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 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学科论文交流:从常规处着手,提高高三教学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生物高考除了注重对传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外,也更加关注对学生发展性学力的考查,更加重视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考查。为了适应高考的变革,可以从日常教学的几点常规处着手,提高高三的教学效率。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整个教学的战略指导方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顺序的安排以及课时上的分配,是教学的总体规划。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学期课时总数以及学情等情况,综合地考虑,合理地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即注重全局,把高三整个学年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全局观地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而不是顾头不顾尾,随意地安排进度,以至于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推进。从高三一学年的角度考虑,合理地安排好新课与复习的衔接,第一、二轮复习与最后难点突破的布局。对于高三来说,通常以一模二模作为划分的时间节点,一模前以拓展教材的内容为主,并辅以前三册相关章节的复习,既能及时教授新课,又能使得新老内容有机结合,做到了知识点的横向联系。而一模后二模前,则以知识板块的形式进行全面地复习。到了二模以后,则根据学情的不同,进行最后的难点突破。

(二)有效性

我认为,计划制定的“有效性”,体现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是否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要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吸收教师计划讲授的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中融会贯通,在实际应用中能合理使用。

要做到有效,首先要研究考纲。以考纲为指导方针,抛弃超纲的、过时的知识点,再将主干知识进行教时学时上的分配,既能保证不在无谓的内容上浪费课时,又能将足够多的时间留给重点难点;其次,知识的呈现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分阶段完成。在安排计划时要按照“新课→新课与旧课联系→知识板块复习→综合训练→再新课……”这样的流程循序渐进;另外,合理地安排测验、月考,对知识板块的落实及时进行阶段性的验收,并留足补缺补漏的课时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可行性

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并不是自己唱独角戏,离开,就无所谓,如果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想得天花乱坠,可实际操作时却常常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一再拖沓,那么所有预先的设定都成了一纸空谈,毫无意义。所以,教学计划的制定除了要依据考纲,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高三的生物班,普遍存在学生个体差异大的问题,如何熟悉学情,并且根据学情来合理地安排课时以及教学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尽量避免单从教师本人的角度出发,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个体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个体的个人发展需求。

二、研读近几年的生命科学高考试卷

高三甚至可以说高中三年的教学都是为了高考而准备的,那么反复研读近年的高考试题,领会出题意图、出题风格和出题难度就成了进行高考复习的前提,唯有在研究和分析高考题的基础上才能不盲目、不落伍,也才能确定高考复习的策略和方向。

(一)领会出题意图

仔细研读历届尤其是近五年的高考题,不难发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考的考察目标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命题教师不再一味地单一地考察课本知识,而是将现代科技前沿的一些理念融合到高考题中,加大信息量,增加阅读量,更是从文字、图形和表格等多方面来考察学生获取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更加注重实验技能的考察,不单是教材中基础实验的理论和操作,更提高了对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的要求。

只有在分析和了解了高考出题意图改变的前提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才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日常教学中求新求变,不被自己的传统经验束缚。

(二)掌握出题风格

高考生物题在历年的改革中已经摈弃了以往那种模式单一的出题风格,考题背景的设置多样且复杂,需要学生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一一建立起变量和定量的模型,从而才能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掌握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的科学技能,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样的改变,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比如,近五年来高考生物题中反复出现的简答题,对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就有一定的要求,这可能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所忽略的。既然考试的风格改变了,那么教师也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和侧重点来适应高考的变革。

(三)把握出题难度

尽管生命科学高考不断地推陈出新,却没有出现以降低题目难度和知识考查深度来换取题型、题貌的更新这样的现象。可以说,近年的高考题既考虑到了突破传统,也保持了高考题应有的难度。

比如基因工程及其相关内容几乎成为每一年的固定考点,并逐年呈现出题型新颖化,题目灵活化的趋向,不仅考察学生在课本上学习到的基本知识技能,更增加了图形、计算等有一定难度的考查内容,学生不仅会因为审题不明而导致答题不清,也可能会因为逻辑思维分析能力有限而不能准确答题。考点的固定和难度的增加,就更加需要教师把握好日常教学的“度”,不讲解超纲的过时的内容,但对于需要提高难度的部分也要不遗余力地进行教授和分析。

三、编制有个人特色的高三教学题库

高三教学既有新知识的教授,又有旧知识的回顾提升,且需要将四册书的知识点有机地进行纵横联系并重新融合,课时紧内容多,如何有效合理地安排随堂例题、课后习题以及阶段性测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选例题

作为课堂例题,应该要具有代表性以及全面性。例题是用来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点的,不求多但求精,一道题就能涵盖主要的重点难点,且题型丰富,考察手段多变。比如在讲“免疫调节”的时候,我会选取2010年上海生命科学高考卷的第(五)大题作为例题。这道题既有考察基本知识的题目,如第35题;同时又有考察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能力的题型如第38题;既有选择题,又有填空题,还有对学生文字表述能力有一定要求的简答题,可以说是一题涵盖多题的典范。学生仅需通过一道这样的题目,就可以将“免疫调节的多数知识点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了一次回顾。

显然,合理地精选例题对教师的读题量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例题都能从现有的题库中获取,可能还需要教师进行改动甚至自己编制,这对教师的个人知识技能和教学素养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也鞭策我们不能“吃老本”而止步不前。

(二)精简习题

合理的课后习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然而在倡导“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前提下,高三教师也要放弃传统的“题海战术”思想,务必精简课后习题,以一题带动多题,以一题开朗一片,而不是将手头上现存的习题不加选择地统统布置给学生。

要做到凡是布置的作业务必贴合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重质不重量,不做无谓的题海攻势,不做无谓的资源浪费。同时凡是布置的作业,一律认真批改,认真讲评,不出现只布置作业,却来不及讲评的现象。既浪费学生时间,又达不到任何目的。这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要有时间和眼光,从诸多的题海中筛选出适合自己学生的习题。

(三)精准考题

至于考题,不管是课堂练习还是测验或阶段考,都要有针对性。讲了些什么,讲到什么程度,自己的学生又掌握到什么程度,那么考题也应该与之相符,制定好双向细目表,严格地根据要求来编制考题,不出难题偏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以及学习能力,唯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测试的作用。而不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意地选取一套现有的模拟卷或者是联考卷不加筛选地直接使用,这样的考试是无法起到检测验收教学效果的作用的,也就是无效的考试。

当然,只要是学生认真完成的测试,一定要用足时间进行试卷分析,才不至于浪费一次考试的真正用意。并且在试后,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进行试卷考情分析,了解长处掌握短处,并在今后的教与学中加以改善和提高。

总之,细节决定成败。唯有从日常教学的细节处着手,改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高考的改革,帮助学生提高高考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