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 高中化学
高三化学教学中重点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高三化学教学中重点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上海市董恒甫职校           杨德红

高三化学是在高一、高二会考基础上的选修课。相对高一、高二的必修课教学而言,教学目标要求高,教学内容综合程度大,知识难点多、教学课时紧。高三的教学客观上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有序、严谨、快速。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基础性、提高针对性、确保有效性,争取使我们的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高考,从而发挥课堂的最大效用。下面我将具体谈谈我个人在高三化学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体会,也是我个人认为高三化学教学中几个最重要的问题,希望和大家商榷,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           高度重视第一轮知识的复习和深化。

高三的第一轮知识复习实际上是学生进入高三后对化学学科知识深化的开始,是学生实现从会考知识标准转向高考知识标准的必要前提。可以说,学生扎实的化学基本功主要来自于第一轮的复习深化。在这一轮的复习中,教师教学中不要贪快、求难、好多,相反要尽可能慢一些、循序渐进地针对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教学。特别对我们这种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需要“先学会爬,后再教他们走路,最后如有可能的条件下让他们跑起来”的三步走策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做好。

1、设法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多年化学学习的基础上,对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简单的应用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但高三化学要求较高,内容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用化学原理和化学知识来诠释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及事例,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有效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切实感觉到学习化学的有用性,从而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在知识的阐述上,起步要缓、联系生活实际要紧、学生思考要多、对问题分析要准,课堂容量要大。在第一轮的复习中,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并初步形成探究化学问题的意识。

2、注重对学生采用积极的、发展性的评价

无论是教育评价,还是其他任何类型的评价,其根本目的都应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评价应是积极的,是鼓励性的,发展性的。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我们要提倡评价标准的个性化、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策略过程化。总之,无论采取什么评价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都要有利于培养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兴趣,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化学规律的科学精神。要注意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以及作为学生的特点和规律,不要随意刺激或贬低学生的学习状况。

3、建立学生学习的档案袋

学生进入高三后的学习变化很大,许多学生都存在一个适应期、调整期。许多先前化学成绩比较优异的同学进入高三后可能会变得不太理想,特别对我们这类学校的女同学更是这样(选修化学的女生居多)。“建立档案袋”最起码可以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利于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分析提高。这时要记录好学生每一次的作业情况(提取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反馈),每次的单元测验情况(找到未掌握好的部分进行强调),每次月考的成绩(综合考试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如:解题速度、准确率、题型引起的得分差异等)。当学生学习中遇到学习波谷时要及时帮助、鼓励、寻找对策。二是可以从班级整体上找到学生学习的总体状况,有利于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班级普遍出现的问题集中重点讲解。

4、注重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高考化学的特点是题量大、细、琐碎,试卷不难,但考高分并不容易。问题主要是学生容易在一些小的环节上丢分。因此,高三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要严密规范,如:解题规范、单位准确到位、方程式完整、表达清楚、原理清晰等。这些都要在学生平时的作业和测验中进行强化、对比、深化、养成。

二、讲究复习策略

学生成绩的提高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复习要分阶段、按规律进行。一方面,复习知识和练习训练要交替进行;另一方面,复习要逐步深化,减少简单的重复,要在前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加强应用与提高;三要特别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把实验教学与化学理论教学结合进行联系拓展。复习时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搞好知识重整和归类问题

知识重整和归类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对比记忆,重点记忆。通过对知识的表格化、图象化、网络化,提高理解效果,从而使知识记得住、能运用、有保障。例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总结归纳,类推错误辩析归纳,氧化还原反应的考点归纳(见表1),十一个高中化学的基本实验及其拓展归纳(见表2)等。

 

 

1   氧化还原反应的考点归纳

考点

知识归纳或举例

特征

化合价是否升降

本质

电子的得失或偏移(统称转移)

基本概念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被氧化、被还原

配平

一种氧化剂和一种还原剂的配平及画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训练

氧化性还原性比较

例:在FeI2FeBr2混合液中逐滴滴加氯水时反应情况的分析讨论

离子共存

氧化性较强离子如MnO4-,CrO42-,ClO-,NO3-等在酸性下与还原性较强离子如Fe2+,I-,SO32-,S2-等;H+S2O32-SO32-S2-H+-均不共存

离子反应方程式

例次氯酸钙溶液中通SO2气体; Fe(NO3)2溶液中滴加HCl

混合酸与金属反应

例:一定量铜与一定量的硫酸、一定量的硝酸混合液反应的相关计算

 

2   十一个化学实验及其拓展

实验名称

拓展内容

1、海水提碘

氯水过量时副反应问题,工业提碘,碘剂等

2、粗盐提纯

沉淀是否完全与洗涤是否干净证明的一般实验方法

3、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

分步反应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讨论

4、验证醋酸是弱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相关知识复习

5、测定胆矾中结晶水含量测定

讲好原理、仪器使用、步骤、误差分析。(不拓展)

6、制取CO2并测定其相对分子量

其他测定CO2相对分子量的方法及比较

7、测定气体摩尔体积

5

8、食用白醋中醋酸浓度的测定

醋酸和浓硫酸的稀释比较;二元混合物各成分含量测定

9、镀锌铁皮镀锌层厚度的测定

方法比较讨论

10、乙醇和苯酚性质实验

归纳两者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11、乙醛的性质实验

银氨溶液、Cu(OH)2浊液的配制及沉淀的洗涤等

2、时刻关注学生变化,加强教学调整。

关注学生变化,关键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包括起点能力分析,即学习者原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学生学习风格的分析,即学生对科学知识思考或反应有不同的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可分为事实或记忆、原则原理、发问质疑和应用四种类型。通过分析,找到不同时期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并着手解决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一般前期主要是基础知识掌握问题,中期是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问题,后期是学生综合计算能力的提高问题,高考前是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应用问题(这时可利用化学实验的综合复习全面渗透,综合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离子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等主干化学知识,其中11个实验几乎涉及高中化学的所有知识)。当然,各个时期的教学重点要依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变化而作调整,包括内容、进度、方法、练习等。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

3、注意知识的反复、迁移、渐的过程,对重点的知识内容要反复讲、常联系。

学生对知识的习得是一个慢慢转化、积累、内化的过程,教师对此要“教有决心、育有恒心、辅导有耐心”。想着一遍就能使学生理解、记住是不现实、也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心理学上有一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记忆的遗忘规律。其中三点对我们很有启示。其一,一天内不复习会遗忘75%;其二,理解基础上记忆遗忘率低。其三,记忆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要把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要不间断的复习。因此,每天要教育学生把学习新知识、复习回顾已学知识、总结一周知识结合起来。可以说,一段时间内看笔记和看书的时间要比做题时间多。学知识要象打点滴一样,慢慢滴进去,反复滴,效果才会逐渐显现。我个人体会是,(我们的学生肠胃吸收功能差,囫囵吞药效果不会明显)中等学生第一次接受20%,第二次50%,第三次70%。对基础差的学生,讲一遍两天记忆率为零,讲两遍有一点印象,讲三遍知道一点,讲四遍有点感觉,讲五遍理解50%,讲到六、七遍基本能搞清楚。特别重要的是,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往往十天就容易忘记,因此,要经常强化、迁移、联系。

4、注意问题的阐述和解释方式,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化学中的许多原理和现象有时比较抽象,但一旦和生活中的类似问题联系起来,理解就会容易很多,记忆也会长久。例如,电离问题犹如家庭的离散,离散可能由于第三者插入(水分子作用)或由于外部压力(加热熔融)造成;稀硝酸和铜反应的方程式记忆(三八红旗手稀少);溶解的两个过程即扩散是吸热物理过程,水合是放热化学过程,后半句我通过“吃了盒饭要消化”来记忆。又如,过滤的三种玻璃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总有学生记不全,我告诉他们记三个字“烧萝卜”,对于“能量越低越稳定”的理解我这样解释:人生病后无力气,就会不想动甚至一动不动、稳定,当你有使不完的劲时,你总会不安分,打架斗殴自然,说明能量高不稳定;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时一般通过三步看,即先看电子层,再看质子数,最后看电子数。对于“电子层数大,半径大”可通过生活中卷心菜来比喻,而同周期原子半径比较可由左手定则决定(伸开左手,从左往右,手指变细);对于一些难点问题,要设法寻找解决难点的一般方法,如混合酸(硫酸、硝酸)与铜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解决非常快,烃通式的推导等与数列知识结合起来等。

三、解决好化学中的综合问题。

高三化学中许多问题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科内实验的综合、应用的综合、理论与应用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

首先,要注意解决好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综合应用问题。实际上,理科中物理、化学、生物它们的应用领域有所区别,但又相互综合、融合、渗透。“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中,物理主要应用于“行和用”,即运动学、电磁学等;化学除行外,几乎各个领域均有很多涉及和应用(见表3),生物主要关注的是自然界、医学等。应用化学的讲解对开阔学生眼界、认识生活、认识世界、提升学习化学兴趣、提高学生能力均有很好的帮助。

3  化学的应用性问题综合

应用领域

相关知识

衣服材料(高分子、有机合成)、衣服的洗涤(原理分析、洗涤剂)、衣服储存(干燥剂、杀虫剂、防腐剂)

空气、水、食盐、糖类、醋酸、油脂、蔬菜、绿色食品、食品安全问题

建筑材料、(大理石、砖、石膏、混凝土、玻璃、铝合金、涂料、胶粘剂、颜料、沙石、居室环境问题等)

生活用:牙膏与牙齿、药品与治病、生活与消毒剂、电池与环保、灭火器与安全等

知识增

长研究

新材料的合成

如何保持健康饮食?

室内装修污染研究

牙膏成分与配方研究

其次,要利用学科间的联系解决化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如,溶液pH值的计算,烃通式的推导,图象及分段函数的讨论等都是数学在化学中的应用问题。如烷烃的通式为CnH2n+2,但为什么是CnH2n+2?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只简单地传授烃的通式,如何推导得到?推导烃的通式实际是寻找n(C)n(H)关系的问题,这是一个二元一次函数的问题,有很多种方法,如函数作图法,结构分析归纳法,通式法等。整个推理的过程、思路和方法的选择等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大有裨益。

四、关注课堂教学效率

多年来,笔者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课堂,课堂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的效率”。课堂效率可以用一堂课内学生实际获得有效的目标知识的多少来衡量。一堂课到底要讲多少内容为宜,要依据学生的状况,遵从效率优先的原则。对于高三复习课,不能简单地重复或归纳,犹如炒冷饭,学生不愿吃。如果换一种花样、换一种形式炒,比如搞蛋炒饭,学生们就会吃得很香。比如,作者在高三化学“中和滴定”一节内容复习时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借助实验“食用白醋中醋酸浓度的测定”来讲解中和滴定的原理、仪器、操作和误差分析,并对白醋精确稀释和浓硫酸稀释的基本操作进行了对比,最后对中和滴定的应用,如测定含NaHCO3杂质的固体中Na2CO3含量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其中可以采用滴定法,见表4

4、测定含NaHCO3杂质的固体中Na2CO3的含量的方法举例

方法

操作过程

Na2CO3的百分含量

一、沉淀法

a g固体加水溶解,加足量BaCl2,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固体为bg

二、加热法

a g固体加热充分,设最后得固体质量为bg

三、守恒法

a g固体加足量HCl后,蒸发结晶得固体NaCl质量设为bg

四、返滴法

a g固体加足量的HCl bmol后加酚酞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终点,设耗NaOH c mol

五、滴定法

a g固体加水溶解,加指示剂滴加HCl至终点,设耗HClbmol

1、  酚酞作指示剂时:

2、  甲基橙作指示剂时:

为了充分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课堂上要注适当增加一些学生还不太熟悉的内容,要让学生感觉到复习课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知识应用程度更高,对学生参与度要求更高,对学生的思维方法要求更高的综合能力提升课。

五、准确处理高中化学知识的外延。

首先,要解决好初、高中知识的过渡问题。这里要求搞好“开好头”的问题,如:H2O2CO2的性质、制备、用途等是气体制备实验教学的基础,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巩固已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更容易对新知识再生和深化;其次,要解决好高中与大学知识的衔接问题,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检验,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很有好处,这是一个发展性目标。如电离能与电负性、对角线规则、价键理论和电离理论、缓冲溶液、平衡常数和浓度熵等。

 

说明:杨老师在高三教研活动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