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杏坛春秋 > 学习交流
“家长进课堂”案例分析与反思

    活动背景:
    近期枫林幼儿园中班年级组正以"好吃的食物"为主题,进行了系列教学。课前,老师仔细地分析了该主题的教育内涵,发现该主题,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的一日三餐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总会或多或少地有些体验,所以幼儿会感兴趣,特别对食物的色、型、味这些直观的外在特征,更会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老师决定以家园互动的方式,拓展课堂教育,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首先,建议家长带孩子一同去菜场、超市、餐馆、点心店、面包房等地选购或品尝各类食品,并带回有关的广告与说明,在班内交流。
    其次,老师仔细地观察分析幼儿的兴趣热点,发现有许多幼儿对“好吃又好看”的面点产生了兴趣。那么,谁是这方面的行家呢?于是,请来了在华亭宾馆当点心师的卓文浩爸爸。
    由此“爸爸老师进课堂”的教学便产生了。
    课前我和“爸爸老师”进行了多次沟通,反复思考,制定了以下教育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初步了解面点制作的大致过程,并引发自
制面点的兴趣。
    2、让幼儿初步理解面点制品的色彩是从何而来的,体验为自制面点上色的快乐。
    物质准备:糖、面粉、水、食用色素与香精等若干。
    活动流程:
    介绍爸爸老师的身份——欣赏漂亮的面点制品——爸爸老师露一手——观察会变的食物色彩——大手、小手显本领——作品展览
    活动反思:
    对家长而言,由于在本次活动的前期准备中,是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菜场、餐馆等场所共同选购各类食品的,所以,家长无意间成了食品的解说员和导购者,谈话的内容涉及食品的营养、品牌、色型、包装等等。其间,有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家长广泛参与,
    从而,提升了广大家长的教育理念,使家长理解,家庭教育的内容源于日常生活。
    “爸爸妈妈也能成为好老师!”这一理念一旦在家长的实际教育中形成,那么,它对家长们日后从容自信地面对家庭教育,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对幼儿而言,在整个购物的过程中,幼儿一改以往“饭来张口”的被动局面, 成了选购家庭美食的“小当家”。“营养均衡”的概念在幼儿的心中初步形成。
    在交流、听课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津津乐道于食品的色、香、味等,进行信息交流,还能互相合作,自制面点。有的揉面、有的倒水、有的搓团、有的上色,彼此欣赏,其乐融融。
    此外,家长走进了课堂,使幼儿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如此能干。在幼儿重新认识爸爸妈妈的心理过程中;不仅有对爸爸妈妈的亲情,更多的是一份尊敬与依恋。
    特别是卓文浩小朋友,因为自己的爸爸当了老师,使她原先胆却的个性,一下子变得自豪。
    对老师而言,首先,通过本次活动,使老师看到了家长课堂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前景,在与家长的共同备课中,不仅仅是了解到了本专业以外的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老师确立了“家庭—幼儿园—社区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其次,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即要引导家长进入教师角色,讲清教学的重难点,又要在恰当的时机,以辅助式性的插问,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老师的教育智慧大有长进。
    对幼儿园而言,“家长课堂”的资源有了;淋漓至尽的开发和利用,“爸爸老师”已经不只限于本节课的教学,它还点燃了全体教师和炊事员的学习热情,“爸爸老师”已特邀成为我园的“面点导师”,陶冶老师们的情趣;提高炊事员们的专业技能;也使幼儿的餐桌增色不少。
    保教互动、家园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合在看似自然而质朴的每一个教育细节中,并得以和谐统一,这便是我在“家长课堂”初探的心得。

 

(责任编辑:徐 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