经历了教师精心设计和实施的“榜样训练”。训练的步骤如下:

 *讨论社会上的互助事例:教师让部分学生准备“社会上互帮互助”的事例,请学生讲述有关的故事;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讨论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互助行为的意义和感知互助过程中不同人的内心体验。

*扮演角色,体验互助情感:让学生在创设的现实情境中真实扮演不同的角色,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帮助”和“受助”者的内心情感。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内心体验。

*升华情感,产生情感共鸣:组织学生参与说说心里话的活动。作为帮助者,当帮助别人时,观察受助者的表情和心情;当拒绝帮助别人时,体察他人的心情与表现;当自己需要他人的帮助时,谈谈自己没有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产生心理感受。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互助行为背后的道德意义。

* 互换体验,协调知情意行:在互换自己的体验中,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等待帮助而得不到帮助时的内心体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当他人急需求助时,及时给予帮助后所带来的喜悦心情,并在即将开展的“手拉手互助”的主题活动中,引导学生外化其行为。实效性不断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不断提高。

我校在48个学期的“三主”德育探索与研究过程中,将“活动性”或“实践性”德育教育中的课内与课外各种班、队活动及其它《雏鹰争章》、社会参观、考察等校内校外德育活动作为实践探索的重点并进行重新梳理和编排。在“梅花精神导我行”的学校德育教育主线贯穿下,通过六、五、四来具体丰富德育教育的主线,在四个环节(梅花精神导我行)学年循环的系列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中,共开展了近100个“三主”德育活动。这些贯穿德育“主线”的活动,通过全校性的寻找“小梅花”来明确德育要求;通过主体参与的争做“小梅花”来丰富学生主体性体验;通过评选“小梅花”来多元互动的检验效果。48个循环的活动,促进了学生将“三主”德育的要求(梅花精神导我行)和“知、情、意、行”及其内化、外化有机的统一,从而增强了我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四、反思总结:

我们探索并总结出“三主” 德育的“六性”原则,“三主” 德育的“六性”原则,是指我校新一轮德育教育活动中探索总结出来的,并在反复深入实践中已成为我们必须遵循的德育工作准则。

1、“三主” 德育的“六性”原则:

1)“三主” 德育的整体性原则:即围绕学校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主线,按整体与部分的周密考虑,细化德育主题活动,把“梅花精神导我行”在每个学期六个不同、五个目标、四个环节的对应要求贯穿在每一个主题活动中,按年级和班级的特点,系统地制定德育工作计划。

2)“三主” 德育的系统性原则:即在各项德育教育的活动方案中,必须按系统来谋划“主题”与“主线”的对应、目标与要求的落实、内容与形式的匹配、方法与手段的配套,最大限度的设计好学生“知、情、意、行”整体协调发展的德育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3)“三主” 德育的规范性原则:即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和目标管理,制定《五小标准》、《十大好习惯》和《小梅花要求》相应的评比和评选标准等,规范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详见附件四:各类活动一览表)

4)“三主” 德育的全体性原则:即让全校的教师、全体学生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中,既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提高教师的责任心,更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5)“三主” 德育的社会性原则:围绕我校的德育总目标,加强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联系,整合德育教育活动的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的活动,并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

6)“三主” 德育的经常性原则: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按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对学生经常性不间断地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等教育。

2、提高并提升了教师对“三主” 德育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我校以“梅花精神导我行”为德育教育活动的主线,在所开展的“三主”德育的探索和研究中,大部分教师在“学习—计划—实践—反思”的循环实践中,参与了4个学年8个学期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每一次实践上的循环,不仅提高了教师对“三主”德育以及“梅花精神导我行”主线的认识,而且在不间断地循环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的德育教育能力。

1)“三主” 德育与我校以往开展的德育相比较,有着许多截然不同的地方,最集中地体现在教育活动的目标上。“三主” 德育不是培养被动的机械模仿者,而是培养主动的觉悟者;它的出发点不是禁锢学生,而是创造条件发展学生; 它不仅重视全体学生道德规范的掌握,还注重尽可能地发展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培养丰富的道德情感。

2)“三主” 德育要求学生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要以积极的姿态去体验学校内外社会生活,在感悟社会规范基础上,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自主地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在生活实践中完善自身的品德,丰富社会的道德规范。

3)、“三主” 德育将学校德育的现实性功能与超越性功能、个体享用性功能和一系列社会性功能有机地整合于学生“主体”的培养上,全面展示了德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