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单位 创建在线 > 2013-2014年度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 基本指标 > 深化学校内涵发展,办学绩效领先 > 教学工作 > 教学研究
开展《教学经验总结》与《学科德育教学课例》评比活动的方案
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区域教学质量和效率,破解教学难点,改进教学方式,落实减负增效,中学部根据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组织开展教师《教学经验总结》与《教学课例》评比活动。现特制定关于开展教师《教学经验总结》与《学科德育教学课例》评比活动的方案。
一、评比办法
(一)申报要求
1、《教学经验总结》、《学科德育教学课例》由教师自我申报和学科教研员推荐相结合;
2、《教学经验总结》、《学科德育教学课例》一律用电子稿,于5月15日前发给学科教研员。
(二)评比过程与要求
   评比过程:
1、各学科教研员组织学科中心组教研对本学科教师上报的《教学经验总结》、《学科德育教学课例》进行学科内评比。6月5日前完成评比。
2、各学科评比获一、二等奖的《教学经验总结》、《学科德育教学课例》由中学部组织专家审核。6月15日前完成审核。
评比要求:
1、标准
    ① 真实、有效,在同类学校中有推广价值;
    ② 具体、生动,有可操作性其他教师可学;
    ⑧ 科学、有理,说理清楚有事实理论依据;
    ④ 创新、突破,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2.名额[《学科德育教学课例》]
   语、数、外学科初高中共计:3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
   其他学科初高中共计:2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
3.《教学经验总结》不参与评奖,典型经验另做推广、展示安排。
(三)评比公示与发奖
   1.6月15日公示
   2.6月底发奖
二、课例撰写的格式
标题用黑体小三号字,单位、姓名用宋体小四号字,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多倍行距1.25(表格内单倍),统一用A4纸打印。
三、课例撰写的参考资料
    1.什么是课例?
教学课例”反映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它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提出对某些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和个人反思,以便对课堂教学本身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通常,教学课例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围绕教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其中,“教学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预期);“教学实录”是解决问题的做法(教学生成);“教学反思”则描述了“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即问题解决的效果,也就是对教学的评价。教学课例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了学科问题、教学法问题、认知水平问题、情感态度问题与背景问题等。
2.课例的特点
(1)真实性
本文所说的课例是写在课堂教学之后,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的总结、报告、归纳和提炼,所以它所叙述的课堂教学现象必须忠于事实,它不同于教案、教学设计、课题方案之类是预设的,更不能主观杜撰或臆测,如同小说故事。
(2)典型性
课例选取的课堂教学事件应在指导教师教学上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其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普遍的借鉴与帮助作用。
(3)叙事性
课例在表达方式上包含着叙事的成份,离不开课堂叙事,当然占有的叙事成份与教学案例是不同的。
(4)时代性
课例展示的事实材料应该是与整个时代相应的,应该反映即时的教学研究成果,因此,这些文章带有很强的时效性,教师们在听课或上课后,应该及时反思,将反思所得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用不同的体例撰写出来。
3.怎样撰写课例?
    一个优秀的课例,应该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例,需要对设计和记录的原始文本资料做出选择。即:围绕着教学问题,对“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资料进行取舍和剪辑,以便集中反映教学问题及其解决过程。“教学反思”更需要集中在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思考和讨论上。
   教学实录、教学反思一般内容对本课教学设计的背景、意图和教学策略进行说明: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的?记录和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这堂课实际是怎样展开的?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这堂课上得如何?围绕问题选择材料,本课遇到了哪些教学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是如何预设的?问题是如何发生,产生了哪些教学冲突?教学场景是怎样的?教学设计与实际进程的矛盾是什么,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发现和揭示有意义的问题,不仅是观察研究(观课)的重点,也是写作课例的关键。如果教学课例不能够发现和揭示教学问题,那么,这种课例至多也只能用来供他人观赏,难以做到以课例为载体开展教学研究,组织教师讨论和交流。课例也将异化为“展示课”的记录文本,丧失了写作课例的本源意义。在写作课例前,要认真进行“问题分析”,结合“教学实录”(文本或视频)进行思考:课堂上产生了哪些教学冲突、问题是如何发生的、这些问题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是否能够链接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它的背景是什么等等。
    要进行“课后反思”,包括对课堂教学过程(或文本实录资料)进行反思。反思是就是“回头看”,然而不是所有的人在“回头看”中都能看到存在的问题。“回头看”的方法很多,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敏感性与洞察力。发现问题需要有“眼光”,教师的“眼光”就是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写作一个优秀课例的基本前提——从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从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行为中捕捉到问题,教学课例的写作才有了基础。
    课例撰写一般分三部分,引言、教学过程实录和总评。课例的中心观点是通过文章的引言和总评来阐述的,引言和总评的写法同一般文章一样。教学过程实录部分是重点,要写具体翔实。
实录部分根据表达方式又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叙述描写,可按“师”、“生”双边活动像戏剧剧本那样分段写出;二是概述说明,类似于戏剧的舞台说明,用圆括号注明,主要写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活动,包括板书、演示、书写、课堂氛围等;三是评析部分,一般单列一段,用方括号注明。
课例虽然是实录式的,但实际上并不能也没必要把一堂课内发生的一切都像录音机或录像机那样一字不漏、一景不落地记录下来。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主题,在忠于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选材和剪裁,突出课堂的闪光点,进行一定的提炼。要精于筛选,把课堂教学中重复累赘的、与表达的中心观点无关的语言、情节等进行合并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