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最新动态
高扬生命之帆

    认识生命:人存在社会的唯一载体
    珍爱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敬畏生命:人类尊严与自信的本体
    欣赏生命:谱写青春与活力的印记
    善待生命:科学与幸福生活的旅程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本)

  生命,人类存在的载体;生命,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命,创造万物的源泉。人的一生,与生命同源;与生存同根;与生活同步。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组织力量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SOS:生命教育紧迫性
    【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提示 引导学生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也使个别学生产生道德观念的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另外,交通事故、溺水意外、食物中毒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因素的频繁出现,也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提示 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又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使一些学生不断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不良现象。
    提示 培养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意义。
    【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家庭教育总体上和青少年的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或期望值过高、或漠不关心、或过分包揽、或放任自流,忽视孩子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这加剧了部分孩子心理问题的出现。
    提示 引导家庭开展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年来,上海中小学在实施生命教育方面,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生命教育的内容、层次、形式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构架;学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等。
    细胞:生命教育内容
    生命教育要形成贯穿各学段的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系列。
    小学阶段
    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初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2年级内容1、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
    2、喜欢自己,乐于与同学交往;懂得关心家人、尊敬老人。
    3、亲近大自然,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4、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自我保护知识。
    3~5年级内容5、了解身体的生长情形,进一步理解性别认同。
    6、了解友谊的意义;懂得同情、关心和力所能及地帮助弱者;学习与他人的合作。
    7、初步认识与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远离烟酒和毒品。
    8、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正确使用网络。
    9、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初步掌握突发灾害时的生存能力和自救能力。
    初中阶段
    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内容1、了解人体的构造与各器官的功能、分娩过程及染色体对遗传特征的决定作用;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现象,认识性差异。
    2、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包括客观的自我评价、自尊自信、社会角色认同;学会自我悦纳。
    3、学习健康的异性交往,认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和联系;控制性冲动,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并学会拒绝别人的性要求,初步了解避孕的方法;学会应对敲诈、恐吓等应激事件的技能。
    5、与人为善,学会理解、尊重父母、老师和同学,学习建设性地与他人沟通与交往;培养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6、学习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承受挫折与压力。
    7、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上网;认识烟酒、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并加以拒绝。
    8、理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珍惜水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9、认识生与死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敬畏生命,学习并掌握一些防灾和应对突发灾害的技能。
    高中阶段
    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观念;培养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学会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学习如何应对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方法等;提高保持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内容
    1、认识和遵守异性交往的道德规范,学会妥善处理两性关系中的情绪问题和价值问题。
    2、了解生育过程和避孕的方法,认识到人工流产对身心的伤害。
    3、掌握尊重、理解和友爱他人的技能,学会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与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学习和了解每个人在婚姻、家庭与社会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5、学会用法律和其它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学会正确应对性侵犯;培养健康的网络素养,远离黄、赌、毒。
    6、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与技能,学习如何应对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技能。
    7、认识作为地球人的道德伦理,关心人类危机和全球伦理。
    8、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认识和体验生命的美丽;学习规划自己美好的人生。
    9、掌握防灾和应对突发灾害的技能。
    灵魂:生命教育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奠基"】生命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热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目标与"五与"】整体规划构建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
    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关怀,接纳、包容、欣赏他人,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四项原则"】生命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一代新人。为此,生命教育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2、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3、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4、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
    循环:生命教育实施途径
    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既要充分运用学科的知识点,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学科教学显性课程
    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自然、体育与健身等学科,初中的思想品德、历史、科学、生命科学、体育与健身等学科,高中的思想政治、历史、生命科学、体育与健身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
    这些学科在教学中要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小学低年段(一至二年级)
    《品德与社会》初步了解家庭、学校、社区的生活。懂得个人成长与家庭、学校的关系,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了解一些公共生活的规则。
    《自然》初步了解人体的组成、感觉器官及其功能,以及人的生长过程。引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良好的个人卫生和保持公共环境卫生的习惯。
    《体育与健身》从基本的身体练习入手,学习户外健身、游泳等的卫生与安全、简单的生存技能与方法等内容,基本掌握浅显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
    【教学建议】更多地关注儿童生活本身,要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汲取生命教育的鲜活素材,并通过游戏、录像、讲故事、模拟、游戏等活动,进行有效教学。
    小学高年段(三至五年级)
    《品德与社会》了解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的一些基本常识与道德规范。
    《自然》了解人体主要器官及其功能,人的生命周期和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合理饮食、适量的运动和休息对身体成长发育的重要性,以及吸烟、酗酒等对身体的主要危害。
    《体育与健身》以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线索,学习体育健身、保健常识、少儿健身的安全常识和部分生存技能与方法介绍等。
    【教学建议】要从儿童熟悉的社会事实出发,通过体验社会生活来学习知识,通过生活实践实现知行统一。教学时要采用讲解、示范、设境、比较、提问、体验、游戏和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所涉内容的学习要点和技能方法。
    初中阶段(六至九年级)
    《思想品德》知道生命既属于自己,也属于家庭和社会。认识到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要爱护自己的生命,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
    《历史》通过学习中外历史上优秀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使学生认识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的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创造活动,感悟历史人物对真理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和精神风貌,进而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体育与健身》学习体能常识、青春期体育健身常识、体育健身中的安全、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机体的影响、自我健身和体育锻炼与自然环境、体育健身与卫生常识、生存技能和方法介绍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青春期身体的各种变化,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科学》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新生命的诞生和婴儿发育的过程以及青春期生理发育与性心理变化的过程。了解与生育有关的健康、政策及人口发展等社会问题。知道现代健康人的特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用眼、用脑与合理的运动、休息等习惯,具有一些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生命科学》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理解人体的整体性。认识人体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认识健康的概念,学会制定健康计划。了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及其预防,了解安全用药的常识。学会对意外伤害进行应急处置的基本方法。了解多种多样的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建议】应突出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教学活动形式应力求多样化,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活动情景或场景,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参与程度。应注意课内外的结合,把课内的学习活动与学生日常的生活及行为习惯紧密联系起来。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社区资源。
    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
    《思想政治》了解人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和人的社会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看待人生价值,知道价值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矛盾。
    《历史》通过学习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风俗等人类生活内容,法律、人文科学等人类文化内容,认识作为地球人的道德伦理,关心人类危机和全球伦理。
    《体育与健身》学习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体育健身与疾病防治、体育健身的环境选择、吸烟酗酒和其它麻醉品与健康、救护基本知识与方法、生存技能所涉的知识与方法、体育健身与心理健康和体育旅游等内容,培养学生体育健身的综合能力。
    《生命科学》从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方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认识生命的延续,了解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和持续性,建立科学的生命观和进化观。了解人类的遗传病和优生。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在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小组辩论、演讲、撰写小论文、实践体验等方式展开学习,使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中实现知行统一。
    隐性课程
    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内容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要利用多种手段或途径拓展信息渠道,从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等方面获取生命教育的信息。
    八大专题教育
    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并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形成校本课程。
    【建议】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课外活动中有大量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1、班团队活动;2、节日、纪念日教育;3、仪式教育;4、学生社团;5、实践活动。
    守护:生命教育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 建立市、区县、学校三级生命教育的管理网络。组建生命教育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依托卫生、科委等相关部门和专业学术团体的力量。区县教育局行政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生命教育的实施计划,要整合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教研室、科研室等部门的力量,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学校要建立校长(或分管校长)负责制,把生命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保质保量落实课时。加强督导评估。要把区县、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效果纳入对区县、学校的督导、评估指标,把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实绩作为教师考评、表彰的重要依据。
    【资源保障】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多方位地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加强生命教育的软件建设,积极开发文本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影视、博物馆、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队伍保障】 依托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区县教师进修学院和教师德育培训基地,对全体教师进行有关生命教育基本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基础培训;对学科教师、团队辅导员要加强人文素养、生命伦理的培训;对心理辅导教师要加强生命科学和生命伦理的培训;对班主任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辅导专业技能的培训。
    【服务保障】 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依托医院、计生委、卫生保健所,心理咨询机构等社会专业机构的力量,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心理辅导、预防和干预、家庭教育咨询等专业支持,提高心理服务的质量。
    【政策保障】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认真贯彻和落实《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制定相应的规定,以保障学生的权益。要确保经费投入,用于教师培训、软件开发、课题研究等,以推动学校生命教育的有效进行。
    【社会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社会资源,提供充足的教育设施和条件,开展适合中小学生体育健身、消防安全、动手实践等生存训练活动。要加强对报刊、影视、出版、网络等媒体的监管,禁止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和不健康出版物,采取有利于保护学生合法权益、防止不良影响的有力措施。

责任编辑: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