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杏坛春秋 > 教学设计
区分明显、难度加大、跳跃发展——简评2007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题
    鉴于去年上海市中考数学命题,由于难度不够,不大有利于重点中学的优生选拔。今年的中考数学试题继续进行改革,后50分题目难度加大,呈现了跳跃性的发展。从数学的整张试卷看,虽然总分值没变,在难度加大后,区分明显,大大地提高了区分度,而学生实际得分普遍降低了。这无疑加强了考试的选拔功能,有利于重点中学的优生选拔,但笔者以为“矫枉过正”,是否有利于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上海市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和二期课改的接轨,是否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还值得商榷和探讨。
    现就此套试题特点作一简评:
    1、题分、题量和题型与去年相同,基本不变,保持了上海近年来中考数学命题成功的方向和特点。但后50分难度加大。①全卷共四大题25小题,各小题得分和考试时间100分钟,都与去年相同。②客观性命题,在前100分毕业考试中有16小题共52分占52℅,占整套试题的约34 ℅;主观性命题前100分中有7小题共48分占48℅;连同后4小题50分共98分,占整套试题的约66℅。③整套试题代数几何比约为6:4。以上三条都与去年相同,保持不变。④难中易的比基本是1:3:6。但前100分毕业考和后50分的升学考难易程度有明显的改变和提高。难度系数预计:前100分毕业考试中在0.95左右,后50分在0.5左右,总体约为0.8。⑤知识点考查的百分比和课本教学要求的课时比相接近。
     2、在前100分毕业考试中,以课本为本,重点考察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很多试题来源于课本或从课本的基本要求出发加以拓宽,但并不加深,这样将会更好的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笔者监考的一所普通中学的考场考生25人,开考后只有10分钟,大多学生就答到考题的第1页第18小题,开考后不到半小时就答完了前100分的21小题。但从答22小题开始,后50 分的答题,就像蜗牛一样,慢慢爬行,甚至会冥思苦想,原地不动了。整个考场的学生中没有一个正确解答出最后的24和25两题。
    3、在前100分毕业考试中,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今年考查应用能力的试题,突出了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创设了具有时代感很强的情景(但21小题关于近年来药品不断降价的计算问题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这几年治病成本不断提高,使用的药品价格越来越高社会真实现状是有矛盾的。因此,这样的应用题背景是否出的合适,值得大家思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但在技巧、方法的要求上又不过高的应用题。本次考试有识图、读图、画图、读表等考查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同时仍然加强了“统计初步”这一实用性较强的数学知识考查,把应用意识、市场意识、民族精神和国情教育等思想意识渗透到试题中去,第12题、第16题、第20题和第21题,共有27分就是这类应用题。
     4、在后50分的升学试题中,特别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考查。把几何论证、计算和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函数和图形运动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从22题开始,到25题,每题都有两三问,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考查。第25题压轴题有三问,第一问虽然看似起点不高,但也很麻烦,要正确添出四条辅助线才能加以证明,这对一般学生要求太高了。而第三问,线和圆的相切,求AO两点的距离。这道题有新意,立意较高,综合了几何、代数的知识,融入了动态几何的变和不变,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要求学生分类讨论既要考虑全面周到,又要分析入微,计算繁杂但要准确,难度太大了。此题得分率在0.2以下,少部分优秀学生解答也感到困难重重,属淘汰题目。
    以上个人管见,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何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