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形成中充分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
金山行初二物理教学点评
时间:
地点:金山新农学校
课题:8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光的折射》、《重力》
执教:金山新农学校张文、徐汇龙华中学陈敏
主题:初中物理新教材教学研讨
主持:金山教师进修学院顾坤良
点评:徐汇教师进修学院赵谊伶
8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光的折射》、《重力》这两节课,体现了两位执教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对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的探索与实践。两位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伴随知识形成过程中体现的科学方法的渗透。注重情景、问题、活动、应用等重要教学环节的设计。
教学目标明确
两节课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符合《课标》要求,教学中得到落实;过程方法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如《光的折射》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光以同一入射角射入不同介质,比较折射角的大小,体现控制变量、对比的科学方法;在《重力》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活动,在研究质量不同的物体受到重力大小时,体现了比例、归纳等科学方法;两节课中通过研究光的折射实验、研究重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实验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将光的折射与生活中见到的现象相联系、让学生用重垂线检测生活中一些大型家用电器摆放得是否竖直等,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情景创设合理
《光的折射》一课教师设计了观察“插在水中的笔看起来像弯折了一样”这一教学情景,引起学生思考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进而引入新课。创设的情景来源于身边常见的现象,对教学内容有引导,对问题有启发。
《重力》一课用“嫦娥”一号发射时的壮观场景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对地球引力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的。创设的情景紧密联系社会新闻,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密切联系,不但引导本课教学内容,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设问指向明确
《光的折射》是一节规律探究课,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这是学生不知道的,在观察了“插在水中的笔看起来像弯折了一样”这一现象之后,教师指出这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与射入空气中一样吗”?教学围绕着问题有序开展,层层递进。
《重力》是一节概念形成课,重力学生在科学课中已经有一些了解,对“苹果落地”的故事也耳熟能详,学生的前概念中关于重力有些概念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本节课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如关于重力的方向,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下雨的时候,有风和无风时雨滴下落方向是怎样的?哪一种可以表示重力的方向?通过讨论,首先让学生明白重力的方向是唯一的。再问:重力的方向能不能叫垂直向下呢?通过实验、讨论,明白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含义不同。教学内容围绕着一个个问题展开。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光的折射》一课的重点是探究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让学生经历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活动过程。做这个实验要用半圆形玻璃砖,在探究器材缺乏的情况下,教师创设探究条件,用平行板玻璃砖让每个学生做实验,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老师在用半圆形玻璃砖进行演示,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原理和结果的理解。突出了教学重点。
《重力》一课的难点是重力的方向,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先让学生回顾与地下落的不同情况,并让学生在纸上画下来,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雨滴下落时向下与斜向下的区别,知道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雨滴时向下的。在通过讨论、分析、观察站在斜面上的人让小球自由下落时,小球的下落方向明白垂直向下与竖直向下的异同。知道重力竖直向下的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
《重力》一课的重点是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这节课中教师通过用天平测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让学生体会质量与重力的区别,同时通过学生的测量、讨论活动让学生认识重力与质量有联系,并通过对数据表格的分析知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突出了教学重点。
总之,两节课教学中教师注意体现新教学理念,想法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条件,充分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探究活动构建新知识。
==================================********==================================
现将张文老师教案上传,陈敏老师《重力》的教案在10月24日教研活动附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