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航空知识的兴趣
上海市梅园中学 张鸣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二期课改”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思路和改革教材教法的精神”,在教师的教育工作中,掀起了一层震荡波。这些都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去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引领学生放飞梦想。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本着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办学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不断开发与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型课程。2011年开始,我担任学校拓展课《模型制作》教学工作。我当初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利用模型制作培养学生学习航空知识的兴趣,为祖国未来航空工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一点点贡献。因此,一开始我就设法在教模型制作同时教一点航空知识。但后来我发现,学生们报名参加该课程的目的多半是认为《模型制作》好玩,只要动动手,不用动脑筋等等,而不是为了学习有关航空知识。虽然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他们的动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大多数人对航空知识没有多大兴趣。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设法在教授模型制作的知识和技能时增加了更多的航空知识,而且尽量把相关的知识讲得通俗、有趣,但收效依然不明显。他们大多数人只对模型制作的知识和技能感兴趣。由于每堂课时间有限,他们感兴趣的是怎样把自己的模型作品又快又好地做出了,而对航空知识充耳不闻,或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虽然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因为模型制作需要大量的操作时间,课时较紧,教授理论知识的时间较少,所以效果甚微。后来,我虽然用了多种方法去探试,但效果还是不大。
怎样提高学生们学习航空知识的兴趣?这一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为此,我查阅大量的有关书籍和资料,去研究、去探索。
二、实践与探索
在研读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得到了启发,感到有点收获。《纲要》中关于课改的具体目标的阐述体现了一些基本理念,包括: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纲要》的第六十条中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我在想:为什么不从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方面入手呢?现代社会,几乎家家都有电脑、有网络。而学生们几乎个个都喜欢电脑。为什么不利用这一点来培养学生自学航空知识的能力呢?
同时,我也进一步研究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任务型教学法,即“以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任务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它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是一种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我国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该法在语言学习课堂教学中应用比较多。我寻思:可不可在拓展课上应用呢?可不可以把它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呢?因此,在上一期《模型制作》拓展课中,我做了一点尝试。效果很不错。我的探索如下:
在每节课下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上网查询一两个航空知识。比如:在开课的第一堂课下课前就布置了一道题,“飞机有哪些种类?”请同学们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下节课上课时利用一点时间进行讨论,每人都得发言。另外,根据模型制作的进度,在模型做到什么部位时,布置与之相关的查询任务。比如:在做机翼时,布置“飞机为什么会飞上天?什么叫机翼的升力?为什么机翼是前面厚后面薄等等” 在做发动机时布置“. 什么叫活塞式发动机?什么叫喷气发动机?”。什么叫电传系统?什么叫火控系统?起落架的种类有哪些?等等,等等。
任务布置后,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收集了很多资料,第二节课抢着发言。就连那些原本对航空知识不感兴趣,抱着来玩玩态度的少部分学生,也开始上网学习有关航空知识。因为年轻人好面子,不希望被别人看不起。虽然他们是被动的,但时间一长,他们当中多数慢慢地也对航空知识感起兴趣来。非常令人高兴,一个小小的教学尝试,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学生们学习航空知识的积极性被空前地调动起来。上课讨论的问题也非常热烈。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效果虽然不错,但我发觉还有点问题,在上课讨论时虽然很热烈,但学生们有的是把网上收集资料照本宣科读或背一遍,有的简单说几句,没有质量。有的发言要好几分钟,有的一两句话完事。这表明他们虽然上网收集了相关的信息,但未进行处理,没能形成自己的东西。这对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航空知识很是不利。同时也不利于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为促进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我对学生每人发言时间作了新规定,根据不同的主题定为30 秒或1分钟),看看谁的发言比较好,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地收集和处理信息,作为奖励,发言好的同学在当天模型制作时可以使用好的工具(我准备了几套比较好的模型制作工具)。从而进一步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新规定一出,情况大为改变。学生们为了很好地表现自己,同时也为了能够使用好的制作工具,一个个都会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因为如果不对搜集的信息经行处理,不能够形成自己的东西,也就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表述。这样一来学生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先是收集多方面的资料,理解后,从新组织语言来表达。不懂的还要继续查,继续问。自学的气氛非常浓。无意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而我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也达到了。可谓一举多得。
三、成效与展望
新的尝试,新的效果。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它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因为在课堂讨论时有的学生会提出一些比较深奥的问题。比如:有一次在讨论“飞机为什么会飞上天?”时,有个学生在发言后,就问我什么叫流体力学?如果不准备就没办法准确的回答。当时,我表扬了提问的学生,简略地回答问题后,鼓励他再进一步上网学习,学习《流体连续性定理》和《伯努利原理》。把他往“深入学习”的方向引导。也许将来他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航空人才。因为我国的航空工业比较落后,急需要大批的航空人才。因此,每次讨论时,除了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之外我会提出相对深一点的问题,让那些有较大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并告诉他们,这些问题可以和我进行小范围讨论。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很有趣的事情是在小范围讨论时,他们会拿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来问我,有时我就会“回答”不出来,这时他们会洋洋得意地给我解释,成功的感觉溢于言表。他们得意而我开心。即使我真的回答不出来问题,我也并不感到尴尬,而是更加高兴,因为我也成功了。我多么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能够拿难题来难倒我,难倒我的人越多,我就越成功、越高兴。
目前,我校有很多学生对航空知识非常感兴趣,学校领导也注意了这一点,联系了上海市航天科普中心,初步达成共建航空特色学校的协议,并正在积极申报上海市航空特色学校。
新的尝试,非常有意义。在下一期《模型制作》拓展课时,我还要进一步研究,进一步完善。
以上是我在教学方法上的一次尝试,效果超出预期。公布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也希望抛砖引玉,得到同行的指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