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落实“二十大”精神,传承中华“红色基因”——高中跨学科大思政课教学的探索展示活动

为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聚焦跨学科大思政教学,2022年11月24日,由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徐汇区教育学会主办,上海市南洋中学、南洋模范中学、西南位育中学承办的“高中跨学科大思政教学的探索展示活动”在线上如期举行。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浦正权出席活动并讲话,华东师范大学沈晓敏教授对两节教学展示课作点评,活动由徐汇区教育学院政治教研员王志安老师主持,全市各区中小学思政学科教师代表参加学习。 

倪志刚01.jpg

首先,徐汇区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倪志刚致欢迎词: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近年来,徐汇区在思政课中小学一体化的研究中做了较多探索和研究,从思政课的纵向研究拓展到跨学科研究和校外场馆资源的研究。今天,将分别展示上海市南洋中学的跨学科融合思政课及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利用校史资源开展的思政课。 

王志安04.jpg

南洋.jpg 

上海市南洋中学的展示课《国之疆防,民之澄心——中印边界问题的前世今生》为政史地三学科的融合课程,历史学科的刘晖老师从历史源流的视角展现中印问题的复杂性,揭露帝国主义时代对于现代国家关系的影响,从新中国克制反击的政策变化彰显我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信念。

地理学科的娄俊啸从地理环境的视角展示中国西藏自然条件的艰苦性,通过了解李文炎的英勇事迹思考我国在西藏修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困难和代价,以此彰显出我国加强西南国防的决心和任务的艰巨。

政治学科的刘铭老师从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中中方针对印方行为采取的行动,引导学生归纳出中方一贯坚持以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边境问题的合理性,使学生理解和认同我国的外交政策。

本节课基于历史、地理背景,认知我国在中印边界问题所持态度的正当性、艰巨性、合理性。引导学生在纷扰复杂的国际国内情势下,始终坚定和平和发展的两大主题,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南模.jpg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张静帆老师带来的《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课,以校友邹韬奋的人物经历为探究,带领学生辨别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两者关系以及产生。

在对比今昔青锋精神中,让学生能够归纳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最后,通过贴近学生的学长经历,让学生说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并能够站在人民立场上做出价值判断与价值判断。

沈03.jpg 

精彩的课程展示之后,华东师范大学沈晓敏教授对两节展示课进行了点评。她首先赞扬了两节课的设计思路,在巧妙的学科融合中和校史资源利用的前提下,从真实情景出发,不断增加新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矛盾冲突中进行思考和思辨,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点授课。 

浦0.jpg

最后,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浦正权进行总结。他认为,新时代给思政课老师提出了新任务,这要求每一位思政课教师自身加速质变的速度,通过增加对社会的理解力,对学生心理变化的洞察力,以扎实的知识和宽广的视野带来解决学生真问题的新时代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