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用书《学习活动(2-4岁)》解读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陈佩枫
学习活动主要指讨论、阅读、听赏、制作、表演、实地参观、收集信息等活动,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态度上不断进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一、对“学习活动”的认识
1、“学习活动”是特定的活动形态
“学习活动”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是新课程中一个主要的活动项目
2、“学习活动”具有整体感受的特点
“学习活动”突出了低幼儿童对事物笼统、整体感受的特点,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整合的思路构想和安排幼儿的学习内容,容量很大,即包括认知能力、情感态度,还包括原有学科粗浅的知识,涵盖了社会常识、自然知识、品德、数学、语言、美工、音乐等方面,并将这些方面编织成一个相互融通的网展开的。特别要强调的是,“学习活动”不是原有学科的相拼和叠加,而是儿童基本经验的整合。
3、“学习活动”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将儿童作为第一人
⑴“学习活动”摒弃了以教师如何教为基本出发点的传统思维方式,而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使活动符合幼儿的兴趣,发展的需要,让儿童置身于有意义的情景中学习。
⑵“学习活动”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使活动具有吸引幼儿的直观性、趣味性、游戏性、可操作性。
⑶“学习活动”要求营造一个与幼儿生活本身相一致的综合的活动形态。
⒋“学习活动”是有目的性的
在这里,学习活动是指狭义的学习,具有特定的内涵,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环境,使儿童的认知经验、认知态度等发生变化。
二、教参《学习活动(2-4岁)》特点与体例介绍
《学习活动》分为(2-3岁)(3-4岁)(4-5岁)(5-6岁)四个分册。在编写上总体思路是一致的:主题要求尽可能涵盖基本经验,体现幼儿对主题内容的兴趣,积极探索学习的态度,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周围事物的情感体验等方面。但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各分册除了共性以外又有自己的个性。
1、特点
项目 分册 |
特点 |
说明 |
2-3岁 分册 |
点状 |
主题中各活动内容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但要求上是一致的,主题名称没有特别的含义,是以第一个活动的名称命名的。 |
3-4岁 分册 |
线状 |
按单一的线索组织活动内容,活动内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联系简单,一级主题下就是一个个活动,没有分级主题。 |
2、体例简介
⑴“主题网络”(大班)
显示了该主题的一、二级主题的内容,目录上还显示了三级主题的内容。
⑵“内容与要求”
它是一个主题的核心,主题的全部活动都围绕“内容与要求”展开,在具体的一个个活动中不再出现要求。
⑶“活动与指导”
每一个·表示一个活动,既可按顺序进行,也可选择或改变;()则表示某个活动要采用的步骤。每个·在时间和组织形式上,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
⑷“动动小脑筋”
通过这些问题提示,使教师跳出预设的范围,进一步关注幼儿的生成,及时捕捉有价值的问题,给予支持和拓展。
⑸“案例与分析”
运用案例的形式提示我们,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如何应对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思考应采取何种策略,从理性上进一步提高认识。
⑹“资料库”
①背景资料——与该主题有关的背景资料简要介绍,拓展教师的视野。
②活动素材——与该主题有关的活动素材简要介绍,供教师选用。
三、2-4岁幼儿学习活动组织形式
项目 年龄 |
活动的组织形式 |
2-3岁 |
大多数为个别活动 少数为小组活动 |
3-4岁 |
大多数为个别或小组活动 有少部分的集体活动 |
主要的活动组织形式
个别化学习:
充分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按自己的认知风格、学习需要进行探索,积累个体化的经验。
小组合作式学习:
探索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分工协作,在共同合作中学会理解,学会交往,学做社会化的人,形成初步的集体意识、规则仪式。
集体互动式学习:
让幼儿在交流学习中解决共同的问题,在老师的质疑挑战中,分享交流经验、激活思维、激励发展、分享快乐。
四、2-4岁“学习活动”教学策略
1、情感引发策略
情感引发策略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从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入手,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学习。教师要理解和宽容,支持和信任幼儿去实践,去探索,要由衷地分享幼儿的快乐,让情感的关怀滋润着孩子成长。因为情感需求是居婴幼儿精神需要的首位,是幼儿所有潜能内涵的构成要素。幼儿有了积极愉快的情绪就很容易与人沟通,能较好地与教师配合,能安全积极地从事各种学习和探索活动,积极情感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先顺应后提高策略
先顺应后提高策略要求我们⑴从了解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入手,找到幼儿的兴趣点,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活动内容,通过活动使幼儿的原有水平获得提高。⑵先顺应婴幼儿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操作摆弄,教师再推荐一种相接近的、更好的思维方式来影响幼儿的活动,从而逐步同化他们的思维方式,引导幼儿的思维朝着高一层次递进。因为小年龄幼儿是以自身大纲学习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对幼儿的活动可以放任自流,放弃指导。要促进婴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必须兼顾顺应和提高相结合。
3、玩中学策略
婴幼儿的“玩”就是他们的游戏与学习。玩中学策略就是要⑴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把促进婴幼儿发展的学习内容融入他们的生活游戏之中。⑵让婴幼儿在游戏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吸收环境中的有益成分。⑶婴幼儿年龄越小,越只能接受感性知识和直接经验,他们必须通过身体和感官活动,才能对某一客体的某些特征产生感受和理解,而难以进行语言指导下的间接学习。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安排具体活动时,给予婴幼儿充分的操作活动的时间、空间和材料,让他们在摆弄、操作物品中获得各种感官体验,并逐渐上升为经验。
4、呼应关键期策略
在婴幼儿的发展中,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某一时期对某方面的发展特别敏感。呼应关键期策略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婴幼儿发展的敏感期,把握促进婴幼儿发展的最佳时机,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活动环境和材料,让他们充分活动,此时施以适宜的教育(刺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个性化策略
幼儿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大。个性化策略要求我们⑴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不以简单划一的标准来评判孩子,而是要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幼儿,倾听他的心声,了解他在想些什么,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然后根据他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为他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创设条件。⑵为了使每个幼儿都对活动有兴趣,并能通过活动有所得、有所发展,教师投放的玩具或材料要有层次性,以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
小结:
² 教师要有整合的观念,对教材的内容要在整合的背景下加以理解,这是促进幼儿学习的前提。
² 教师教学要根据幼儿的经验,从实际出发,把握现有发展水平。
² 教师带着“支持者、帮助者、共享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活动,建立有效的互动。
² 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有效运用各种组织形式。
参考资料: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走近新教材》 上海市教研室主编
上海市教研室组织的培训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