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题的由来 2001年,本课题组负责人吴锦骠、张才龙参加了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团中央和中国科协的《中国青少年科技普及活动指导纲要(2001—2005年)》的研制工作。《纲要》颁布后,全国成立了近40个教改实验区。上海徐汇区被确定为全国的该项教改实验区,并且负责《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指导模式的研究》。本成果就是这方面研究的反映。 二、 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0年6月 -- 2001年6月 1)、文献收集和研究 2)、《纲要》的宣传和学习 3)、组织队伍、落实实验学校和实验基地 2、2001年7月—2003年6月 1)、确立区域性科技教育的总体框架和功能目标。获国家五部委项目办公室批准 2)、进行项目分解。在总体框架内确立7个实验模块和72个实验基地。 3)、各实验模块和基地构建方案、落实人、财、物等各项条件。 4)、各项目启动实施方案,并进行资料收集和案例分析。 5)、运转一年后对总体方案和子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估。 6)、在完善子项目方案的基础上,反思总方案设计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调整和完善总体方案。 7)、开始新一轮的模式运行和评价。 3、2003年6月—2004年6月 1)、总项目和子项目分别进行资料整理和模式总结。 2)、召开模式研讨会对子项目形成的模式进行筛选。 3)、出版研究文集《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指导模式研究》 三、 研究结果 1、 实践结果 1)、2001年徐汇区被科技部等五部委确定为《纲要》实施的综合实验区,努力探索区域性《纲要》实施和校本《纲要》实施的方案和指导模式。经过72所实验学校的2年试验,形成了这一批贯彻《纲要》的区域性和校本两大类的科技教育指导模式,共计38个。每一种指导模式都在《纲要》指导下有长期实践的基础,取得过实际的教育实绩。由此带动了所在地区(如徐汇区)和所在学校的科技教育全面进步。 2)、2001年和2002年,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的《纲要》实施总课题组分别在上海天平宾馆和圣达宾馆召开过两次全国性的大型研讨活动,本课题的研究实践进行了展示。在专题研讨会上,徐汇区区域性实施纲要的模式研究作了介绍。会议期间,全国40多个实验点的代表参观了南洋中学、位育中学、市二中学,康宁科技小学、逸夫小学等学校的科技教育指导活动,受到各省市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得到国内顶尖专家的充分肯定。其中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赵学漱、金宝成,有中央教科所比较教育研究室主任王素,有全国创造发明学会副会长张开逊,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曼等。 3)、2003年中国教育学会在上海徐汇区召开全国教改实验区现场会,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明毅详细报告了区域性科技教育指导模式的研究成果,并且向全国18个实验区的负责人进行指导模式的现场展示。 在会议期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常务副会长谈松华等教育专家和与会200多名各地实验区领导专家参观了汇师小学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科技教育指导模式”活动以及南洋中学的“设境导学”指导模式活动以及其它一些学校的科技教育指导模式活动,大家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且给予充分的肯定。 4)、区域性科技教育指导模式研究的总报告已送全国《纲要》实施总项目组经专家组鉴定验收合格,同意徐汇综合实验区科技教育指导模式研究正式结题。 2、理论研究结果 在上述大量教改实践取得实际成效的基础上,本课题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成果。 现代科技教育指导模式是在《纲要》和新的科技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科技教育的基本框架和结构。能反映出科技教育指导活动中教师、学生与教材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指导模式是科技教育实践的产物,也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初步理论概括。它能把复杂多样的中小幼的科技教育中的重要因素,中心内容和关键的操作流程突出地显露出来,便于交流和推广应用。这就是指导模式的实用价值和学术贡献。本研究从徐汇区的区域和学校两个面上建构了38种科技教育指导模式。所建构的各类模式的内容大致从5个方面概括,即1、模式的理论依据2、功能目标3、操作系统4、支持系统5、评价系统。 模式建构的基本流程是在建模理论指导下,对各类模式科学的总结。 科技教育指导模式构建的基本观点: 1、 现代科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现代科技教育是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的整合。 3、 现代科技教育从学生的认知领域拓展到情意领域,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 4、 现代科技教育从教师为主,书本中心,转向学生为主,活动中心。 5、 现代科技教育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6、 现代科技教育从注重学生的“学”转到注重学生的“研”。 7、 现代科技教育成为社区化的大教育。 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在论述上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科技教育建模的有关理论探讨。第二部分在区域和学校的两个层面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出了38种科技教育指导模式。在第一部分中主要叙述了科技教育模式的定义和一般特点;综述了国内外科技教育模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说明了科技教育建模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教育模式评价的特点、基本原则和操作程序。 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了科技教育区域性的指导模式,内容包括区域建模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区域性现代科技教育的模式的七个要素即科技教育、科技德育、科技活动、科技环境、社区和家庭科技教育、科技教育评价和科技教育设置建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介绍了模式的功能目标,模式的理论依据、模式的运作框架和模式的支持系统。 在第二部分中也同时介绍了37个各具特色的学校科技教育指导模式。如设境导学模式、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科技教育模式、分层指导模式、学科中渗透科技教育模式、跨学科的“智力美”科技教育模式、“少儿科学院”指导模式、自主探究俱乐部活动模式、“船文化”创新系列活动的指导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主题系列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玩中学”活动模式、“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科技活动模式和“学校与基地结合模式”等等。 四、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价值 本课题研究在72所实验学校长期开展的科技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建模的研究使科技教育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层次,使其更为科学合理,也使现代科技教育的新理念能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由此形成的一批有个性特色的科技教育指导模式,对于推动上海市乃至全国的科技教育指导活动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科技教育理论与科技教育实践之间的空白。成为贯彻落实国家五部委《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指导纲要》的突破口。
五、 参考文献 1、 赵学漱,《STS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年10月出版 2、 中小幼科技教育课题组,《中小幼科技教育研究报告》 科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出版 3、 顾志跃,《科学教育概论》科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 4、 顾志跃,《中小幼科技教育理论与实践》 科学出版社 2001年出版 5、 李骏修、吴锦骠,《中小幼科技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科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 6、 李骏修、吴锦骠,《中小幼科技教育》 科学出版社 2001年出版 7、 常初芳主编,《国际科技教育进展》,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作者单位;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