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学会微笑
——高三学生面临的挫折及应对策略
徐汇中学 奚文新
高三班主任不仅要做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要充当学生生活的关爱者、人生之旅的引领者,教育学生学会感悟人生、关注社会,引领学生走过高考心理的动荡期,迈向人格健全的成熟期。
人在高三,压力无处不在:父母的期待不能辜负,老师的督促与叮嘱如影随形,同学的明里和暗里竞争不敢懈怠,身体的疲劳和心理的焦虑难以消解。高三的学生,心情是复杂的,心灵是脆弱的,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用真挚的爱,去温暖心灵;用诚挚的心,去抚慰创伤。
一、了解学生困惑,细分挫折类型
人在高三,压力就像高压锅,挫折无处不在,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学习中的挫折。学习中的挫折主要是指学生由于学习失败或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而形成的一种内心体验。既包括成绩好的学生无法达成较高名次和分数目标,也包括成绩差的学生由于先前基础和个人能力差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长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或在学习上比别人多花许多时间,但考试成绩却不能如愿等。
2.人际交往中的挫折。人际交往中的挫折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与人交往的需要、归属感和渴望关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可能是在同学中交不到知心朋友而孤独,可能是由于很要好的朋友因误会而断绝来往,可能是在班集体中不受欢迎或被排挤,也可能是得不到老师的赏识或与父母之间有代沟等。
3.自尊与情感中的挫折。自尊与情感中的挫折是指高中生希望得到尊重、认可,渴望与异性交往以及交往不顺利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例如:自认为表现出色而没有受到应有的奖励,自认为有能力而没有被选上班干部等。高中生缺乏社会阅历,对生活的期望值很高,伴随紧张而单调的学习,内心深处有一种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败感;如果得到满足,这种交往又会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多重压力干预,自尊和情感的双重挫折,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冲突,感到沮丧、苦恼,有的甚至不能自拔。
4.兴趣和愿望方面的挫折。高中生大都兴趣广泛,爱美的意识越来越强,对生活充满期待和憧憬,有许多美好的愿望,但因个人条件的制约,或学校的限制,或父母的不理解不支持,或家庭经济条件的局限,不能满足自己的兴趣,不能达成自己的愿望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例如:男生喜欢打篮球,把球带到教室,被老师训为“扰乱民心”;把球带回家,又被妈妈骂为“不务正业”等。
二、更新应对策略,有效引领考生
有的人在失败中看到的是绝望,反应是消极的。例如有的学生在模拟考试遭受挫折后,会将自己的试卷、复习资料撕得粉碎;有的学生会表现出如幼童般的哭闹,无视老师和班规,扔下试卷,冲出教室;有的学生会表现出漠不关心和无动于衷的态度;有的学生往往容易发火、闷闷不乐,甚至饮食下降,食不甘味。
挫折是无穷无尽的,如果用消极的方式去面对它,它便是可怕的恶魔。但希望也是无穷无尽的,如果用积极的方式去面对挫折,它便是温顺的小羔羊。作为班主任,只有了解学生遭受挫折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冷静、灵活地积极应对,才能减少挫折的消极影响,使学生顺利走出高三学习生活的困境,度过难关。那么,如何才能帮助高三学生学会积极应对所面临的挫折呢?
1.调整心态。作为高三的学生,经常会有掉入“陷阱”的时候,此时,班主任要告诉学生:选择怎样的态度,也就选择了最终的结果。例如:面对模拟考试的失败,如果你想“考试的成绩就代表我现在的能力”,那么,你就会悲观失望,失败就成为了埋葬你的陷阱;如果你想“虽然失败了,但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我该高兴的是在高考中我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错误了”,那么,你就会豁然开朗,失败就成为你脚下的垫脚石!人生路上,只要有积极的心态,就会有不绝的风景!
2.优化目标。俗话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如果高考生订的目标过高或不切实际,班主任必须指导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目标。
高中生既对自己怀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又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缺乏正确的认识,目标不合理,所以很容易产生挫折感。有些学生已经很努力了,但仍无法实现既定目标,这并不说明他是失败者,只是他离既定目标尚有一段较长的距离而已。此时,班主任就需要引导学生优化目标,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把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把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作为近期目标,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值,让自己在短时间内能获得新的成功,那么,成功的喜悦和愉快体验就会增强自信心,并转化成个体走出挫折困境的原动力,减轻挫折感。
3.合理宣泄。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学会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释放出来,达到调节和平衡心理的目的。人因挫折而积蓄的烦闷、忧郁就像一种势能,若不释放出来,就像埋伏心间的定时炸弹一样,一旦触发即可酿成大难。所以,合理宣泄,是积极应对挫折的有效方式,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作为高中生可以找自己最尊敬的、最信得过的长者或知心朋友倾诉,也可以听听音乐,必要时也可在适当的场合大哭一场,也可把自己心情烦躁、情绪低落的原因、担忧的内容逐条地在日记本上写下来,把心灵库房中的沮丧和叹息一一清扫。通过这些合理方式,把心中的悲伤、委屈、苦闷等不良情绪合理释放出来,心情才会轻松和舒畅起来,精神的压力才会得到缓解。
4.榜样激励。纵观历史长河,那些杰出的伟人都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历经磨难,凭着坚强的意志,才取得事业的成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高考生身陷挫折时,班主任可让他们通过读书活动、出墙报,收集抗挫折名言等形式,来激励他们,也可用身边同学战胜挫折的榜样激励他们,产生“别人行,我也行”的自信心,以此淡化挫折感,获得克服挫折的精神动力。
5.正确归因。归因是人们对失败原因的分析和判断,它取决于人们对挫折情境的认知,直接影响着人们最终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认识和行为的桥梁。心理学家韦纳指出,在有关成就的情境中,主要有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归因起作用。同是面临考试失败,有的学生将当前的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很强,只是最近努力不够,这种归因使他们在自豪的同时产生内疚感,并期望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对后继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期待,那么,失败的情境就会激励他们奋然而起,去创造更高境界的成功。但有的学生将失败归因为自己能力本身就差,不是读书的料,努力也没有用,并以注定会失败的心态来对待后继的学习,那么,失败的情境就会产生“自我萎缩”效应,导致自己妄自菲薄并失去前进的动力,结果必然是由失败再次走向失败。因此,只有正确地运用归因,才能减轻挫折感,科学调控自己,及时拨正前进的方向,最大限度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班主任应该帮助高考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归因模式,促进他们的学习心理向有利于学习的方向发展。考得好的学科,应归因于学生的能力强这个稳定因素,使学生感到自豪,产生对下一次考得更好的期待,激发出学习动机。考得不好的学科,应归因于学生努力不够这个不稳定因素,使学生感到内疚,并出现对下一次考好的期待,激发出努力学习的内在动机。若学生对某个学科努力学习但仍考不好,可进一步归因于学习方法不科学这个原因。班主任的正确归因,能减轻学生的习得无助感,增强成就信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归因还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导向,影响学生的自己归因。
备战高考,是一项高强度的心智活动,必须有健全的心理作支撑。每位高中生都背负着“父母、老师、自己”三重希望,怀抱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信念投身到高三学习中,但是当期望与现实产生强烈的反差时,他们的心理就会处于极度的无助之中。加之多数父母工作繁忙,他们能给孩子的除了钱外,就是极高的期望,亲子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自认为没有达成期望的学子们就会处在“自责与压抑”交织的大网中痛苦地挣扎。他们心中的烦恼若不能在有效的教育中得到合理的释放,就会诱发异常行为,或寻求异性的关爱,陷入“早恋”的泥潭;或自我否定,看不到希望的曙光,坠入“自卑”的深渊;或沉默寡言,日益自闭,甚至导致心灵的扭曲;其结果不仅仅是一个大学梦的破灭,而且更是一个正常人人格的缺失。
在与高中生朝夕相处的岁月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呼唤:“爱我,就给我一份心理关怀。”拯救孩子,就给孩子心灵一片阳光吧!
责任编辑 张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