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前动态 > 游戏活动
游戏与幼儿的发展

游戏与幼儿的发展

 

 

一、        游戏的价值、地位

数十年来,西方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对游戏在儿童认识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游戏与幼儿的认知有功能性关系。

游戏为儿童提供没有压力、解决问题的心理条件,在游戏环境中,有利于孩子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我国的学者对游戏在认知发展中的价值也作了研究。他们认为:“游戏,尤其是以儿童自己的意愿和想象来进行的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更为明显。在自发自主游戏中,儿童是按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来对周围世界进行反映的,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并在客体与观念之间形成某些联系。”

总之,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童年早期,游戏保证着儿童智力发展,可以说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动力;其次,游戏为儿童提供了获得知识的机会,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三,从某种意义上说,童年早期的游戏对一个人的影响将继续保持下去,并经常显示在人的行为之中。

自主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等。教师在游戏中要对幼儿进行关注和引导,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    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自由感、安全感、成功感的体验中,获得愉悦、乐观和自信。

(二)主动的认知表现,让幼儿在多样化探索、多途径表现过程中,进行发现、想象和创造。

(三)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在玩伴关系中认识自己和他人,逐步产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

(四)自发的动作练习,让幼儿在环境诱发的身体运动和双手操作中,实现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二、角色游戏

(一)     角色游戏的特点

1、自主性

角色游戏的独立自主性表现在:角色游戏是一种自发的活动形式,游戏的主题、情节、角色扮演、玩具的使用、各种规则的确立等都是按幼儿的意愿确定的,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体验。

2、社会性

表现在:角色游戏的动机是由幼儿想当大人、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内容,活动内容是缩小的成人社会生活内容的概括与再现;活动方式具有集体性,因此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3、象征性

象征性特征表现在:(1)情景转换,即以虚假环境象征真实环境。(2)以人代人,即以扮演的角色替代真实的角色。(3)以物代物,即以玩具材料去替代现实生活中真实用品。

(二)     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1、游戏中的有趣情节、自由自在的活动及色彩艳丽的玩具吸引众多幼儿,他们置身在游戏中心情愉快、性格开朗,有益于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没有压力解决问题的良好心理环境,可以说游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动力,为儿童提供了获得知识的机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游戏中把自己当别人(角色)来扮演,这是他既是自己又是别人,在这种自我与角色的统一守恒中,有了角色意识,并能根据角色去扮演、理解别人,掌握一定社会所公有的行为方式、规范与习惯,形成一定社会下的人格关系。角色游戏中新的内容是通过成人有目的的引入角色、玩具而产生,成人的指导促进角色游戏自身的发展。

三、建构游戏

(一)     建构游戏的特点

1、操作性

只看不动手,则无建构而言。操作是建构的基础,也正因它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对幼儿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2、艺术性

目的是通过建构塑造物体的形象,反映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在建构中必须遵循造型规律,如结构的比例、形状、色彩等必须合理,等等。

3、创造性

首先它与想象玩具不同,当它处于无结构状态时,只表现为素材。只有通过构造活动,才会产生出千变万化的想象,所以它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游戏。

(二)     建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建构游戏对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突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美育:能给予幼儿丰富的造型艺术知识,培养和感受美、表达美的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智力:由于它是以观察、想象,创造性思维为基础,因此建构游戏使幼儿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都得到培养。

3、动手:建构游戏必须是手脑并用,它的操作性使幼儿的手的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都得到了发展。

4、品质:建构游戏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要求参加者在过程中具备克服困难、和同伴合作等,因此对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有一定的作用。

四、表演游戏

(一)     表演游戏的特点

1、戏剧性

首先,以文艺作品为剧本,表现作品的情节内容,其次,以角色的对话、角色的动作表演为主要手段,反映作品的内容。

2、游戏性

参加表演游戏的动机是为了追求表演的满足和快乐。(不管有无观众,效果都不影响)内容常常有幼儿认知、情感的特征,表演并不完全忠实于作品,只反映他们认为有趣的重要的情节。

3、创造性

    在表演中同一作品、同一角色会因为不同孩子的扮演而产生不同的效果,除此他们还喜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编自演一些新节目,创造性充分体现。

(二)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

1、帮助幼儿加深对文艺作品的理解

当幼儿表现文艺作品时,他们会模仿作品中的角色语言、动作、表达角色特征,反映角色与角色之间关系,通过游戏幼儿对作品的理解、记忆力加深,体验了作品中的人物的情感,提高了对事物的认识,并受到一定教育。

2、表演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想象是表演游戏的基础,孩子们在想象情境中表演,这使他们的想象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在创造每种角色时都带有自己对人物的再创造,因此自编自演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

3、能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在表演中每人都担任一定的角色,而且各角色之间又形成各种关系,这就要求表演者既要独立又必须互相合作。

4、表演游戏对发展幼儿的语言和表演才能有突出的作用

文艺作品的语言是丰富、优美的,在表演过程中幼儿按作品中角色语言进行对白,这就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艺术语言,从而丰富了幼儿的语汇,发展了他们口头表达能力。

五、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

游戏活动是基于06岁幼儿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游戏的教育因素是蕴含在游戏的角色扮演、玩具使用和情节的发展之中。幼儿参与游戏并不是为了接受教育,而是为了玩耍。吸引幼儿的只是游戏过程,而不是游戏中的教育因素。所以游戏的教育因素不易被幼儿直接感知,游戏也不能自动的发挥它的教育作用。所以教师适时的指导意义在于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因素,去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幼儿游戏需要成人的引导。原苏联教育家斯拉维娜做了这样的实验:开始给小年龄幼儿一些小积木、小碟子,幼儿自行摆弄之。她试问:“玩什么?”答:“玩积木,玩这个。”这时没一个孩子会产生角色行为。后来她试将娃娃玩具加入,娃娃所给予的角色启示立即引起游戏性质的变化。虽然他们仍玩手中积木、碟子玩具,可不再是摆弄,而是给娃娃吃饭,自己则成了“妈妈”。这已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活动。幼儿已产生角色意识。在游戏中再现这角色之间的关系和角色与玩具的特殊关系。游戏中新的内容是通过成人有目的的引入角色玩具而产生,成人的指导促进了游戏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