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团队活动之窗 > 实践研究
徐汇区初中少先队员队活动的调查报告

  许多中学的大队辅导员在与队干部、队员的交流中,时常会发现队员们感慨,如今少先队的活动没有新意,内容枯燥,形式老化,活动没有吸引力。在平时组织的活动中,队员们普遍对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对那些能在活动过程中体现他们能力的非常感兴趣,而面对主题教育活动就兴趣索然了。作为辅导员,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是组织教育队员的重要手段,队活动越生动活泼,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就越强。辅导员们只有具有深入了解了队员对队活动的喜好,才能优化队活动的辅导,提高队活动的质量,培养队员的良好品质。为此,本课题组在徐汇区对400位队员进行随机抽样,开展了《徐汇区初中少先队员队活动的问卷调查》。参加本次调查的对象来自于徐汇区4所初级中学,为了细分目标受众群体,我们在4个年级中各抽取了100名队员,200名预初、初一的低年级队员,200名初二、初三年级的高年级队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400份,有效样本回收率为100%。现将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结果与分析

  (一)活动目的与愿望:
  目的是人们期望在行动中获得的结果,并直接影响到队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辅导员组织的活动是否具有吸引力,首先要了解队员参与活动的目的。
  1、我们让队员们对自己参加少先队活动的目的进行了排序。
  初中少先队员参加队活动的首要目的都指向于提高自身素质,并且所占比例很大,达80.5%。 然后依次是寻求乐趣(占8.8%),获取友谊(占8.5%),赢得赞许和其他目的的比例较小,仅占2.0%和0.2%。这些都说明我们初中少先队员都清楚地明白当今社会对我们的要求,非常重视能力的培养,并且他们渴望在活动中获取友谊,寻求乐趣。这不仅也反映了他们对集体的需求,也是他们对集体的认同与依赖的表现。
  2、在少先队活动的首要目的调查中已反映广大队员都已意识到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大家都把提高自身素质放在首要位置。
  但从具体方面来讲,预初、初一年级与初二、初三年级队员所表现出的“希望得到提高的能力”的倾向,又存在着差异。
  调查反映,低年级队员把知识的获取放在第一位,重知识,其后依次是社会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服务他人的能力;而高年级的队员已经意识到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他们把它列为首位,其后依次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的获取和服务他人的能力。但调查数据也反映了一个问题:队员们对服务他人的能力普遍不重视,可能是由于目前的队员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这也是需要辅导员在今后的活动中需重视的。
  (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少先队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影响着队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好的队活动,队员们的主动性、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而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1、调查显示,队员们对队活动内容的首选都是迎新活动(占35.3%),其后依次是庆“六·一”活动(占21.0%),国庆活动(占8.8%),体育游戏(占8.0%)。低年级与高年级的队员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大。从他们选择的活动内容来看,队员们普遍青睐欢乐轻松的活动内容,而对主题教育活动、少先队的传统活动反映较冷淡。因此,作为辅导员在组织以上活动时,必须注意,要形式新颖,要注入有时代精神的新内容。
  2、雏鹰假日小队的队员人数少,活动人人参与,在活动中能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自动性。因此深受大家喜爱。但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年龄的差异,低年级队员比较偏爱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形式,且比较集中。而高年级则是雏鹰假日小队与我能行创新活动并重。队员们普遍对雏鹰争章活动兴趣不高,这说明初中阶级的争章活动的开展仍需改进。
  (三)活动的时间地点
  1、开展活动的最佳时间
   虽说队活动的时间不是影响队员参与活动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但作为辅导员,也应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
   队员们对开展活动感兴趣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占49.8%,课内占21.4%,校内课余时间占14.5%,双休日占14.3%。由于假期较长,且学业负担较轻,队员们有着充足的时间开展自己所喜爱的活动,如外出参观等。
  2、开展活动的最佳地点   
  队员们选择校内占9.5%,家庭占4.0%,社区占42.8%,教育基地占29.5%,其他占14.3%。队员们把社区列为最佳的活动地点。大家都已意识到,学校是个“小家”,而社会这个“大家庭”更具有真实性。队员们希望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得到肯定,因此更希望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磨炼自己、完善自己。而利用教育基地开展活动则不同于学校中老师的教导、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教育基地中丰富的主题活动内容极大地吸引着队员,他们可以受到有别与学校、家庭这两种形式的教育,因此选教育基地的队员比例也较大。
  (四)活动的组织者及辅导员在活动中的角色。
  1、活动的组织者     
  队员们喜欢自己的活动自己组织,这充分体现了少先队自动化的组织原则,也是队员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希望自己的价值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得到体现。低年级与高年级队员的区别在于高年级的队员更愿意与大哥哥大姐姐靠拢,而低年级对家长、老师的依赖显得更多些。
  2、辅导员担任的角色    
  数据表明,更多的队员偏向于辅导员是他们合作的伙伴,他们觉得没有心理负担,与辅导员的关系也更融洽了,并且能更好地与辅导员沟通交流,便于增进队员与辅导员之间的感情,更好地开展队活动。
  队员希望辅导员出谋划策以弥补自己经验不足。我们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级队员选择“不参加”的比例比高年级高,他们更希望自己独立处理问题,体现个人价值。
  (五)活动的评价
  队员们以个人参加活动的动机和以往活动的感受来作为判断依据的活动评价。
  队员们对活动的满意程度不一。调查中,表示满意的占30.4%,一般占61.8%,不满意的占7.8%。虽然不满意的比例较低,满意的也仅占三分之一左右,绝大部分的队员认为本校少先队活动的满意程度为一般,主要原因是针对活动内容与形式无新意,占49.1%。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丰富活动内容,优化活动形式
  少先队员从小学三年级加入少先队,到初中三年级退队,在年龄、心理等方面的跨度较大,队员们从小接受队组织教育,在队集体中学习、成长,在队活动中锻炼,增长才干,但到了初中阶段,随着队员年龄、心理的变化、能力的提高,如果辅导员再以小学阶段的活动形式来组织活动,肯定不能满足初中队员的需求。作为初中的辅导员,应转变观念,经常倾听队员们的心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队员们最感兴趣的实践性的活动,组织上街劝募活动、义卖活动、社区活动、学雷锋等活动。这说明队员们渴望投身社会这个大家庭,希望与社会接触,为社会、为他人献一份爱心,出一份力。
  另外,队员们喜欢轻松活泼的活动,如各种体育竞赛活动,社会考察活动等。如今的队员学业负担较重,加之父母老师的期望,往往使他们觉得学习、生活单调乏味,而玩又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他们渴望在队集体活动中寻找乐趣,获取友谊。因此,轻松活泼的活动内容与形式深受他们喜爱。
  (二)创设活动氛围,培养服务意愿
  鉴于目前大多数的队员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习惯了接受别人给予的关心、爱护,而不懂得付出。他们之所以喜欢参与劝募、义卖、学雷锋等活动,或许是停留在自己能在活动中得到老师、长辈及社会上市民的赞许。他们缺乏在学习、生活中关心、帮助周围同伴的意识,更无法在行动中落实。因此,辅导员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唤醒他们的意识,引导他们在平时的小事中主动关爱他人。
  (三)转变辅导观念,做好角色转换
  辅导员是少先队员的指导者,受共青团的委托,担负着带领少先队员的光荣任务,而队员则是少先队真正的主人。辅导员的任务是指导队员组织开展活动,而不是指挥,“一手包办”。如果长此以往,只会让队员按照辅导员的意愿参加活动。他们觉得适合自己年龄的活动形式很少,没有自己喜欢的活动,更无法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调查中,队员们普遍希望辅导员在活动中是合作的伙伴,这也是全体初中少先队员们的心声。在活动中,如果辅导员与队员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便于辅导员与队员更好地进行交流、沟通,队员们也能在活动中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
  (四)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
  辅导员组织活动,往往是事先设计好活动步骤,由队干部组织实施,能真正参与活动的队员人数并不多。这样,许多队员无形中成了活动的局外人、观众。经常采取这种组织形式对提高广大队员的整体素质、各方面的能力及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都极为不利。在调查中许多队员反映他们不满意队活动的原因之一是“包办代替,束缚较多”,这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队员们往往认为“动手动脑的机会太少,在活动中没有表现的机会,全由老师包办替代”。这样必然会严重锉伤队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队员们希望活动的内容、形式由队集体决定,活动的组织由队员自己承担包括活动的结果也由队员自己来评判。


  队活动由队员们自己组织,队员是队活动的主人,队员们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在队活动中提高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辅导员要有创新意识,要有更多的新思路、新点子,善于激发队员的主观能动性,为队员自主开展活动搭建舞台,使少先队真正成为:快乐的世界,自主的园地,友爱的家庭,创造的舞台,服务的金桥,奋进的阶梯,成长的摇篮。


(丁丁、陶磊、张培敏、蔡薏共同参与研究)

责任编辑:吕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