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模范中学继2月13日下午听闻校友王选院士逝世噩耗,随即举行了一系列的悼念活动后(详见本网2月20日《南模师生追忆杰出校友——“当代毕昇”王选院士》相关报道),又于24日下午,协同《教育参考》杂志社,力邀市二中学、南洋中学、上师大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七宝中学、格致中学、建平中学等市内部分名校校长,联合举办以“名校建设与优秀学生发展”为主题的王选院士纪念座谈会,共商教育大计,共绘教育蓝图。 与会者怀着景仰和沉痛的心情观看《追忆南模杰出校友——王选院士》的短片后,围绕座谈主题,各抒己见,畅谈教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关于名校建设与优秀学生的发展,与会者一致认为:名校应该着力教育本质的回归,真正为学生着想,着重思考如何把现在今天这些学生培养成10年或者20年后在各领域的拔尖人才。南模中学高屹校长同时也强调,唯有创设宽广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张扬,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唯有让教师成为学生人格发展的促进者,优秀学生的发展才能得以保证和最终实现。在具体谈到“名校何以成为名校”时,与会者通过探讨,基本达成以下几点共识: 一是名校应“名”在办学理念上。教育要促进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的人的发展,这是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职能。 二是名校应“名”在办学特色上。名校在办学体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等方面要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也就是关键在于在某方面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使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教育的成功。 三是名校应“名”在名师群体上。名师是名校的重要内涵,而名校是名师作用的拓展与延伸。一所名校必须有诸多的名师作支撑,正是这些名师的作用和影响,使学校的名望提升,信誉增强。 四是名校应“名”在文化继承上。名校不仅是面向未来、面向国际的“瞻前”,也要有对过去、对传统的“顾后”,是在学习、借鉴中外、古今教育经验中实事求是地向社会、向学生敞开大门,使学生学会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弘扬。 五是名校应“名”在引领改革上。名校之重不仅在于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同时也应让世人看到名校在学生、教师、办学条件、体制、目标、课程等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引领的教育改革方向。 《教育参考》杂志社编辑、南模老校长朱家泽、王选院士的54届校友代表及南模中学学生代表等二十余人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
(摄影:陈二 责任编辑:何英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