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杏坛春秋 > 学习交流
由幼儿园小班趣事引起的思索

    这是发生在我们班级的一些趣事,在这些趣事中,可以发现孩子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经验的获得,会表现出有趣而生动的举止,而老师则要抓住其中的一些教育契机,进行更好地引导和反思,在调整中促使孩子和谐地发展。

打针脱裤子

    我们班的“小医院”开张了!瞧!“妈妈”抱着娃娃到医院看病,“小医生”宇昂宝宝忙得不可开交。这时,凌峰宝宝装作“小病人”也来看病了。“小医生”为他量了温度,听了心跳,诊断为咳嗽,要为他打针。于是,“小病人”脱下小裤子,露出了小屁股,小医生就为他打针了。看到这里,我过去说:“天冷了,打针时不要脱下裤子。”“老师,我到医院打针就是要脱下裤子的,不骗你,是真的!”
    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在他们心目中对事物的反映是非常真实而强烈的。他们在游戏中真情地投入,并能不断反应出日常生活积累的经验。如果教师用:“这是假的”字眼来引导幼儿,那么对于幼儿的情感激发肯定是不利的。

大家来干杯

    吃点心时,孩子们正在安安静静地品尝着牛奶和饼干。这时,从薛韵衡宝宝一组传来了碰杯声,只听到轻轻的声音:“干杯!”我悄悄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薛韵衡宝宝兴奋地回答我:“老师,我们在干杯!”“你在哪儿看到过干杯?”我又问。孩子大声回答我:“老师,爸爸和我在饭店喝酒时就会干杯。”我微微一笑,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对孩子轻轻说:“对,只有在喝酒时我们才能干杯,在幼儿园里能不能干杯?”四个孩子想了想,都摇摇头:“幼儿园里喝的是牛奶,不能干杯。”“对了,你们的本领真大!知道了在幼儿园里不能干杯。”
    小班幼儿在生活中十分喜欢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也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但是,孩子模仿的许多东西带有不少成人色彩,有的不一定适宜孩子。因此,成人在这方面加以正确地引导,让幼儿了解一些道理,主动接受。同时,责怪孩子、打击孩子都是不正确的处理方法。

“小象”回家了

    在体育游戏“和小动物捉迷藏”结束后,孩子们由家长带回了家。在整理玩具时,我发现绒毛“小象”不翼而飞,“小象”哪里去了?这可是问隔壁班小朋友借的,这让我一筹莫展。
    第二天一早,当我忙碌了一个早上,定下心想起了这件事,却发现柜子中豁然出现了小象的身影,“谁把小象送会回家了?”我高兴地问。“老师,是我。”声音轻轻的,是从宇昂宝宝那里传来的。我开心地说:“谢谢你,把小象送回了家!”
    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有时会把喜爱的东西短时间的占为己有,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和喜欢的心理。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的言行将会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谢谢”的口吻,不但消除孩子的负疚感,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心中美好的情感。

我也要吃药

    “吃药的小朋友请过来,”卫生王老师话音刚落,我问:“哪些小朋友吃药?”几个孩子便举起了小手。“老师,我也是吃药的。”声音是从翔翔宝宝那里传出来的,我有些半信半疑,但还是允许他去吃药了。
    事后,我留意地问了一下王老师:“翔翔宝宝今天是不是吃药?”回答是否定的,孩子是在说谎吗?
    3岁幼儿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其实,孩子不是在说谎,他们的行为往往受到他人的影响,常常先做后想、边做边想,自然而然地去模仿他人的行为了。

 

(责任编辑:徐 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