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提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由于心理活动课与其他与众不同,学生在课堂的感受习得也不同。所以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才是真正考验心理老师的地方,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可以同样运用在老师身上。因此,本文以一节区公开《奇妙幻想之旅》一课为例子,经过多次课堂实践与研讨分析,探索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表达。
表达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会的过程,又是记住的过程。课堂上表达的重点要放在学生从"不会"到"学会"的关键之处。基本理念是:听到,过后忘记了;看到,有可能就记住了;经历过,就理解了;能表达,才是真正掌握。[i]课堂中的表达是为了验证检测一下学生对上课所学知识的反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课堂,做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改革提倡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求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三方”对话。可是学生懒于思考,畏惧发言,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课堂成为了老师的舞台,学生养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等”的学习习惯,[ii]为了新课改的有效实施,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本课带学生进入一辆火车的情境中,通过三个活动带学生层层递进深入探索开发自己的想象力,能够体会想象力的快乐,运用想象力创造出一个自己的产品。(知识与技能目标),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学会怎样与人合作(过程与方法目标),并能够感受到合作中思想碰撞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旨在通过设计活动合作体验,看能否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并且促进他们的思考、开发想象力。
二、探索与结论
(一)营造心理活动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是制约上课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情绪高涨,感受性提高,反应积极敏捷,思维活跃,融入一堂,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每一节课学生都会觉得是一种享受。
心理课上的活动是构成心理活动课的课堂氛围的重要元素,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感受性,让每个学生能真正融入课堂。
1、课堂上营造合作、充分表达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以分组的形式中积极融入小组的讨论,在组长的带领下很好的参与进头脑风暴中想法与想法的碰撞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每一个人都对问题有着独特的思考,所以,要想解决问题,最好能够让很多人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再把这些见解集中起来,从中找到最好的方案,这也就是所谓“集思广益”的意思。[iii]
2、课堂中情景设置
桌椅排摆:班级30个同学,6人一组分成五组,按照小组把桌子并起来摆放,同学围坐在一起。整节课把课堂情境设为乘坐火车的旅行:无论在每个小组下发的火车票或者PPT的设计中体现的都是火车旅行的元素,是想让学生真正感受一场奇妙幻想之旅,身临其境的感觉。火车票也可以起到总结这节课收获的学案。
3、课堂中活动规则设置
整节课都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但是所为的充分表达需要在老师建立的活动规则上,规则要明确细化,在活动中,我明确同学们的活动时间,有计时,有分配小组每个同学的任务,这样保证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其中以及避免学生在不明确活动规则的课堂上浪费不必要的时间,也避免学生在课堂中过多的活动时间最后把评价活动不得不删去。
(二)心理活动课中的表达
在心理活动课大环境的课堂情景设计下有分火车每一站的停留,用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同学们深刻体会这节课从“不会”到“运用”的过程,全程学生参与表达
1. 个人表达
活动一中视频观看完毕后,就视频内容与老师的三个主要问题,同学们在小组内头脑风暴,每个同学都可以自愿地发表自己想到的观点,自愿表达个人的所思所想,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没有对错之分,可以畅所欲言。同学们在表达的时候老师应该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做个真诚的听众,不凌驾于学生之上,也不隔离于群体之外,敞开心扉,融入学生的世界,和他们一起讨论、畅想,进行没有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
2. 合作中表达
这节课每个活动缓解都有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有个重要的环节是一个占用半节课的活动,把自己的想象力化成一个作品,并小组成员一起在这节课中完成。他们要一起在这个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同时也要倾听别人的想法,在合作中也会有言语的碰撞,要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有合作的精神,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吵,嘲笑,挖苦的声音。需要沟通交流,学会合作。
3. 总结式表达
小组中自主表达完毕后,需要请小组中的代表起来用总结的方式来概括讨论中每个同学的想法和观点。其他在座的同学懂得尊重同学,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想法。老师应该就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多称赞,多肯定。避免学生参与度很高,但只停留在活动本身带来的乐趣,缺乏体验活动的目的和真谛,没有时间感悟到价值所在,从而也唤不起学生对主题内容的思考。
三、结论与反思
根据这节课,我总结以下几点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心理活动课中培养学生自己自主表达的能力
1、 小组形式有利于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学生在分组形式的座位中积极融入小组的讨论,在组长的带领下很好的参与头脑风暴中想法与想法的碰撞交流。全员参与非常重要,在心理辅导课上每个学生都是主角,不是起来发言的同学才是主角才有发言权,那样会比较的局限,全班30多个同学,不能每个同学都会被老师抽起来回答问题,但是小组的形式可以让每个同学在小组中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活动形式有利于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心理活动课的首要目的不是让学生学到一个知识点或者解决一个问题,而注重的是在这节课的情境中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来激发每个学生内心的小宇宙,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活动的形式应该是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活动中还融入了音乐、美术、劳技等艺术形式以及动手能力,另外,还要根据同学们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地进行科学的设计,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性。活动过程中,教师只给适当的启发、引导、示范,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自强、自立、自信,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3、评价形式有利于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同学们在活动中学到的东西在最后一个评价活动中得以总结表达,不是制作完毕简单的评奖就结束了。需要给他们时间介绍自己的作品,每个小组一分钟时间也足够让他们把自己的构思分享给同学们,也起到了提炼自己想法的活动。通过小组间的互评可以给与肯定也可以再次刺激自己的想法。重视学生的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在评价活动过程中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在这节课中,我们看到了从头到尾都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从开发想象力模仿,到想象的碰撞确定再化为实际动手操作中,从操作后呈现作品的介绍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到最后的评价其他小组的作品。每个同学都完全进入这节课,每个班级都有我想象不到的作品和想法,我也从中学习到许多,希望以后的课中我多搭建属于学生的自由创意课堂,让同学们在心理课上自主表达,以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心理需求,我相信同学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自发的获得更多。
[i] 尹玉波. 历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充分表达[J]. 考试周刊, 2017(20):174-175.
[ii]郝小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J].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2011(10):152-153.
[iii]连山编著. 找对你人生中最重要的9个人[M]. 2015
责任编辑 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