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单位 创建在线 > 2013-2014年度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 基本指标 > 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师生素质文明 > 教职工素质 > 专业素养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是一所服务全区基础教育的多功能的综合性学院,其功能定位是:区域的课程发展中心、教学研究中心、资源建设中心。其主要任务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提供咨询,为教师研究、培训提供支撑和服务;指导、参与教改实验,发现、培植、总结好的典型。学院作为综合程度相当高的专业服务、引领机构,自身教师专业发展更是学院教育品质的奠基石、内涵成长的生命线。学院历任领导都非常重视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打造,形成了教院教师专业发展的传统和“一流队伍、一流研训、一流学院”的发展目标。

一、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学院秉持“弘扬师德,引领专业,服务教师”的宗旨,坚持站在徐汇教育改革的最前端,敢闯新路,教海追潮,在引领、服务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在全院上下共同努力下,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院现有教师100人,其中男教师34人,女教师66人。中共党团员59人,民主党派人士32人。

1、学历职称

教师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有64人,占教师总数的64%,比2005年底提高了9个百分点。2005-2009年共有22位教师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表一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见习

总计

1

63

32

3

1

100

教师中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有97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16人。教师中具有博硕士学位的教师25人,占全体教师的四分之一,所占比例是2005年底的两倍多。近5年来引进硕博士8人,培养教育硕士5人,目前还有2人正在半脱产攻读研究生、2人业余攻读教育硕士。

表二

研究生

大学

专科

总计

16

81

3

100

2、学术身份

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有2名,区领军人才地方队1人、后备队1人,特级教师有9名,国家级骨干教师有3人,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后备人选10人。徐汇区2007-2009年拔尖人才1人、学科带头人7人,2008-2010年徐汇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17人,2008-2010年徐汇区教育系统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徐汇区教育系统以上的骨干教师有40人,占全体教师的40%。学院有1位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工程基地主持人,4位徐汇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4位徐汇区学科德育基地主持人。学院向市教研室输送了4位市教研员,向基层学校输送了多位骨干担任校级领导。

3、专业成果

29位教师在44个市级以上专业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或委员,4位教师担任了上海市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评审工作,23位教师参与了国家、省市级的课程纲要、教材教参的编写、审查工作和中高考命题、审卷工作。参加出境培训的有15人次,省市级以上国内培训有90人次。

34名教师承担区级以上立项课题72项,61项课题研究获区级以上研究成果奖,其中30项为市级以上成果奖。30位教师主编或参与编写正式出版著作94本,51位教师发表论文210篇。24位教师参加了72场市级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并做交流或提交论文。

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关注学院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是学院长远发展的基石,学院领导班子致力于研究、探索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院教师的职责是“研究、实践、指导、引领”,其本质是服务,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学院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应根植于“研究、实践、指导、引领”的服务过程中。为此,我院制定了“服务发展、引领专业、以用为本、成就人才” 的人才发展战略。学院十分重视在教育教学的研究指导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形成了“在引领中发展、在服务中成长,在研修中提升”的独具教院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一)在引领中发展

作为区域教师发展的专业引领机构,学院承担着许多引领区域教师发展的项目。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体系,逐步构建起“在引领中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地激发不同层面教师的创造活力和创新智慧,使教院的广大教师在引领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走在各自的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前沿。

1 课题研究引领

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教院教师发挥引领作用的基础素质,学院非常重视这一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人人具备课题研究的能力、人人有研究的项目。

为此学院建构了多项具有引领作用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项目。徐汇区教育局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APEID)”亚太地区联系中心后,教师进修学院作为其工作机构所在地积极争取实验研究项目。我区先后成为中国教育学会的“全国教改实验区”、教育部“残障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实验区、上海市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实验区、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团中央中国科协五部委“青少年科技教育”实验区和教育部“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学院精选了一批长期从事区域教育改革的资深专家带领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全面承担起了对这五大教改实验区的学术支持和专业引领工作。我们组织这些资深专家和骨干教师承担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组织指导实验区工作,以项目为核心组织若干教育科学研究实验项目,在总课题下分设十五个二级项目。接着,学院对中青年骨干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全面承担二级项目核心组的工作,并且科学分解为更多的三四级项目;同时要求学院青年教师抓住发展成长的机遇,领衔、指导基层学校和教师围绕“三四级项目”开展研究工作。这些研究项目既涵盖了三研、两训等一线部门,也包括了国交中心、信息中心等二线部门,基本形成了全覆盖,这样奠定了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基础。

学院以项目研究为引领,促进不同层面的教师在研究引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2005年以来,我院有4位教师主持了上海市教委立项的市级课题,19位教师主持了区级重点课题,19位教师主持或承担主要研究工作的成果获市级以上成果奖。院里70%的教师参与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其中19位教师成为各实验项目的骨干。以全国教改试验区项目为例,2009年,该项目总共形成了13本专著,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的好评。2009年,学院承担了教育局主持的市教委重点课题《新课程实施的区域推进策略改进研究》的推进工作,在规划、动员、指导的基础上,共收到校(园)领导和教师们600多项研究申请,经专家评审,确立318项区级研究项目,还有许多校()级课题,形成“千军万马”共同研究的局面。采用“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协调研究”的办法,学院教科室、教研室、德育室等部门近50位研究人员亲自参与或指导面上课题的研究,目前课题研究正在全区有序进行。

2 课改攻坚引领。

学院提出,教院教师应该“上得了学术殿堂,下得了学校课堂”。为此学院积极倡导教师与基层教师合作,在相关专业领域,共同探讨,共同解决学校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升理论,探索规律,从而促进教院教师在课改实践引领的过程中得到自身的发展。

学院根据《徐汇区二期课改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采取了“分步推进,层层深入”的实施策略,形成了“解读工程”、“百课工程”、“百题工程”,“范式工程”等系统工程。学院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参加这些系统工程的建设之中,倡导教师深入学科教学的第一线,了解、分析、研究各学科的教学改革的现状,定期对基层学校实施课程方案的情况进行调研评估、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从而帮助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在这样的指导、实践和服务中提高了自身的课程指导力。学院要求教研员,尤其是年轻的教研员、科研员、德研员及其他业务部门的专业教师能“沉下去”,深入到活生生的课堂中,针对课改中的疑难问题,亲自上“下水课”,积极探索符合“二期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学院还派青年教师蹲点几所基层学校,一边深入课堂上课,一边组织蹲点学校开展相关学科的校本研修活动,此谓“知冷暖,勇践行”。这样的举措促使教师在课改实践中,聚焦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既服务了基层,又发展了自己。

在破解课改难题的引领过程中,我院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许多教研员主持了有徐汇特色的区本课程教材开发建设、编写了20多种区本课程教材。每位教研员都形成了本学科课改的范式与经验,并组织了各种类型的总结推广, 如:组织召开二期课改现场会、学科德育观摩会、重点学科建设交流会、区本课程建设成功会、经验推介会,开展“两纲教育”与学科德育的教师全员培训等等。学院在二期课改的品牌项目“百课工程”不仅在本区形成了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局面,同时骨干教师凭借课改工程形成经验与外区同行交流互促,还向合作支教区县延伸。例如,在“百课工程金山行”活动中,学院第一次组织中学16名,小学15名骨干教师与金山区的教师一起上教学观摩课,第二次又派出以我院教研员为骨干成员的学科带头人去金山上精品课。教研员们在研究、执教这些示范课、精品课的过程中精益求精,朝着教育艺术化的方向锤炼自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金山同行们的夸赞。

学院教师在专业引领和实践中得到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专业发展和课程实施的指导力,从而有效保证了区域内各学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20084月,我区接受了市教委组织的为期一周的全面视督导,共听课422课,其中好课占42.4%、较好课占41.9%、一般课占15.4%、较差课仅1节,占0.2%。市教委充分肯定了我区的工作经验,充分肯定了徐教院的突出作用,向全市印发了《徐汇区推进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通报,并抄报教育部。相关工作在200910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典型经验介绍。

3 学术探究引领

学院在全员研究、骨干攻关的基础上,更要求学院高层次人才领军,重点研究前沿问题、突破教育瓶颈、实现有学术内涵的创新和引领,并由此建设学院的教师教育人才高地。

学院积极利用各种区内高端资源,鼓励教师创新。200711月,徐汇区教育系统首届学术节成功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学院承担了具体的策划、组织、指导工作。学院领导将学术节作为引领教院教师学术发展的平台,以“专题研讨”、“教学展示”、“学术沙龙”、“校际互动”为载体,引导学院教师从繁忙的工作中腾出时间,沉下心来潜心思索,通过学术研讨活动,让彼此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逐步将自身的实践经验提炼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促使学院教师由“经验型”上升到“理论型”,努力做“学术型”教师。学院充分利用自身在区域教育发展中的独特功能定位和要求,借具体承办学术节等各类高层次研究论坛、学术讲坛以及研修和交流活动,给教师们压担子,尤其是让骨干教师承担起了组织、主持、主题发言的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助推教师不断提升学术魅力,郑艺、秦红、高永娟、程元等老师分别在学术节进行学术交流。

陈永明、陆葆谦、施嘉平、杨佐荣等优秀教师在教育学术创新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学院以名师工作室的方式发挥这些教师的作用;高永娟、曾宪一、钱喜媛等教师在专业领域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学院将这些教师送入优秀教师高级研修班,促进基于个性、持续发展的高层次后备人才培养;曹娟娟、秦红等教师在学科领域崭露头角,学院以学科基地的方式,推进以这些教师为核心的学科建设与骨干团队培养。学院借由创建鼓励教师学术创新的机制、平台,造就了学院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二)在服务中发展

1、在服务中培育师德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建院50年来,一直本着团结、服务、求实、进取的院训,努力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服务,形成了优良的传统。近年来,我们在学院建设上进一步凸显聚精会神抓教学、满腔热情建队伍、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工作思路,以聚焦人才、成就教师为核心,围绕徐汇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倡导以创新的精神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在理念、精神、文化、特色、队伍、研训、服务、管理、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深化内涵的建设工作。形成了以实践、研究、服务、引领为特质的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的学院文化,丰富了学院发展的内涵——人本发展、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效能发展。教师们敬业、乐业,他们在教育的园地中快乐地工作着、研究着。我们深感学院文化与精神的塑造,既是我们日常言行中的规范性力量,更是我们言行中的目标性指向;它们丰富了学院发展的内涵,从而使我院成为区基础教育的思想库、资源库和教育专业引领的核心;成为区基础教育实践的研究、指导、服务中心。近五年,我院教师中涌现出全国、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园丁、好党员16人次。

2、在服务中提升师能

学院秉持开放合作、真诚服务的作风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制度、资源保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服务是我院的根本宗旨,是提高我院综合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主动提供有针对性和高质量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拓展服务的范围,提升服务的能级。建立资源整合支撑系统,完善资源库,增设信息窗,创建资源信息链,实现了三网合一。开通教育管理、视频点播、视频会议、学科资源应用等功能模块,创立了徐汇教师网徐汇学前教育网等网站,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网站,信息化实验校。开展网上培训、网上培训管理、网上教研,网上教育教学论坛等活动。在这些项目服务过程中,我院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研究能力得到长足的提高。

我院还建立健全国际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活动;与澳、新、英、加、美、泰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建立了联系,完善了校长、教师的境外培训基地与姐妹学校的建设机制。我院参与承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PEIO第九届年会。同时,学院还加强与兄弟省市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引导教师在对位交流的过程中提神自己的专业能力,学术能力。我院每年派教师到西部支教,派专家到西部讲学,为当地教育部门培训教师;有31位教师赴西藏、都江堰、西宁、云南等地作学术报告和教学展示。开展与金山区的教育交流,积极参与中心城区对郊区的结对支教服务工作。还为黑龙江佳木斯、浙江嵊州、福建福州等地办班培训骨干教师20余批。与社区合作,开展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策划与研究,集中教院的优质资源为社区服务。

在这些服务工作中,我们的教师得到了锤炼,他们在服务中提升师能。如:教育国际交流中心的教师都能独立主持国际交流项目,信息中心的教师能根据教师、学校的信息需求建设信息化服务项目,提供信息网络平台。在服务中发展,不仅在于学院领导服务于本院教师,更多的是通过学院及本院教师服务于全区教师,促进大家共同发展,和谐发展。多年来,除了通过教研、研训的经常性活动外,每年承担的学术节、骏马奖、耕耘奖、育人奖等集中性大规模活动,使得全区各个层面的教师都得到快速发展。

   (三)在研修中提升

学院教师的自主研修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学院营造适合教师发展的浓烈氛围,使之激发教师自身对发展的关注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使每一个教师都有强烈的发展动机和明确的发展目标,不断增强自我学习使命感,促进自身专业深入发展,自觉成为学习的先行者,真正让学习成为一种职业习惯。从学院层面来说,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鼓励自主研修。学院通过每学期组织党员读一本书、做一次读书交流来引领学院的整体学习,图书馆的建设也由自建转向共建,学院教师可以为图书馆采购合适自身研修的书籍。组织学院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论坛、学术会议及时掌握有关教育教学最新理论、课改动态、方式方法等,2007此项经费投入为15万、2008年为12万、2009年为29万元。二是组织集体学习。对最新课改文件和有意义的理论文章,组织专门学习,并进行讨论。三是鼓励学院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学院鼓励学院教师积极参加考研,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学院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为教师研修提升提供了平台。近年来,学院参加了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主持的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承担其子项目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多元构建与功能开发研究。学院抓住之一契机,组织了由教研、师训、信息中心教师组成的联合开发团队,尤其安排年轻教师担任研究的核心任务。我们的青年教师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迅速成长。通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以教师数字化研修平台运行为核心的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技术架构,同时引入当代知识管理理论,形成了功能模块多元、内容主体多元、基层实践多元。的学习共同体多元建构体系,提出了网络技术开发的人性化、集约化和教师学习动力激发持续化等关键原则,促进教师在这一平台上教学经验的改组和教学智慧的创新。这项成果多次在全国课题实验区探讨会上介绍交流,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好评。学院的青年教师群体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学院也摸索出了一条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200912月,学院领导在长三角教师进修学院院长论坛上作了《内涵建设永恒的主旋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专题交流,介绍我院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工作和经验。

三、教师专业发展保障

1、目标引领

教育学院是区域内服务全区教育的最高学府,多年来学院坚持把自身的发展与推动区域教育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建“一流队伍”,促“一流研训”、创“一流学院”作为全院教工的共同愿景。为了这个共同的愿景,学院紧紧围绕自身建设的重点项目——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创新研训专职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激励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制定了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加强队伍建设,体现学院高度,落实以人为本,实现人尽其才。并将重点建设项目细分成加速培养青年教师计划、高尖人才引领计划、人才激励考评制度建设计划等6个子项目,依据“面向全体、突出重点”的原则,项目参与者面向全体教师,聚焦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高尖人才等重点教师群体。每一项目都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实施措施、明确项目负责人及相关责任部门的职责。例如:加速培养青年教师计划,由分管院长牵头落实,牵头部门为师训部,责任部门为院各业务部门。计划确定了以下目标: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及早发现、加快培养青年教师。总结名师带教、课题带教、项目带教和骨干教师评选、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有计划、有目标、有层次、有重点地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后备力量。计划通过:1、青年教师个人发展需求调研,2、青年教师个人拟订发展计划,3、部门拟订相应支持保障措施计划,4、学院拟订青年教师院本研修和带教制度,形成保障措施,形成操作规范等几个步骤有序推进。

2、机制保障

“规划引领、机制保障”是我院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学院制定了教师发展规划,并引导每位教师制定自身专业发展的三年规划。同时,学院严格根据目标要求,通过“废”、“改”、“立”三大举措,梳理以往各项工作制度,研究设置新的制度性规范、相关规定和程序,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学院中心组学习制度》等。各部门也开展了积极的改革尝试,例如中学部的“教研工作课程化计划”,编写《教学规范从这里开始》等业务指南。此外,学院十分注重通过切实可行的评价和激励制度来调动教师发展的积极性,每年的工资方案都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对其中相关的项目进行完善和调整,从而不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学院在制定、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性规范、规定和程序的同时,着力建立完善的评估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职员工考评方式,形成以师德修养、工作实绩和群众意见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考评方案。同时,学院还设立了教师发展专项奖励基金,奖励对区域教育发展或教院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师和在本职工作中成绩突出者。

3、组织保障

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学院领导在各种场合积极宣传教师专业发展对学院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互动交流、对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将学院队伍建设的目标深植于每位教职员工的心里。同时,院领导也及时梳理本校教师专业发展情况,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在系统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和发展项目,并分项目加以具体规划,明确“牵头落实人”、“牵头部门”,学院各部门中层作为责任人深入开展研修活动,将队伍建设与部门工作密切结合,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重组院学术委员会,进一步明确院学术委员会的功能,充分发挥院学术委员会在人才培养、学术研讨、学术鉴定和决策咨询等方面的引领、指导和组织作用。借院庆五十周年之际启动教院学术论坛,倡导学术研究的氛围,培养和造就教院的各类领军人才;组织力量帮助在市、区内有影响的教师总结经验,进一步彰显特色;创设多种激励措施,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设置台阶,同时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和献身教育事业的舞台。

 

通过多年努力,我院夯实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基础,打造教师发展的示范项目,创新骨干培养机制,辐射了队伍发展的基本经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和满足区域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通过本次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的创建,我们将进一步探索院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为我区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