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幼儿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对绘本阅读的重视度提高,绘本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幼儿的生活。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反思教师指导绘本阅读中的常见误区,探索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指导策略,以期充分发挥绘本阅读的价值,促进幼儿综合成长。
关键词:绘本阅读 教学指导策略 幼儿发展
幼儿绘本阅读是指在幼儿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为幼儿学书面语言做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根据皮亚杰对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2~7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所以相比其他读物,以图为主的绘本对幼儿来说更为适切。
绘本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美观性,符合儿童的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1]。对于幼儿来说,绘本是其进行早期阅读非常合适的材料[2]。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对绘本阅读的重视度提高,绘本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幼儿的生活。但是,很多家长和教师不清楚绘本阅读经验和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3]。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在不断尝试幼儿的绘本阅读活动。本文在反思教师指导绘本阅读常见误区的基础上,探索绘本阅读的教学指导策略,以期充分发挥绘本阅读的价值,促进幼儿综合成长。
一、教师指导绘本阅读的常见误区
绘本阅读是陶冶儿童情操、愉悦儿童心灵,让儿童获得生命成长的活动。孩子在阅读中应是自由、快乐、充满想象和创造的[4]。然而,在实践调研中,笔者发现当前幼儿阅读绘本的现状并不容乐观,由于思想误区和方式欠当等诸多因素,教师在指导实践中没能很好地发挥它的价值,存在的误区主要如下:
①过度强调了教师的导向作用。绘本教学时过于看重教师自身的表现,总觉得要在“导”上好好下功夫,不知不觉霸占了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
②忽视了绘本中的重要资源。在引导幼儿阅读时,往往过于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对图片的挖掘显得浅薄。
③提问层次偏低。实践中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问题,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了幼儿深入的思维及想象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
④过于口语化。有的教师本身的语言较贫乏,缺少吸引力,或者顾忌到低幼年龄阶段孩子的理解能力,而过多地使用口语,不利于幼儿进入绘本本身所要传达的美妙意境。
⑤讲知识、说道理,难以达到好的效果。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环节和提问都是围绕知识或道理的目标,扭曲了绘本本身所要传达的、更原始、更深层的意境和内涵,同时忽略了通过绘本可以体现的其他价值。由于思想误区、方式欠当等诸多因素,教师在指导实践中没能很好地发挥绘本的作用。
二、幼儿绘本阅读指导的有效改进策略
(一)从“幼儿自己阅读”到“师生互动共读”
在阅读活动开始时,教师首先要创设让幼儿自己阅读的机会,使幼儿自由地“接近”本次活动所要学习的内容,观察自己的认识对象,获得有关的信息。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教师要唤起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积极地参与到绘本阅读中来。
在幼儿自己阅读绘本之后,教师再和幼儿一起阅读。这实际上是在幼儿自己观察认识绘本信息的基础上,由教师带领幼儿来进一步学习理解绘本。教师与幼儿用互动的方式共同阅读,有助于幼儿从自由地“接近”阅读信息,过度到按照教师指导接受阅读的信息,每一次阅读活动均有一定的重点,教师可以围绕阅读重点组织幼儿开展活动,帮助幼儿深入掌握学习内容,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
(二)从“蹲下来”到“珍视幼儿的表达”
“蹲下来”走近幼儿,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学习伙伴,这是师-幼互动、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文学作品,而不是机械地“为学而学”,倡导孩子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开展阅读活动,允许孩子出错,鼓励孩子挑战同伴、挑战教师。教师应珍视孩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孩子发表独特见解。
例如,在《从现在开始》阅读中笔者曾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扮演感悟角色。故事的开始部分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于是,狮子宣布:“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可是有一个幼儿在扮演狮子的过程中,打破常规,把狮子表现得有气无力,其他幼儿都觉得很奇怪,因为在大家的固定思维中,狮子是威猛、厉害的动物。这位幼儿给了大家解释:“因为这只狮子是老狮子,他才会找接班人呀。”成人易受定势思维束缚,但幼儿却敢于想,思维更为活跃。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幼儿求异、发散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从“问题引入”到“定向设疑”
教师可在与幼儿一起阅读的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入”和“定向设疑”,采用假设性提问(如果、假如)、逆因性提问(为什么)等,使幼儿在思考中产生兴趣。当一个孩子介绍自己对某问题的想法时,可刺激另一个同伴的思考,这时教师加以及时鼓励,会点燃再想象、再创造的火花。
例如,在《蚂蚁和西瓜》中,教师设计提问:“如果你是蚂蚁,会把西瓜皮用来做什么呢?”孩子们有的说:“我可以把西瓜皮当成小船”;有的说:“拿把小刀把西瓜皮切碎了可以吃的”;有的说:“西瓜皮可以当滑梯玩”;还有的想到了跷跷板、汽车……这类多层、多向的提问,将普通的绘本故事变为让幼儿有内容想和有话说的趣事,会让幼儿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使幼儿喜欢表达、敢于表达,更乐意投入。
(四)从“感受色彩”到“巧悟补白”
绘本中的色彩为幼儿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美丽的平台,也对儿童的想象力提出了挑战。同样,绘本中的“留白”是绘画技巧,“空白”是设计手段,也为幼儿提供了想象的意境。教师引导幼儿感受色彩,巧悟补白,可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拓宽其思考与想象。
例如,绘本《变色鸟》中各种彩色小鸟的美丽深深打动了幼儿,当他们看到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小鸟栖息在树上的那一刻,似乎呆住了,都拼命睁大了双眼看图画,不少孩子一下子站起来,大声叫:“哇,太美了!”那种由图画所带给孩子的美的体验是文字无法传达、也无法代替的。而《可爱的鼠小弟》中运用单一的灰白两色,画面大多只占整幅画的一半,大量的留白和低视角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幼儿的阅读范围,幼儿能从简单中发现有趣,感悟到生活的可爱。
(五)从“教师设问”到“幼儿提问”
在集体阅读互动中,让幼儿大胆说说自己阅读的困惑,帮助幼儿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也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间存在的理解差异,更好地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避免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完全掌握了交流的话语权,而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只能做听众,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的养成。
例如,在绘本阅读《鸭子骑车记》中,鼓励幼儿在自主阅读图书的同时,运用“问号小夹子”的提示,引导幼儿记录下有问题的画面页码,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寻找、判断、想象、表达,这样的阅读方式互动性更强,在不断参与中更多的是对问题的期待和自我能力的挑战!
(六)从“有意识地引导”到“贴近幼儿生活”
对于幼儿来说,养成在阅读中观察、分析、判断、创造的习惯,往往需要教师在集体阅读中有意识地引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你一言我一语的分享、尽情交流,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绘本故事。在互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更好地把握绘本故事的核心价值、抓住绘本人物的个性特点,选择更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进行互动交流。
例如,在《我妈妈》这个绘本中,它的图画语言和文字并没有直接地表达出作者的用意,而是用一种间接的幽默方式,用了许多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对妈妈的崇拜。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笔者曾有意识地选择“厨师妈妈、大力士妈妈、天使妈妈”这三张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发现画面中蕴含的细节,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而厨师、大力士这些形象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相符,是幼儿所熟悉的,便于幼儿的观察。而天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美丽向往的,更能反映绘本故事的主旨,教师可以在活动中有的放矢,引导幼儿更细致地观察分析。
(七)从“融入游戏”到“关注情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是儿童活动和学习的主要方式,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因此,游戏也是绘本阅读的良好方式。在绘本游戏的设计中,关注情感体验,能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情感,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让幼儿自主地从绘本中得到认知,为发展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础。
例如在绘本故事《鲁拉鲁先生的院子》活动前,我反复翻看,分析鲁拉鲁先生这个人物特点,他视自己的草坪院子为珍品,决不允许别人靠近,直到遇上鳄鱼,因为害怕还不得不委屈地听从鳄鱼的话——趴在草坪上。而这一趴却让鲁拉鲁先生感受到了草坪的真正魅力。这是一次快乐的经验,这个经验让鲁拉鲁先生感受到了分享的美好。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绘本中分享快乐的含义,我设计了提问:“鲁拉鲁先生不准别人进入他的草地,你觉得他的理由是什么?”“鲁拉鲁先生赶走了所有的动物,这些动物会怎么形容鲁拉鲁先生呢?”“鲁拉鲁先生一开始睡下去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后来呢?为什么和一开始不一样了?”“鲁拉鲁先生变了,他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舒服的草地,你觉得他的理由是什么?”“现在,动物们会怎样形容鲁拉鲁先生呢?”……这些层层递进的提问,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轨迹,理解分享不是占人家的便宜,而是将自己的感觉、想法、经验、喜悦等告诉別人。最后我又将孩子们日常喜爱又适合分享的玩具、点心、书本等编成一首顺口、易记的儿歌,巩固在绘本中获得的阅读经验。
(八)从“生动讲述”到“创意表演”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应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创设一种审美意境,让幼儿感受到绘本作品的整体美,引起孩子心灵上的共鸣。表演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动态使幼儿思维更活跃、更敏捷。在让孩子表演之前对故事应有一定的选择,故事内容要生动活泼、动作性强,角色对话应较多,或者是幼儿熟悉的小动物,才能受到孩子的喜爱。
仍以《划圈圈的小鸭》为例,表演鸭妈妈带着小鸭到河边去玩的情景,有的幼儿用身体的一摇一摆来表现鸭子的动态,有的幼儿用嘴巴的一开一闭来表现小鸭走累的动态,有的幼儿用双手划水来表现小鸭游水的动态……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创意表演活动中,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刻。
(九)从“互动环境的布置”到“动静结合的呈现”
创设多元丰富的绘本阅读环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在与环境充分互动的同时进行阅读。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点读笔、ipad等视听工具也让阅读呈现出更多元化的方式。
例如,《小松鼠的连衣裙》这一绘本故事,可将故事中小松鼠去过的地方用图片的形式布置在阅读区的墙面上,并将配套的花裙子放置在旁边。熟悉的故事内容、漂亮的背景墙面、互动的操作方式让绘本阅读呈现另一种方式,变得更有趣。教师还可利用现代应用软件,如“绘本森林”、“配音秀”等,下载到ipad等电子工具中,让绘本阅读从静态到动态;还可与当前主题相结合,或者选择幼儿日常喜欢的绘本内容录制到点读笔中,让幼儿在看绘本的同时还可以听绘本,并与绘本故事进行对话和互动。
此外,幼儿平时非常喜欢的阅读区游戏是绘本故事阅读后的延伸和巩固。例如,《下雨的时候》绘本阅读活动后,在阅读区设置一片悬挂的云朵,投放故事中的角色胸饰和道具——滴滴答答下雨啦,小兔子在雨中走,小兔会想什么办法避雨?小猫被雨淋湿了,它的心情会怎样?它会怎样叫?学一学。小兔、小鸡看见了会怎样做?小猫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不淋雨了,心情会怎样?小兔在帮助别人后的心情会怎样?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模仿小动物们表演,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巩固了故事内容,也体会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
三、思考与小结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认为:绘本最为吸引儿童的是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有趣的发现之旅。在幼儿绘本阅读的“发现之旅”中,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能让幼儿直接、主动、专注、有益的阅读氛围,激活幼儿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促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语言的积累,尊重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求知欲。教师要引导幼儿真正走进绘本的世界,与绘本对话,让幼儿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获得思维启迪。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雅典.幼儿绘本多元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5,(10):70-72
[2]陈美琴.在绘本阅读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江苏教育研究.2015,(6B):41-42
[3]李星,凌汩,吴念阳.幼儿绘本阅读核心经验内涵及指导策略.基础教育研
究.2017,(13):74-77
[4]陈英姿.回归儿童本位的幼儿绘本阅读教学实践.江苏教育研究,2015,(5A):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