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单位 创建在线 > 2013-2014年度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 基本指标 > 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师生素质文明 > 德育研究指导 > 常规德育研究指导
上海市学校德育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填 表 说 明

 

一、课题申请书由课题负责人填报。

二、“课题承接负责人”应为开展课题研究后对课题研究与管理的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一人。

三、填写内容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和关键。

四、申请书一式3份(须含原表原件一份),寄送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处,地址:大沽路1003110室,邮政编码:200003,电话:23116790 23117693

五、凡递交的申请书及附件概不退还。

 

 

 

 

 

 

 

 

 

 

课 题 申 请 人 基 本 情 况

 

   

沈韬

   

48

   

 

 

   

副局长

   

副教授

研究专长

教育理论

 

工作单位

徐汇区教育局

   

13916277806

 

通讯地址

漕溪北路336

邮政编码

200030

 

E-mail

nzg416@163.com

 

申请人与本课题有关的近期研究成果

(近期研究成果应注明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发表或出版时间)

 

 

   《区域性促进学校发展的机制创新行动研究》 

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初级中学内涵发展的机制创新研究》  

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申请人对本课题所掌握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研究背景

一、基于中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为了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根据“2008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含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要求,深化“两纲”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最近,中央文明办等正在制定一个关于“中小学社会实践资源建设”的方案,要求首批实践基地按照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相结合的方针加强资源建设,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服务;上海的所有博物馆、纪念馆也已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些为学校课程整合和利用其中的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二、基于二期课改深入推进瓶颈问题解决的需要

近年来,上海市中小学正在积极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二期课改,正在积极构建课内、外两纲体系。且经过几年的探索,课外两纲体系的构建基本趋向成熟,上海逐渐形成了近百个爱国主义基地和许多社会实践基地,这些基地正在积极进行资源项目的开发,这些资源非常珍贵,如何发挥这些优质资源的作用,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另外,市教委已经组织人员正在研究且基本形成六大体系的两纲与课程相结合的资源运用的框架。这为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学校德育与教学长期分离的想象比较严重,尽管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教师新课程的理念得以不断更新,教学行为不断得到优化,大家都在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都在积极推进温馨教室建设,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始关注教学三维目标,许多学校正在着力研究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要使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转化成行为,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因为现实教育中存在以下这些突出问题:如,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缺少应有的时空和有效的途径、资源等进行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新课程倡导有效教学,但是教师们缺少现成的、足够的、有效的教学资源支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是教师主动开发资源的意识不强、专业自觉不够;区域促进教师开发、利用和创新资源、活化课程等的专业化发展评价滞后,这些都促使评价难以发挥它的导向、激励和反馈功能,等等这些问题日益成为阻碍二期课改地深入推进的瓶颈问题被提到日程上来。

三、基于区域现状研究的基础与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近几年,徐汇区率先明确了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后,教育综合改革稳妥实施。近几年来,徐汇经济快速增长,区域具有特有的科教文化优势,拥有令人称羡的地理环境优势,悠久的历史人文积淀,良好的优质教育条件……大、中、小学系列教育资源丰富,是上海市唯一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区域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丰富,如,龙华烈士陵园、徐光启墓、及纪念馆、黄道婆纪念馆及墓、聂耳铜像广场、宋庆龄故居、上海公安博物馆、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江秋教育基地、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近30个含历史、地理、艺术、学农、科普等多种类型多元文化的基地资源,且这些基地领导与老师开发资源、基地资源服务教育的意识与能力比较强,基地与本区一些学校建立了比较密切友好的教育合作关系。良好的区域优势资源和良好教育氛围为本课题开展提供了契机。

   另外,随着徐汇教育“聚焦课改、决战课堂;聚焦人才、成就教师”的教育指导思想的引领,形成了全区教育系统上下齐心,聚精会神抓教学,满腔热情见队伍,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教育态势。教师教学理念先进、教学优质均衡程度高位、教师专业化程度较高,区域家长综合素质良好,这些都为区域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与课程有机整合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从国外研究看,受杜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比较注重社会和学校的整体教育,崇尚在做中学,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掌握知识,在课程与社会资源的整合方面做的比较好。但由于国外的课程设置和管理与国内有着较大的差异,故借鉴意义不是很大。

二、国内研究现状

从国内看,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甚少。大多研究局限于课外或课内两个系统内部的研究,课内外衔接的研究较少;大多局限于德育与学科各自的领域研究,如从德育的视角看,主要有:研究在课内如何挖掘德育内容,发挥学科的教育性功能研究在课外如何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基地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从学科的角度看,主要有:研究如何利用课外资源来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研究如何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或实施三类(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整合。在学科背景下,研究如何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同时,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等。还有社会实践基地活动、学科德育各自独立的实践性研究较多,但对社会实践基地活动与学科教学之间有机整合,把社会实践基地资源融入学校课程教学中的研究较少;而且相关研究表现出研究层面不高、研究范围不广,经验性总结研究多,深层次研究少;零碎性研究多,对运作机制等规律性研究少。因此,区域性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与课程有机整合的系统研究真是目前基础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实践基地与学校之间的缺乏相互的了解,大教育的氛围还未形成

许多社会实践基地的部门和单位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不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年龄阶段进行精心安排和设计资源内容与形式的能力缺乏;二是大多数社会实践基地的部门和单位不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无法找到与学校教育衔接、融合的切入口。

从学校来看,学科教师不了解社会实践基地有哪些资源,无法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整合和利用;

二、缺乏大教育的运行和保障机制,有能力统整的管理模式还未建立

是由于缺乏相关研究和实践范式,尚没有可供借鉴的、可操作的运行和保障机制。缺乏有机整合的有效管理与制度。

三、最主要是人的因素

学校开展试验的核心组织的形成。这些教师有否积极性去试验。

 

 

 

 

 

 

 

 

申请人对本课题研究所确定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对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设计构思和要突破的难点

一、  基本内容和重点

根据上述研究背景、现状和存在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重点确定如下:

(一)区域社会实践基地资源的教育功能开发研究。

重点: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与学科教学对接和互动的项目设计与开发研究

 

(二)基于整合社会实践基地资源的学科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重点:三类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模式研究

 

(三)将社会实践基地资源纳入学校常态课程实施的区域课程方案研究。

      重点:学校实施整合的主体;促进整合组织制度和管理方式

 

(四)区域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可持续研究与保障机制的研究。

重点:

1、探索促进各业务、职能部门协作的可持续性的一系列制度和可行性措施的研究;

2、探索区域行政与业务部门对学校试验工作的有效管理和指导的研究;

3、探索区域学校与社会实践基地的长效共建机制;

4、探索教师开发利用资源的专业自觉激励性评价机制及培训机制;

5、制定《徐汇区区域推进社会实践基地与课程有机整合的三年规划》等。

 

二、   基本设计构思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市“二期课改”和“两纲”等精神和要求为指导,立足于区域,在区、校两级层面进行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学校实施社会实践基地资源和课程教学整合的主体如何构成、学校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如何保证、区域层面如何建立有利于长效的、系统的研究与保障机制、如何实施区域分层推进等,通过实践研究,逐渐形成一些科学、可行的实践操作模式,为上海市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为期一年。具体过程如下:

1、准备阶段:( 20084-5月)

1)成立由教育局分管教学和德育的副局长为正副组长,由区教师进修学院德研员、教研员、科研员组成的前期课题组。

2)召开课题论证会,确定方案框架,统一研究思路,形成研究共识。

3)确定研究试点基地和学校                

I)根据自荐和课题组审核,选出若干所中小学作为课题实验基地校。

II)前期课题组根据现有基地资料,按照“具有较为显性的学科特征”的标准,在我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中选出若干研究基地,如南京(历史)、龙华烈士陵园和鲁迅故居(语文)、自然博物馆和学农基地 (生物)、科技馆(物理、信息技术)、区人大、法院(思想品德)、美术馆(美术)、城市规划馆(地理)、化工企业(化学)等。

(4) 将筛选出的基地和学校相关负责人纳入课题组,完善和细化研究方案。

 

2、实践研究阶段:(20086-20092月)

(1) 社会实践基地资源的了解和梳理: 20086-8

课题组深入研究社会实践基地调研、考察,了解和梳理研究社会实践基地的现有和潜在资源。

(2) 基于基地资源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2008 9-20091月)

I)教研员、德研员和科研员按照课程目标要求,寻找基地资源与学课课程的结合点和互补点,同时设计一份有利于三类课程贯通、互补的学生小课题指南,制作成一份较为具体的、可供教师操作的学科课程和教学实施指导方案。同时争取基地配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转换现有资源的呈现方式,并开发一些有助于和课程联动、与课堂教学互补的,且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践性互动项目,同时在基地网站上建立相关资源素材库。

II)学校教师将按照指导方案,整合基地网上资源和实地资源,进行课程和教学的实践。教、德、科研员及时跟进,了解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指导方案;学校领导进行相应的管理机制改革,对学校教育与教学活动进行一体化统筹设计,努力营造学校和社会贯通、学科之间横向互动,学科内三类课程纵向衔接的“大教育”课程文化,同时在实验学校尝试根据“一卡通”的使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为课程有效整合和利用基地静态和动态资源提供机制保证。

(3) 区域对于课程与基地资源整合的机制研究(20082-20094)

(I)课题组对实验学校进行调研,了解学校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基地活动方面的经验和瓶颈问题。

(II)  教育局根据调研情况召开中小教科、区教院中小学教研部等科室和业务部门会议,就学校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破解,制定徐汇区关于学校课程设置和安排的指导意见或指令性文件征求意见稿。

 

3、总结完善阶段  (20095-6)

  (1) 完善基于整合社会实践基地资源的《学科课程和教学实施指导方案》,汇编优秀课例集。

(2) 召开专家、研究者和实践教师参与的研讨会,对《徐汇区关于学校课程设置和安排的指导意见》进行可行性研讨和论证,修改后正试下发,把基于社会实践的学校三类课程的有效实施法定化,为在区域内学校全面推进基于社会实践的课程建设提供指导和保障。

3)对基地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理性提升,形成带有普适意义的操作办法,撰写结题报告。

 

(三)成果形式

1、《﹡﹡学段﹡﹡学科课程和教学实施指南手册》(含基地资源与教学的结合点梳理、教学活动的实施建议、有利于三类课程一体化设计的课题菜单等)

2、《徐汇区关于学校课程设置和实施的指导意见》

3、《徐汇区区域推进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与课程有机整合的3年发展规划》

4、学校相关管理经验综述(含案例)

5、学科教师相关优秀课例集(含反思和专家点评)

6、结题报告

 

三、要突破的难点

1、如何提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与学校课程整合”的认同。(意识问题)

2、如何使社会实践基地资源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系统。(能力问题)

3、如何保证区域和学校社会实践基地与课程有机整合的管理制度建设和措施出台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机制问题)

 

 

 

 

年龄

职称

研究专长

近期研究成果

 

沈韬

 

 

王华兴

倪志刚

 

秦红

 

贾雪虹

张才龙

施嘉平

桑嫣

 

张鲁川

 

沈红群

 

郑志平

朱玮

 

徐俭

沈建华

 

48

 

 

58

49

 

39

 

 

55

52

38

 

36

 

40

 

48

41

 

45

55

 

 

 

 

 

副教授

 

 

中高

中高

 

中高

 

 

中高

中高

中高

 

中一

 

中高

 

小高

小高

 

中高

中高

 

 

 

 

 

 

徐汇区教育局

 

 

徐汇区教育局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徐汇区教院德育室

 

龙华烈士陵园副馆长

徐汇区教院科研室

 

 

 

徐汇区教院德育室

 

徐汇区教育局中教科

 

 

龙华小学

 

世外小学

市二中学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

 

德育研究

 

 

教育科研

教学管理

 

 

教育学原理

 

德育管理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

 

 

 

 

 

 

 

《区域性促进学校发展的机制创新行动研究》

 

《初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德育课程的评价实践与研究》

 

《学期课程统整》

《区域性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上海市班主任评优制度建设》

《 “两纲”型模块研究》

 

《构建德育的网络平台》

 

 

 

 

 

 

 

 

基地:负责资源的教育性转换和开发研究

1、丰富原有资源,形成基于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网络资源素材库

2、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和品牌效应的,能与学校学科形成互补(即课堂和校内无法实现的那部分功能)的实践项目。

 

学校:负责基于基地资源和学校课程整合的管理机制和课程与教学的实践研究

1、形成一套有利于学校课程与社会实践基地整合的、教育教学活动联动的课程管理机制。

2、形成相关的优秀课例。

 

教、德、科研员:联络、指导、建议、制定指导方案、成果的整理、分析和总结;

1、从学科角度,对基地的资源建设提出建议

2、  《基于与社会实践基地资源整合学科课程和教学实施指导方案》的制定和完善、

3、指导学校教师开展相关课例研究

4、撰写结题报告

 

教育局、教育学院领导:协调、保障

制定和颁布《徐汇区关于学校课程设置和安排的指导意见》

 

 

 

 

 

 

 

 

 

 

 

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参加人员的研究水平、资料准备)

 

1、             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两纲”教育、中央即将出台的关于“社会实践资源建设”的文件以及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为课题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             市教委教研室和德育处已经联手对公安博物馆等全市十多个社会实践基地进行了资源设计和开发工作,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前期资源。

3、             区德育室前期已经对区域内部分基地资源进行了了解和整理,在利用基地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相关著作出版了5本。

4、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科教学三维目标,在课堂中落实“两纲”,目前,徐汇区正在探索“学科德育”的有效途径。区成立了学科德育中心组,分学段在学校召开观摩研讨会;在区域实施“学科德育百题工程”等,这些工作都由区教院德研、科研和教研部分合作开展,各部门之间增加了了解、建立了很好的沟通和整合渠道,有利于本课题各方的协同开展提供了保证。

5、             教院科研室正在实施“学科课程统整”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全市有较大的影响。对本课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6、             课题由教育学院资深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德、科研员带领学校实施,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保证。

7、             课题得到局长的大力支持,政策和经费有保障。

8、             组长由教育局分管教学的副局长担任,有利于从教学角度进行突破。

 

 

 

 

 

 

 

 

 

 

 

 

 

 

 

 

 

 

 

 

 

 

 

 

 

 

专家咨询费:8000

基地考察费:10000

展示会、研讨会会务费:10000

信息资料费:2000

成果制作费:10000

合计

40000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公章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意见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