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汇区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以及支援老少边穷地区、受灾地区的工作要求,将援滇、援疆、援琼、援都江堰作为常规工作,规模不断扩大,内涵逐步延伸。“三奖进滇”等活动为促进当地教育发展,推动当地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现就我局对口支援协作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政策扶持,完善工作机制,全力对口支援构建教育和谐 今年,我局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扩大开放,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区域合作,进一步落实上海“融入全国、服务全国”的两个大局。 1、设立机构,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为更好的加强区域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切实做好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区教育局于2009年9月1日成立徐汇区教育局合作交流办公室,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由专人负责国内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2、政策扶持,选派优秀支教教师 今年区教育局相继出台《徐汇区教育局关于做好2009学年支教人员选派工作的实施意见》(徐教人〔2009〕5号)和《徐汇区教育局关于做好选派支援都江堰、新疆教师的通知》(徐教人〔2009〕6号)。在选派条件、选派原则、相关优惠政策、支教人员待遇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选派具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或干部支教,把选派教师工作与培养锻炼教师队伍相结合,坚持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标准,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从众多报名者中遴选产生,为全面提高支教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共派出7批38位支教教师。 3、预算统筹,财政大力扶持保障 近年来,区教育局结合受援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保障对口帮扶工作的落实,设立了专项经费,通过向对口地区捐赠教育物资,向支教干部教师发放农村边远工作津贴、生活补助和通讯补贴等,并对到农村地区举办讲座的特级教师给予补贴;资助贫困学生;资助外省市干部、教师来沪培训等等,支援对口帮扶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一年中,总计金额600余万元,其中,校级层面涉及对口支援金额共计近500万元。 4、发挥优势,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徐汇区教育局不仅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对口支援地区直接支持,更加注重提升受援方的发展后劲,加大其发展潜力,加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落实与各地的对口支援协议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为受援方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我局层面共接受10批56名云南、都江堰、海南、西宁、佳木斯的校长教师来我区学校挂职学习实践。在总结往年外省市校长骨干教师徐汇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局领导有关“务实、实效、共同提高”的要求,08年我局对外省市校长骨干教师培训方案调整为理论学习;实务培训、区教研活动;读书学习、教科研指导;学习考察;总结汇报等5个板块。在市、区以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下,在各挂职学校的积极配合下,在培训校长和教师们的不解努力下,培训工作按照实施方案的规定,取得圆满成功。受训校长和骨干教师都感到徐汇教育对外省市校长骨干教师的培训有一整套系统方案,其中以学校经验丰富和理论功底深厚的市/区级骨干教师的“引领”为主要特色,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学校特色文化,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2009年5月,区教师进修学院赴都江堰市开展教育教学交流共建活动。通过活动让都江堰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了解目前课程改革的前沿理念,提高该市中小学语、数、英学科骨干教师课改实践、专业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都江堰市教研室教研员、骨干教师、教研组长8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整个活动高效、精彩,赢得了与会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评价。 在具体援教内容与方式上,支教教师则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校本教研到课堂一线,从教育教学到师资培训,从教学设施到资源共享,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为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5、扩大合作,拓展延伸校际交流 徐汇区教育局与各地区的教育交流正从局层面向学校层面延展,规模不断扩大,内涵逐步提升。 2009年4月,我区梅园中学与都江堰市十局学校,上师大三附中与都江堰市北区学校,上海小学与北街小学,求知小学与顶新新建小学,漕河泾幼儿园与都江堰市幼儿园,龙山幼儿园与北街小学学前教育中心等6对姐妹校(园)签署了《友好姐妹学校协议书》,双方将在徐汇区教育局与都江堰市教育局合作备忘录的框架下,就教育教学工作展开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学校的共同发展。 2009年6月,区教育局赴云南泸西、屏边两县考察支教工作,开展教育交流,并进行校际结对。位育中学和屏边县民族高级中学、徐汇职业高级中学和屏边县职业高中、南洋初级中学和屏边县一中民中签署了结对协议书。 姐妹学校关系的建立将拓宽两地的交流交流领域、拓展合作项目,促进教育对口支援的多元化。 6、加强反馈,注重宣传交流总结 徐汇区教育局加强并完善对口支援的定期报告制度,及时收集有关工作情况、数据资料和宣传报道材料,做好相关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的积累工作。与此同时,加大对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在支教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突出事迹,让支教教师把才华带到边疆,把事业传到边疆,把感情留在边疆,营造起和谐有序的支教氛围。一年中,编辑援滇支教简报4期;2008学年都江堰支教简报17期,2009学年都江堰支教简报2期。 同时,在认真总结对口支援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探索持续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新思路和政策措施。 二、情系远疆,对口扶持支援,助推我国教育水平均衡发展 自2000年起徐汇区教育局一直对云南屏边县、泸西县以及新疆阿克苏等地区实施教育对口支援,进一步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 1、支援云南教育 自1993年起,区教育局先后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区(简称屏边县)和泸西县政府签订了对口协作支援协议,结成对口协作关系。 根据区教育局与屏边县、泸西县的教育事业发展协议,徐汇区“骏马奖”、“耕耘奖”、“育人奖”的“三奖”评选将屏边县、泸西县同步纳入评选并颁奖。2009年9月,来自两县的20位“三奖”获得者应邀参加徐汇区第25个教师节庆祝大会并受表彰。区教育局还与云南省屏边县续签了《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对口支援云南省屏边县教育事业发展协议书》。这是徐汇与屏边、泸西求共同发展新方向、创和谐教育新局面的又一良好开端。 近一年中,区教育局选派了2批12位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教师援滇。共接收2 批18名云南校长、教师来区学习实践。 徐汇区教育局采取精神鼓励、办学物质条件支助、学校管理人员培训、师资带教等措施,全方位支助屏边、泸西县教育。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两县的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一批批贫困学生得以继续完成学业,极大地促进了两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两县教育局树立克服困难、把边疆教育事业推向新高的信心。同时,也增进了徐汇与民族地区、姐妹学校之间的友谊,促进了两地学校的发展。 2、支援新疆教育 新疆是祖国的西北大门,1997年区教育局选派援疆干部到阿克苏二中任职,牵起了新疆与上海的友谊之桥。2009年8月,区教育局选派2位政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精干的教师到新疆支教。援疆支教使穆斯林聚居地区的教育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对增进民族感情和文化认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西部发展,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 3、支援都江堰教育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灾后重建、对口支援的方针政策,区教育局全力做好对口支援都江堰工作。全系统百余人报名赴都江堰支教。近一年中,选派优秀青年教师2批12人支教;共接受2 批10名都江堰校长、教师来区学习实践;招收15名中职学生来沪就读。 2009年7月,都江堰市北街小学师生一行25人到姐妹学校上海小学开展暑期活动。上小和北小的同学们共同度过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交流活动,浦江、岷江两地的孩子们结下了更为深厚的友谊。 4、支援其他省市的教育 我局同时加强、扩大对其他省市的对口支援工作。区教育局还与西宁市、海南省等建立了教育合作交流关系,主要通过教师支教以及来沪培训等形式,共同推进城区整体教育水平。 2008年 11月至2009年10月,共有1批6位校长干部教师赴琼支教;接受2批12名海南校长、教师到区挂职学习。 2007年,徐汇区与青海省西宁市签订教育对口协议。近一年中,接收2批8名西宁校长、教师到区学习实践。 2008年起,佳木斯市慕名而来,希望选派干部教师到徐汇区培训、学习,一年中共接收2批8名佳木斯校长、教师到区学习实践。
徐汇教育正在走出上海,走向全国,通过多种形式把教育交流与合作做实、做深,推进与各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促进地区与城市间的教育文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