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家庭教育指导 > 经验分享
快乐为先导,资源共分享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起点与基础,是塑造人们灵魂的第一环节,五年来,我校以家庭教育指导为抓手,以推进学习型家庭为载体,在教科院家教中心和区德育的直接领导下,积极配合市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意义和本校特点的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和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工作。
一、依托家长学校 ,实施家庭教育指导
  五年来,我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传播家庭教育知识,实施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全面科学育人。具体做法是:
  1、组建机构,引导家长进入教育境界
    我校从1997年开始成立家长学校,建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并制定了《家长委员会宗旨》、《家庭教育工作实施办法》、《学校与家庭联系制度》、《家长学校管理制度》等相应的配套措施。家长学校的建立,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家长们支持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增强了家长自身的教育意识;另一方面,家长学校的活动,也为家长创造了横向联系、倾心交流、互帮互学的机会,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依据宗旨,各级家长委员会积极开展活动。学校的开学典礼、六一庆祝活动、班级主题会等重大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同时我们开通了周末家长热线,请家委会代表在校长室接听家长电话,回答家长问题,并及时向校方反映家长意见。在学校与家长之间架起了一个沟通的平台。
  2、开展培训,指导家长科学教子
    多年来,家长学校培训主题始终坚持与家长需求相结合;讲课教师采取外请高水平专家和内聘有一线实践经验的教师或家长相结合;讲课形式设计实行面授、看精选录像片和开展主题互动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和培训,家长更新了家庭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达成基本共识,在教育方法上共同探讨研究,使家庭教育更加适应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
  3、调查研究,形成家庭教育合力
  家长学校不光是培训家长,更应该是家庭教育的研究基地,为了使我们的老师成为专业性、研究型的老师,我们每个学期度向学生发学生调查问卷表,通过问卷了解家庭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内容有:孩子多数时间和谁在一起,家庭作业多少,父母是否经常和你谈心,是否在家做家务,是否希望父母参加培训,父母对你的教育方法有哪些等十个内容。在全面统计,用一览表的形式把它反映出来,这样,既为学校领导某些工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也为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并请班主任及时对针下药,跟踪辅导,与家访工作结合起来,选取1~2名学生写出案例分析与反思。

  二、依托试验基地,进行学习型家庭教育研究
     作为《学校、社区推进学习型家庭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基地,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已列入我校德育工作计划之重。五年来,我校以此为契机,以课题为突破口,开展了以下具体工作:
  1、以“星级”评选活动为契机,加强学习型家庭基地基础建设。
  为更好地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加强各家庭的基本建设,几年来,学校坚持学习型家庭“星级”评选活动。四年来,共评出152个家庭获得了“四星级”学习型家庭,占全校21%;“三星级”的家庭为231个,占全校的33%。“星级”评选活动对推进学习型家庭来说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加强基地建设的手段,一种学习环境的营造。虽然一张写字台、一个书橱、500本书籍,以及一台电脑对我校一般学生家庭来说并不是件难事,但如何以此为契机促进家长与孩子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共同学习,教学相长是我校推进学习型家庭的一项主要工作。于是我们以“推进学习型家庭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为主题开展家长学校活动,请乐善耀老师、程关根老师来校作专题报告,使广大家长理解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意义。深刻领悟推进学习型家庭对学生个性发展、身心发展以及家庭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邀请部分家长以身说法,增强真实性和可行性。如:五(3)班的姚颖琪家长谈到为了培养孩子桥牌兴趣,不惜放弃自己许多时间,和孩子一起钻研桥牌技术。在家长的感染下和孩子自己的努力下,不仅获得上海市“宇振”杯小学生桥牌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孩子和家长都养成了遇事冷静、善于思考的好品质,这对孩子来说是终身收益的,使家长深深感到亲子一起学习的乐趣。
  2、以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丰富学习型家庭建设的内涵。
  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家庭的文化含量,营造亲子共同学习、相互学习的家庭氛围,走家庭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学校要创设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开阔家长的教育视野,更新教育观念,让亲子之间有更多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机会。
  03学年第一学期我校举办了“创建学习型家庭,学做可爱的上海人”亲子共同学习节。要求亲子共读一本《父母有话要说》,通过共读活动,家庭有了沟通的时间、沟通的话题,有的家庭还召开了、家庭会议,共同交流分享读书的体会。低年级“我爱我家”的故事会和中高年级的“我爱我家”的优秀征文比赛都体现了在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中亲子共同成长和自我改变的过程。有近40%的家庭还制作了家庭网页,将这次学习节的活动体会、心得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出来。四(1)班的程惟奕家长在网页首页上用活动字幕写道“学习节使我们一家在学习分享中走向成功、走向健康、走向幸福,在共同学习中,学做可爱的上海人,在活动中体现上海城市精神。
  当然,每学期第一学期学校会邀请全校家长来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使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质量,了解自己孩子在校表现。
  04学年我们以“家教体验活动”为载体,以“亲子互动”为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心灵的碰撞”、“零距离的了解”、“五十分钟的改变”等为主题教育活动在各班开展起来。很多班级都设计了“家长、孩子互写生日,互说最熟悉的同学或同事的名字以及平时各自最喜欢的物品或食物”等游戏,以了解并提醒孩子和家长的沟通程度和技巧;有些班级现场出题,让家长和孩子互换角色,再现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矛盾冲突,使家长和孩子在情景体验中相互理解和谅解;有的班级还向孩子和家长发出了家庭教育的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家教奇招录”、“亲子互动感想集”等深受家长和孩子欢迎的亲子活动。
  3、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探究推进学习型家庭的模式
  学校减负,素质教育成为社会认同、并共同推进着的教育潮流。减去了课业负担后,孩子们做些什么?学校的第二课堂能为孩子提供一些什么?我们的社会又怎样满足孩子们的求知的心?从大教育的观点出发,家、校合力正是达成“社会即学校”现象最好的方法。少先队组织在构建小队、组织学生的小队活动过程中尝试邀请“学习型家庭”共建小队,“网络化”地为学生的小队实践活动提供保证。
  我们把每一个学习型家庭作为一个“单细胞”,把单个的家庭借小队活动为载体扩展成为二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家庭组合而成的大型的“学习型家庭”。充分利用各个家庭的教育优势互相传输、互相影响,使之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组合,让孩子们在一个比较全面的大家庭中感受活动教育、体验自我、茁壮成长。
  网络化的学习型家庭以帮助孩子们了解社会、走进社会开展丰富有意义的小队实践活动为根本目的。如,我校某中队的“章鱼”网络,就根据家长的工作环境设计了一个系列的“跑上海”活动:参观上海城市建设规划馆——慰问卢浦大桥施工现场的叔叔们——到模型馆制作一组“我眼中的上海”原木模型。孩子们由在规划馆中面对巨型模型的惊叹到看到大桥建设者们后的感慨到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时的憧憬,很全面地从不同的活动角度体会了“我爱上海,我要为上海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家长们在活动过程中非常尽心地以己所能为孩子门充当路线设计师、司机、讲解员、导游。家长们表示,平时在家庭教育中努力使孩子们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但是收效甚微。可是在组织了这些活动以后,孩子们通过切身的感受从内心真正懂得了上海在发展,我们在和城市一起进步,自己身上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的担子很重的道理,更深切地体会了家长们的一番苦心。每当孩子们参加完一次活动后,都会自发地在日记中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给自己的“大朋友”——爸爸妈妈看,也会在网上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给自己的小伙伴看。在交流中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亲情,也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情,使一些孩子的性格由此而开朗起来。这样一个快乐的大家庭,家长们乐在其中。通过一年的探索和研究,我们看到,“集体的教育力量”在网络化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中一览无疑并充分展示了不同社会角色的大人小孩在帮助别人的过程所展现出的人格魅力。在总结的基础上,我和大队辅导员撰写的《学习型家庭与小队活的结合》这篇论文也获得了十五重点课题《学校社区推进学习型家庭理论与实践研究》优秀科研成果奖。
  4、创造一切学习机会,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
  几年来,我校除因地制宜地开展系列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外,还积极搭建舞台,选派同学和家长参加各级各类研讨活动,并取得了一点成绩。我校的吴迪同学和家长参加了在市西中学举行的“学习型家庭与亲子关系”的演讲比赛,获得了三等奖;三年级的林宇晟家长和四年级的郭凝家长代表徐汇区参加了“学习型家庭的亲子关系”的研讨活动,热情洋溢的演说获得了专家的好评;去年我校四(4)班的程燮阳一家精心排练的英语小品在卢湾中学隆重亮相,幽默风趣极具异国风味的英语小品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以二等奖的好成绩为校争得了荣誉;另外,一张张充满家庭浓浓亲情的贺卡是我校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的一道风景线,在评比中有8张贺卡获得了优胜奖。五(1)班的朱艺遐同学参加卢湾中学举行的“我爱我家”故事比赛也获得了评委的好评。
  五年中我校共有六个家庭被评为上海市学习型家庭;张帆与吴迪同学的家长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家长;我校被评为2001~2002年徐汇区优秀家长学校;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学习型家庭优秀试验基地。
  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与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中,我们做了有效的探索,也取得了一点成果。今后,我们还将学习其他学校好的做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争取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更多的经验。新时代呼唤新型的家庭教育,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透过它将会看到满眼的春色。
    

 

责任编辑:徐荣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