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家庭家教家风美德,在打赢上海这场突如袭来的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对我说:“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小时候总是不理解,为啥父母总是唠叨要讲规矩、讲道德,总是对我如此的严厉和苛刻。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终于明白,父母对我的爱是关爱而非溺爱,就是因为如此的“关爱”才成就了现在的我。现在我也为人母,我想把这份关爱延续,用它去教育我的子女。
平日里双职工家庭都是奔波于工作和家庭之间,大多数时间小朋友都是跟着外公外婆,虽然外公外婆也会教育,但是“隔代亲”根深蒂固的思想,常常阻碍着孩子的行为教育。受上海疫情的影响,小区进入封控状态,也给予了我一次弥补陪伴小朋友的机会。习惯是从小培养的,也是点点滴滴积累的,家长的言行也是孩子的榜样,现在的孩子都是智慧脑,看的比你多,懂的比你多,口才比你好,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在教育孩子上懂得智取,而非“硬来”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在居家的这段时间里,隐约的发现了小朋友一些不好的坏习惯,比如:看完的书没有及时的整理好,时不时橡皮不见了等等。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溺爱上线”代为整理、严厉的责备那只会适得其反,甚至使小朋友变本加厉。我们要把这份溺爱藏在心理,用聆听、分享、互动的方式言传身教和小朋友一起动手整理,在互动的过程中教育,也让小朋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体会坏习惯会带来的不良结果,促使自我改正和提升;用小故事、小榜样的方式激励,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的故事,以及身边优秀小朋友的小趣事循循善诱,激发和点燃小朋友内心“比学赶超”的小宇宙;更要用严教习积的方式偶尔为教育“加点料”,这样的一套组合“关爱”模式下,你一定能教育出一个有礼貌、懂文明、讲道理的好孩子。在培养好的习惯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学会生活小本领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学做一次小点心或一顿饭、洗自己的衣服、叠全家人的衣服并分类、帮父母摘菜等都是生活的小本领。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每个家庭的至宝,作为家长我们要作到不盲从、不溺爱,而是引导孩子坚定信念、守望相助、共护家园、热爱祖国,成为未来有用之人。
这次上海突如袭来的疫情让我感受颇深,对我们大人来说也是一次挑战,在兼顾好工作、家庭、志愿者活动的同时,要抓好管牢孩子的居家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更要陪伴他成长。通过居家的这段时间,也让我重新的认识了我的儿子,从刚开始空中课堂、腾讯会议的不适应,到后来自己能熟练操作,按时自觉完成作业,还会主动帮助我做家务,积极要求帮我做饭,会在我志愿者工作完成回到家后给我捶背,我都会竖起大拇指或者给予一个拥抱作为对于孩子的反馈,家长不经意的一个小举动会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中的“点睛石”。点点滴滴的小事,汇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经历使他一生受用。
在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背景下,传承和弘扬良好的家教家风正当时,也是当下赋予家教家风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展现的契机,作为家长的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心中的好榜样;而孩子要做到不嫌父母说得多,不嫌老师管得严,养成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批评帮助的习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养小德才能成大德。在疫情的生活中,要从小家做起,最大程度发挥疫情防控中的“家”力量,激发孩子的远大志向与家国情怀,不断地丰富内心精神世界,是最好的家风之一,更是千千万像我们一样的的小家能为抗击疫情、弘扬家风做出的最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