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 地理
浅议“情境化”地理教学在中国地理“区域篇”的教学内容组织

摘要:本文释义情景化教学的基本内涵,以及将其运用于教学的理论依据。通过结合教学实例分析、阐述中国地理“区域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论证了该教学方法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文章为地理课堂运用该法促进有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情境、“情境化”地理教学

 

正文:

1 情景化教学释义

1.1 概念界定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情景化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根据韦伯斯特词典所下的定义:情境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情景、背景和环境。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教学作为一门中学的基础性学科包罗万象,它来源于生活又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 这就为地理教学的情境教学提供了内在需求和外在可行。依据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教师在不同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就可达到优化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1.2 理论依据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圣贤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西方学者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科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情境化的,学生应该在问题情境的互动中,在原有的学习起点上,不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合在一起进行个性化的智能构建。

而地理教学情境必须是学生与创设的地理情境在思维上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联系或心理准备,其特点是当学生面对前所未知的地理知识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2 例析情景化教学的主要环节

 “情境化”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涉及创设情景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四个环节。以下以沪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中国区域篇”中的第一节《北京市》教学内容为例,阐述主要环节的运用。

2.1 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是指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提供与真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景。在《北京市》一课教学中,新课伊始展示北京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创设图片与文字情景,并以“中国印”为主线,重点讲解、分析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全课人文气息浓郁,并将该情景“一境多用”,贯穿重点讲解、转承、过渡等多个教学环节,关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教学。

 

2.2 确定问题

确定问题,是指从情景中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本课中,由会徽“中国印”引出本课两个核心学习问题:①“中国印”承载着背景怎样的历史文化?(引导学习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②研究“京”字的古汉语含义,有“高”、“大”之意,北京建城早,作为都城时间长;北京为什么能够成为历代都城和现今中国的首都?(北京建都的优势有哪些?)当然,更为高明的教学,可以引导,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2.3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各自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确定要建构的内容的能力、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该课中围绕第一个核心问题,组织学生活动,由去过北京旅游的学生向同学们介绍、交流自己的亲历和去过的北京人文古迹和旅游景点,交流内容并非摘抄文献或“拿来主义”,而是自然、真实的。可以说,此部分教学情境是由学生自行创设的,也进一步开发了“学生”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由“学生教学生”认知北京的名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去北京旅游的热情。

 

2.4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不同观点之间的讨论、交流与修正,加深每一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本节教学,针对“北京建都的优势有哪些?”一问,组织小组讨论,分析北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环境对其建都的影响,同时要求学生组内填写《学习任务单》。

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设境与“导学”,应协同并举,因为“设境”是为学生创造能够自主学习的外界条件,而“导学”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教师的“导在课堂不能占较多的时间,笔者认为应仅仅是老师的“指”和“点”,如,组织讨论学习时,教师针对学生对北京地理位置的描述,可以有如下提问:这样的位置,特别是内陆城市,对其定都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内陆城市,海上的气象灾害,或敌人从海上发动进攻对北京影响和威胁较小)教师可继续追问:既然这样,为什么北京不像我国其他西北内陆城市那样,如,甘肃省。再往内陆深入呢?进而过渡到气候特点的内容学习。又如,教师针对学生对北京气候特点的分析,可以有如下引导:有没有进一步从北京的降水柱状与气温曲线图上分析得到北京的气候特征?还如,学生在初步分析出北京地势特点后,教师可以引导:山脉如屏障,很好地保护着北京城,而北京城区也在历代都城的沿革中形成了独特的汉字结构,什么汉字呢?进而突出北京城“品”字型结构“易首难攻”的战略格局及意义重要。协作学习环节旨在学生能够达到对学习内容比较一致和具有相对确定性的认识。

 

3 中国地理“区域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初中的中国区域地理学习具有区域类型多样、学习内容丰富、区际联系性强、学习方法多种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教授某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具体表现时,可适时引入图片情境;激发学生区域学习兴趣时,可恰当运用实例情境;探究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成因时,可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但无论哪种类别的情境创设,都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情境寓情于教要以发展能力为方向培养素质为目的,促进学生素质的主动协调发展。以下阐明在初中中国地理“区域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

3.1再现图片情境,直观生动,启发形象思维

图片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运用图片展现地理景观,创设学习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教材内容与地理知识形象化。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增设音乐渲染图片情境,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形象直观的了解,从而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其探究的兴趣。

1: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教学中,多媒体呈现多幅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景观和植被图,图片生动多彩,让学生,尤其是从未走访过西双版纳的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很快由“情”入“境”。用生动的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热带雨林环境的情境,既让学生感受到了雨林景观的特点、丛林树种的奇异多样;也让学生对“这片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之所以形成如此景观特点产生好奇,进而启迪了形象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2:在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农业特点开展教学时,展现当地“绿洲”和“沙漠”的景观图,学生会即刻感到景观特点的强烈反差。图片情境在此处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可能超出学生预期,而由此引发的学生的兴趣情绪,又有效地调节了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更加深了对该自治区自然环境的印象,并为开展“绿洲农业”教学重点做铺垫。

运用多媒体展现生动的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具体的地理情境,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启发形象思维,如果只是枯燥地讲读一下课文, 学生肯定学不下去。然而,图片只是地理课堂教学运用的直观教具的一种,教具还可拓展到教学挂图、示意图、地理模型、模具等,教学中,教师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直观教具,作为情境,能为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创设有利条件。

 

3.2引入实例情境,与时俱进,提高学习效率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地理知识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初中区域地理学习的教材内容具有明显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记忆区域和理解特征、知识,更为了实际应用。有效地创设实例情境,令学生兴趣盎然,不但巩固了已有知识,还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中国地理区域自主学习省区——《黑龙江省》教学时,创设了如下导入情境:“20081014有一块领土回归中国。这块领土是……”以黑瞎子岛回归的新闻事件作为新课导入。为帮助学生认知黑龙江省最东最北的地理位置特征,相对位置特点做铺垫,并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在《北京市》一课“北京的名胜古迹与建筑”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北京众多的古迹中有一处在历史上遭受过侵略者的蹂躏,是哪里?(学生回答:圆明园),教师进一步引入“2009年圆明园兽首海外拍卖事件”的新闻实例。学生进一步激发起身为中国人对海外流失文物和古建筑的保护的民族情感。引入兽首拍卖事件,既开发运用了“新闻实例”这一课程资源,也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地理教学紧密结合,将德育因子无痕地渗透于地理课堂。

学生只有把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才能体验地理知识、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并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服务于生产、生活,变被动为主动。

 

3.3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提升思维品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 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所谓问题情境,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 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产生明显的问题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 产生学习动力。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要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抓住时机,设疑导学,就能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

5:在《青藏高原地区》教学的新课导入部分,多媒体展现雪域高原和青藏铁路的景观图片,并配乐(播放歌曲“天路”),优美的旋律, 庞大的气势, 精采的画面,通过图片入境、增设音乐渲染情境、教师语言描述入境之外。还可以创设质疑式的教学情境,提出以下三个由情境引出的三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我们称之为“天路”?为什么要修建青藏铁路?建设高原铁路期间遇到哪些阻碍,又是如何克服的?

让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初步了解青藏铁路的特征和意义,也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的轨道。为讲授青藏高原地区“高”、“寒”自然环境特征做铺垫,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高寒缺氧、冻土危害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并引申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和课本内容,结合高原地形地势、气候等特征,讨论“阻碍”形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教学中, 教师应把握教材, 从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作为一种问题情境用于课堂教学,方能进一步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设疑入境,能加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程度,提升逻辑水平,锻炼思维的深刻性;问题导学,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锻炼思维的独创性;学习在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解答中,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也得以培养。

 

3.4展现诗词入境,升华情感,增强教学效果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也使在地理课堂中适当结合文史知识,创设情境成为可能。以诗词入境,既能升华情感,为教学重点服务,也能形成学科间的整合。

6在《台湾省》新课教学时,是这样导入的:多媒体呈现余光中《乡愁》中的诗句:“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教师提问:同学们是否知道上述诗句是以我国哪个省区为背景而创作的呢?(台湾省)而诗中的那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海峡?问题旨在引出台湾海峡的位置,并帮助学生自主分析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识到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的爱岛之情和爱国情感。

7:学习自主学习《湖北省》时,用以下诗句逐一创设情境,一方面形成教学内容的自然过渡和承接,另一方面,由诗词的字词和文字内涵,带出区域学习的重点知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 李白《早发白帝城》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

以诗词入境后教师可提问:以上诗句与中国的哪个省区有关呢?(湖北省),进而引导

学生学习:①“黄鹤楼”是该省的一个旅游景点(认识景观);“江陵”是湖北的一个县,现名江宁(学习区域地理位置);ƒ“巫山”是湖北西面的山脉(掌握区域地形特征)“高峡”指三峡水利工程(知晓水能开发);“一桥”是武汉长江跨江大桥(学习交通等人文地理内容)。

可见,用诗句作为情境,愈发增强了地理课堂的人文特点,更能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

 

4 “情境化”地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多高,要想上好一堂地理课,一定要把教材研究透,将情境化教学的方法,与教材进行有效的结合。而在教学时,作为“导演”的教师,怎样去创设教学情境?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是教师在“情境化”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情境可以在多个教学环节出现,而非仅仅局限在新课导入部分,可以渗透于教学难点分析和重点内容讲解(如上例2、例4),或是以一个情境贯穿教学始终,达到“一境多用”(如上《北京市》一课教学)。与此同时,情境化教学的实质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让教师的人格魅力真正成为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的主要外部动力。

 

5 结语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设法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问题进入教材,以空杯的心态去开始新的学习,然后让学生带着答案,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探究天地经纬、自然人文的地理奥秘。

创设地理教学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创造、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情境的创设,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空,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自己建构知识和为走向社会以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1] 褚亚平,曹琦,周靖磬.中学地理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吴刚平.教学改革的课程理论[J].教育研究.2002

[3]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地理课堂.[J]科学大众,20088

[4]   .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95

[5] 吴培宏.论高中地理情境教学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6] 王苏月.倡导情景化英语教学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J].新课程研究,20086

[7] 王黎明.基于文化心理的英语情景化教学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

[8] 王玉江.课堂实战话情境———浅谈初中地理的情境教学[J]. 科学教育,20085

[9]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0]   .地理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1] 薛建宇.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 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