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最新动态
以生命教育培育学生健康人格

  ●最近,上海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整体规划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在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全面系统
    ●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最近,上海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这是为贯彻实施中央和市委、市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上海德育工作长远格局,开拓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又一指导性文件。《纲要》将生命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开创性地构建了十二年一贯的中小学生命教育科学体系,对于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步伐的加快,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一些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
    上海中小学在实施生命教育方面,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生命教育的内容、层次、形式等方面还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构架;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因此,将生命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率先在全市中小学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整体构建十二年一贯的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科学体系,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对于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整体规划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在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全面系统。比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在小学中高年级,以"珍惜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初中阶段,以"尊重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高中阶段,以"热爱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观念;学会用法律和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热爱生命;学习如何应对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方法等;提高建设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首先,在学科教学中,要紧密结合"二期课改",注重发挥自然、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身等显性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注重发挥语文、音乐、美术等隐性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如语文课要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冶学生心灵;地理课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与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其次,要充分发挥专题教育的重要作用,即通过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再次,要注重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如班团队活动、节日活动、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育。在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关键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为此,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师资培训,着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育人能力,并将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效果纳入评估指标,把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实绩作为教师考评、表彰的重要依据。
    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强生命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注重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同时又必须对已经发生的青少年学生危机问题进行科学的干预;注重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形成互动互补效应,为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营造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责任编辑: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