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比较了不同类型音乐在不同年级受欢迎程度、在教学过程不同阶段使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注意事项,以供希望在信息科技课中使用音乐的老师借鉴。 关键词:音乐 年级与音乐类型 教学过程不同步骤与音乐类型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古代《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听音乐可以陶冶情操,起到放松的作用。当我们在非常愉快的时候,会一面唱着歌,一面手舞足蹈地跳着舞。当我们在非常郁闷时,忽然一支优美动听的旋律飘至耳畔。烦恼、不快立刻烟消云散,无有踪迹。音乐尚有促进人们智力发展的作用。因为听音乐时,大脑不会是空白的,必有种种多变的活动形象会泛映在脑海里。有时还会随着音乐,使人宛临其境,随音乐的音响,在内心里有种种喜怒哀乐的感情细流泛上心来。这种艺术的感情语言是非常微妙,它不可能只用文字及语言所能形容的。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当聆听一曲、十曲、百曲……之后,人们的想象力的锻炼增强了,思维方式活跃了,思维反应灵敏了。目前,在许多课程中的教学中使用音乐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旨在研究在信息科技课程中音乐使用的方法,希望能对各位老师有所益助。 一、 不同年级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喜欢程度 音乐有不同的类型——从节奏上分有舒缓的、活泼的;从风格上分有古典的、现代的;另外还有像国内的、国外的;男声、女声等等,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不同的音乐类型感受是不同的。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反应最为强烈,列表如下。
我校现在中高年级开设信息科技课,因此从中选取三年级代表中年级,五年级代表高年级进行对比。不同的音乐的风格上我选择了:古典钢琴曲如克莱德曼《梁祝》、《秋日私雨》等;台湾校园歌曲如张明敏《爸爸的草鞋》、《垄上行》等;流行音乐如“花儿乐队”《嘻唰唰》、周杰伦《双截棍》等、卡通歌曲如《哆拉A梦》《樱桃小丸子》等进行比较。 在课堂实践中发现,中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卡通歌曲,播放时兴奋得手舞足蹈,还会跟着哼唱,而高年级学生则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一旦播放古典钢琴曲就变的无精打采,甚至会提出抗议来。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播放学生喜爱的音乐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学得快乐,因此,针对不同年级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就显得犹为重要。 二、 教学过程不同步骤适合的音乐类型 教学过程一般由多个步骤组成,各个阶段的任务以及相应的形式是不同的。随着课改的深入,信息科技的教学一改以往老师说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参与大大增加,如小组讨论、学生操作、相互评价等,在各个阶段需要的音乐类型的不同的。
在课的导入阶段,通常由情境导入,播放的音乐应该依据情境需要选择合适的类型。在新授阶段里,教师讲授和学生发言时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不适合放音乐。学生讨论时应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如古典钢琴曲、台湾校园歌曲,以缓解争论时的紧张气氛,并可以使学生讨论的声音自动变轻,使小组之间互不干扰。在学生操作时要根据不同的操作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像打字这样的机械操作可以放一些活泼的卡通歌曲,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而绘图之类的艺术创作则各种类型音乐都可以播放,使学生在音乐中畅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至于那些需要集中精力完成的操作如编辑文字材料、制作PPT或网页等,节奏过快的音乐会使学生烦躁,反而干扰了学生的操作,所以可以播放比较舒缓的音乐或不放音乐,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在评价阶段中,雄壮的音乐可以激励学生,轻松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愉悦,都是不错的选择。最后的小结阶段以教师或学生总结为主,不用播放音乐,但在小结结束后乃至下课都可以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使学生随着音乐有条不紊地关闭电脑,整理自己物品、离开教室。 三、 注意事项 在播放音乐中还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反复播放同一首曲子,学生很快会达到心理饱和产生审美疲劳,即使是很喜欢的音乐也会觉得厌烦,从而影响课堂效果。而连续播放节奏较快的音乐,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但会过于兴奋,既而变得烦躁好斗,互不相让,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合作。连续播放节奏较慢的音乐,学生表现放松,友好,操作认真仔细,但时间长了会出现倦怠、反应迟钝现象,同样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四、 结论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说明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音乐在信息科技课中的使用要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就要注意到不同年级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喜欢程度,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步骤中播放适合的音乐,以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同时在音乐的播放中还要注意选择不同节奏的音乐交替播放,以调节学生学习的气氛,避免审美疲劳。使得音乐能在信息科技的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再造想象及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