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教研组建设 > 中学 > 艺术
游戏式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要:  游戏是文化娱乐的一种形式,教师使用游戏作为课堂教学辅助手段,能够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更易于将相关音乐知识和技能渗透在游戏活动中,帮助教师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游戏的娱乐特性,发掘并设计相关游戏项目,将其渗透到音乐课堂中,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正文:

音乐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它承载着促进人们身心发展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乐趣,通过音乐开拓学生的大脑,促其发展。许多科学实验都证实了音乐对大脑发育有很大帮助。如何更好的实施音乐教育,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手段和方法。音乐本身与游戏具有共通性,将二者合理的结合起来,运用到课堂中,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音乐游戏式教学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语》中的观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更是肯定了兴趣的重要性。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兴趣就是音乐的创造力,将游戏渗透到音乐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音乐课堂上,游戏可以以及其自然、巧妙的方式将学生引进音乐的殿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美的能力,使他们对音乐着迷。

例如:笔者在《音符与节奏》这一课中设计了“磨豆浆”游戏。

 

                              磨豆浆

 X      X  |  X    X    |   X    X    |  X     X  | X   X   X |

0-mo  Qi-yo  Suki  ma-qo  0-mo  Qi-yo  Suki  ma-qo   Pan-ta  Ko

 

X   X   X | X   X   X  X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Pan-ta  Ko  Pan-ta  Pan-ta   Pan-ta  Ko     Co-mo  de     Co-mo  de

 

X  X  X   X  X  X   |  X  X  X    X  ||

Co-mo     Co-mo        Co-mo   de  

 

学生在进行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八后十六,这类理论性较强的音乐要素学习时,普遍觉得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且较难掌握节奏类型。教师设计这个“磨豆浆”游戏,将本课所要学的音乐要素融入到此首日本童谣中,配合手部磨豆浆动作,两人一组配合打出节奏,嘴上念词,速度也可以从慢到快的变化,这样丰富的形式让音乐元素变得更有趣、更生动,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记忆也更为深刻。

(二)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游戏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感情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游戏与音乐相互融合可以帮助人与人之间更好的沟通,通过音乐建立和谐的情感。不管是不是能听懂对方的语言,音乐是无国界的,音乐语言是相通的,音乐游戏是能够无障碍的一起进行的,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或者游戏的途径,使学生之间用共同的“语言”沟通感情,建立友谊。

(三)使学生的音乐能力本能化

本能化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以完善并变化发展的能力。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使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先天的才能,用学生喜欢的手段进行后天的培养,其中包括内心主动歌唱、体验、理解、欣赏音乐等各方面音乐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这种音乐本能

“内心听觉”指一个人内在的听觉,即在头脑里所进行的音乐听觉活动,其实就是内心主动歌唱,它被广泛应用到音乐学习上,是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体现。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依然创作出很多惊人的作品,其中“内心听觉”就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内心主动歌唱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练就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音乐能力的训练。因为内心歌唱是内在的,表面上看不到、听不到、摸不着,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们可以将游戏渗透到对学生“内心听觉”的训练中,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学生潜在的音乐才能,逐渐使学生能够在内心主动地歌唱、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心灵能够自由表达、自由感受,使其变成一种本能的反应

例如:笔者在《小小猴子》这一课中设计了“红绿灯”的游戏。这一游戏,让学生在学会《小小猴子》的儿歌、并加上小猴子动作的基础上,教师拿出道具“红绿灯”,让学生一起做游戏。要求看到绿灯时,学生可以边唱边做动作,看到红灯时,只做动作不出声,这时候就练习了学生的内心听觉,因为词和音高在他们的心里唱了出来,而不用嗓子唱出声音来。这个游戏从低年级就可以开始加入音乐课堂中,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可以适当加大难度,通过长时间的训练,逐渐使内心的歌唱形成一种本能。

二、音乐游戏式教学对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在音乐课上,游戏这一手段可以辅助教师在教学时调节课堂气氛,使气氛变的更为轻松。虽然大部分学生开始是爱唱歌、爱上音乐课的,但是如果音乐课堂上的气氛本身处于严肃、沉闷的状态,再加上学生本身就具有自制能力弱、缺乏持久性等特点,很容易影响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和积极参与性,甚至会使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这也会导致课堂教学很难组织,教学目标很难完成的现象出现。

(一)课堂教学高效化

学生是否能够配合教师,是教师是否可以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如果学生主观上积极配合教师,那么课堂教学就会进行得非常高效、顺利。音乐游戏在此刻就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又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在课堂上运用音乐游戏,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各项课堂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但能更容易的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巩固技能的一种方式,当学生接受了新鲜的事物后,需要将新事物巩固、延伸,使其逐渐变成自身的一种能力。这个过程是枯燥的,学生无意识的练习和重复,会使课堂变得无聊并且低效。游戏可以让学生有效的增加课堂练习次数,使音乐的单纯练习变得具有趣味性,学生在兴趣中复习和巩固所学技能,提高课堂效率。例如:笔者在《茉莉花》这一课中让学生在学唱了江苏民歌《茉莉花》,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秀美、茉莉花的芬芳和中国民歌的持久魅力后,要求学生以全新的创编形式来演绎这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报纸这一道具发出不同的声音,选取四个有特点的声音引导学生创编四小节的节奏型,分成四组依次展示,A 组动作:抻拉报纸、B 组动作:扇动抖动报纸、C 组动作:报纸拧成棒打腿、D 组动作:手指弹报纸,四组学生进行合奏练习,各声部可依次进入。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音乐声中,教师带领全体学生进行合奏,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运用报纸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的情绪与特点。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玩中学”、“学中玩”,又能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游戏可以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思维、实践、实际行动相结合。合理的运用游戏这一手段,可以帮助教师高效化地完成教学计划,反之学生可能会因枯燥或者抽象而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变成一味的被动听讲或是无意识地跟从。

(二)课堂气氛轻松化

在音乐教学中使用游戏方式,可以使课堂气氛变的轻松。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学得比较快乐,教师授课也比较自如。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在课堂上不但会积极地参与,而且主观上也会具有强烈的参与欲望,并且愿意配合老师做到最好,这就是游戏的巨大魅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设计游戏的时候,要避免课堂气氛“华而不实”,避免课堂游戏“量多质低”等问题。

有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堂课内堆砌很多游戏,并且这些游戏的针对性又不强,而每个游戏最终也未能达到训练目的。看似一节课热热闹闹,学生的学习氛围是轻松了,而在这个“轻松”的氛围下,却是没有内涵的,每项游戏都玩了,但都没有达到教师的训练目标。

例如:笔者在《桑塔露琪亚》这一课中设计了舞蹈游戏。在课堂的导入环节设计舞蹈游戏,以基本的三拍子圆舞曲舞步为基础,两人一组,也可交换舞伴,在跳的时候要注意节拍强弱特点(三拍子:强弱弱),舒缓的舞步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游戏的种类和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使用它们将枯燥的课堂气氛变得生动、丰富起来。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在课堂的不同阶段,比如在课堂的引入环节、中间环节、练习、复习环节等,选择性的设计游戏,来辅助教学和完成教学目标,在轻松的氛围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音乐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如何正确使用音乐课上的游戏,而不仅仅把游戏作为娱乐和消遣,是教师应该考虑和注意的问题,游戏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如果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这就容易走入教学误区。

   (一)以良好的课堂秩序为前提

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握和控制是教学中最基本的,如果在一堂音乐课上总是需要教师强调纪律,那教学计划几乎是完成不了的,学生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作为前提,所有的一切都无从谈起。廖乃雄教授说过:“音乐需要严明的纪律,需要异口同声、万众一心、彼此协调、和谐的互补和配合。”在做游戏的时候,学生往往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如何才能控制好课堂秩序,这就要求教师在编排游戏时,充分考虑游戏的合理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在游戏中加入一些特定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保证课堂秩序井然有序。

(二)以围绕教学目标为原则

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达到教育的作用。教师设计的每一节课,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将游戏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并贯穿到整体教学中。

若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只注重和追求表面形式,没有考虑到游戏是不是能够辅助完成教学目标、是否与音乐本身相结合,教学课堂表面看似热闹,却没有把握好游戏在教学中的份量,从而失去教学的真正目的和价值,这样的游戏设计没有达到辅助音乐教学的作用。游戏应该围绕教学总目标及各个阶段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进行,通过音乐游戏这一手段,更好地完成在音乐课上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围绕教学目标的原则,将游戏与其紧密结合。

例如:笔者在《认识五线谱》这一课中设计了“看音符找朋友”的游戏。对于低年级同学,认识五线谱难度较大,总是记不住或者容易混淆,在这个游戏中,教师把写有音符的头饰戴在每个学生的头上,让学生去找朋友,只有准确唱出对方同学头饰上的音符,两人才能成为好朋友,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把枯燥的识谱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三)以音乐为核心要素

音乐课上的游戏必然要与音乐有关,以帮助学生实现审美体验为目的,要避免过多注重游戏的形式和娱乐性而忽略音乐性,最终使音乐教学产生“偏差”。所以教师在音乐课上运用游戏,要以音乐为核心,与音乐紧密结合。

游戏与音乐相结合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歌唱类游戏、跟着音乐做动作类游戏、训练节奏类游戏、辨别音色类游戏等等,通过这些与音乐相结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听、唱、奏、识谱等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在学生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把握课堂教学原则,同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要素上。游戏的设计要与音乐紧密相连,不能把音乐游戏演化成脱离音乐的纯娱乐性游戏、或者与音乐毫无联系的游戏。

例如:笔者曾听过一堂音乐课,教师在课上给学生欣赏《龙的传人》,为了让学生对曲子更加熟悉、印象更加深刻,便设计了一个“功夫”的游戏,让学生扮演成会功夫的人,在听唱这首歌的同时,表演各自的功夫,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很兴奋,但是到了最后,整个课堂变成了一个展示同学们自创功夫的舞台,每个人展示的功夫和音乐毫不相关,所有的关注点都在表演功夫上,完全脱离了音乐。  

四、总结

“寓教于乐”这一观点,一直是我们所推崇的,无论是音乐教育还是教学,都应当从审美体验和感受出发,并以此为目标去进行。作为教师,要寻找适合学生音乐教学的方法,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以游戏作为教学工具和辅助手段,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大胆尝试和探索。

为了更好的运用游戏辅助课堂教学,就需要了解它的作用、掌握它的原则,否则就失去了它作为音乐教学手段的意义和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曹理 主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达尔克罗兹 主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郭声健 著:《音乐教育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廖乃雄 著:《论音乐教育》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2

许卓娅、孔起英:《艺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