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单位 创建在线 > 2013-2014年度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 基本指标 > 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师生素质文明 > 德育研究指导 > 学科德育研究指导
民间体育游戏中融合德育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为了更为有效地推进二期课改运动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提高,我们在20094月立项了园级课题:《民间体育游戏收集改编的实践研究》,旨在传承与创编民间体育游戏,探索民间体育游戏的多种活动形式,形成指导民间体育游戏的方法,拓展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此课题在20096月被立项为由王懋功局长领衔的《新课程实施的区域推进策略改进研究》总课题的分类研究项目课题。

20098月,我们梅二幼儿园成为郑艺老师主持的学前教育德育基地团队成员之一,这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除了收集、改编和实施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体育游戏以外,我们还应该如何挖掘民间体育游戏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德育内容,自然、适切地渗透德育。

二、主要做法: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基地合作引领、团队互动推进、教师实践反思”,注重理念转变,互动研讨和有效实践。

在基地中,团队成员一起广泛查阅资料,分析讨论斟酌,全面准确把握幼儿德育的内涵和要素,确定幼儿运动课程实施中可融合的主要德育要素,为大家把握研究方向,同时不断拓展研究思路,体现了平等合作、共享支持,解疑释惑,提升拓展的团队研究优势。

在幼儿园这个层面,研究团队借助基地的智慧和支持,不断理清思路,共同对民间体育游戏进行收集、分类和分析,同时挖掘游戏中可融合的德育元素,教师在个体实践反思的基础上,互动交流,注重经验共享和合作解惑,以切实推进课题的实践研究。

教师在团队研究中,不断汲取他人的经验和建议、明确研究目的,并及时将“听懂”变为“行动”,脚踏实地地去实践和反思;同时采取滚动实践的方式,同一内容由不同教师进行滚动式实践,从而从多角度去实施和思考

三、研究思路和内容:

收集、分类、分析、实施和完善民间体育游戏过程中,我们的思路是:既要能有效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又要能融合德育元素。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多样性、趣味性、自由性和竞技性的特点。它内容丰富,有趣好玩,材料简单,大都不受空间和人数的限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民间体育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它的运动价值是:有助于促进幼儿平衡能力、协调性、灵敏性等运动能力的发展,增强幼儿体质。

同时它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如:有助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自主意识和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

我们全体教师边思考边实践,收集和改编了近20多则民间体育游戏,并分别在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实施。这些游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有助于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发展,并富有幼儿德育元素

如:小班:捉迷藏、木头人、编花篮和笃笃笃买糖粥。

中班:脚尖脚跟脚尖踢、我们邀请一个人、跨大步(结合石头、剪子、布)、贴墙、丢手绢、老鹰捉小鸡、马兰花和挤牙膏等。

大班:炒黄豆、丢沙包、写王字、跳橡筋、拉绳、叫号接球、跳房子(结合通关)和吹羽毛等。

下面我就通过两则案例与大家分享我们前阶段的实践研究:

案例一:炒黄豆

炒黄豆游戏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二人合作游戏。这一游戏,合作的形式有了,但幼儿熟悉游戏后,合作的难度并不大,同时也缺少明显的难度递进,那么如何挑战幼儿的运动能力,同时又体现其德育价值呢?为此我们对该游戏进行了研究和改编。

我们将两个人玩的游戏变成了三个人、五个人、九个人、三十个人的游戏。

三个人游戏怎么玩呢?

刚开始玩的时候,小朋友念儿歌:“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念到“翻跟斗”的时候,三个小朋友还是按照原来两个人玩的方法——同时开始翻,于是会出现人撞在一起、手臂缠绕在一起等问题,没有办法继续“炒”了,怎么办呢?通过老师的参与、讨论和指导,他们决定用互相商量的办法确定谁第一个钻?另外两个小朋友又怎样同时翻转?

这一游戏由原来的2人玩变成现在的3人玩,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而且幼儿为了能玩起来,需要互相商量、表达想法,协调一致,以求成功。

三个人的游戏熟练以后,我们又逐步增加难度,变成了五个人、九个人以至三十个人的游戏,难度越来越大,极大地挑战着幼儿身体的协调性、控制力和合作能力。

三十个人一起玩,人人举手想第一个钻,或者是做“洞口”,这可怎么办呢?

我们老师在游戏中鼓励孩子们一起想办法,因为三十个人的游戏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哪两个小朋友带领全体小朋友边念儿歌边从另外两个小朋友的手臂下面钻过,哪两个小朋友用手臂搭成“洞口”。

小朋友通过多次讨论、试验,最后大家一致公认的办法是: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圈,先选两个小朋友,朝相反方向开始从115报数。第一次游戏时,两个“1”号的小朋友是引领者,两个“15”号的小朋友搭“洞口”;第二次游戏时,可按序数,孩子们交换位置,轮流做引领者和“洞口”。

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但促进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同时幼儿的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以及规则意识和秩序感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

案例二:挤牙膏

“挤牙膏”游戏是根据原民间体育游戏“挤死老娘有饭吃”而改编的。因为我们发现这个游戏有其运动价值,如:平衡、力量等,更有其德育价值,如:自信、坚持和遵守规则等。

但“挤死老娘有饭吃”这句话不符合我们爱父母、尊敬长辈的德育要求,所以我们将这一游戏中的儿歌改编成:“挤,挤,挤牙膏,牙膏挤出来啦!”孩子们伴随着儿歌既要用力去挤同伴,又要想办法顽强地坚持住,不让同伴把自己挤出来,如果被挤出来了就要遵守游戏规则,跑到队尾后再继续进行游戏。

四、初见成效

民间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促使我们幼儿园逐渐形成了共同学习研究的成长模式,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收获颇丰:

1激发了教师实践研究的内驱力——教师们都大胆实践,及时记录,不断反思,同时更感悟到德育应是“润物细无声”的,在活动中教师应善于挖掘,自然融合。

2营造了浓浓的团队研究氛围——大家由教研活动的“听众和观众”变成了“导演和演员”,运用视频、PPT等争相介绍自己的实践活动,积极提出自己的困惑,寻求同伴的帮助;而且教师之间敢于质疑和争辩了——教师的倾听、表达、思考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例子: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们两位老师为了一个游戏情节争得面红耳赤。活动结束后,其中一位老师悄悄地对我说:“我刚才不太好,这样跟她争,她会生气吗?”我马上回答她:“不会的,学术上的问题我们就应该这样,越争大家才能越明白,你这样很好,别担心,以后继续。”在第二次的教研活动前,我鼓励教师们:“上次的教研活动,大家分享交流,质疑争辩,我们的教研活动就是需要这样的研究氛围,这说明大家都在实践,都是导演和演员,今天我们继续,相信我们能行!”于是第二次的教研活动,有更多的教师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想出新玩法时,大家还一起亲身体验,有的得到了肯定,有的大家共同完善,团队研究的氛围愈来愈浓。

3为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以此项目为契机,大家共同关注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努力打造一支有热情、勤实践、善思考、勇探索的师资队伍,最近我们获得了区教育系统“教师发展达标校”的称号。

五、今后的思考:

1、在实施、改编和完善现有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然融合幼儿德育的形式与方法。

2、注重经验迁移,提升教师在运动课程乃至一日活动中有机融合德育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