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教学设计 > 小学 > 艺术
在“美”中学会思考 ——小学美术一年级《花衣服》课堂教学案例

《花衣服》是书画版第二册教材第五单元“动物的外衣”的第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上个学期中学生通过拓印对自然界的肌理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动物花纹特点的观察和比较,进一步了解动物花纹在色彩、形状和排列上的特点,再一次感受肌理的美感。在对动物花纹特点的观察与学习中,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启发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法,借助美术语言中的点、线、面,大胆表现动物的花纹特点。同时,在绘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情感。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低年段的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浓厚,对美术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大胆的、自由的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针对低年段的学生特点,课中采用游戏导课激趣;以音乐配合图片的视听方式,创设情境,营造大自然和谐的氛围;通过观察比较,问题驱动、师生互动等方式并结合多媒体、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动物花纹的特点,初步学会用点、线、面、形状组合等方法表现动物的花纹。在玩玩、画画中丰富学生的感受。

一、课堂情境描述

一、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做一个“看图片猜动物”的游戏

2.揭示课题:《花衣服》

二、观察、比较动物花纹的特点(以“问题驱动”设置观察和思考)

(一)欣赏更多的“花衣服”

1.带着思考,欣赏“花衣服”

思考:动物们的“花衣服”各式各样,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呢?

2.讨论、分析“花衣服”的种类

小结:“花衣服”的种类——条纹、点状、块面、组合

(二)分析相同种类的“花衣服”之间的区别

思考:相同种类的“花衣服”它们都一模一样吗?

1.观察、比较条纹类的“花衣服”

1)观察穿条纹“花衣服”的老虎和斑马

2)归纳:它们的“花衣服”不一样,颜色不同,老虎的条纹,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是断开的,斑马的条纹是连起来的,排列比较整齐。

2.斑点的观察比较

1)观察穿点状“花衣服”的豹和斑点狗,不同在哪里?

2)归纳:豹的斑点大小均匀,排列整齐,斑点狗的,有大有小、排列不整齐。

3.块面的观察比较

1)观察穿块面“花衣服”的长颈鹿和奶牛,不同在哪里?

2)归纳:长颈鹿的块面花纹是一块挨着一块的,花纹之间有空隙;奶牛的块面,有大有小,不整齐。

4.组合类的观察比较

5.总结:即便是相同种类的“花衣服”,可能在颜色、大小、粗细、长短和排列等方面都各有不同。

(三)分析同一件“花衣服”,花纹在不同部位的特点

思考:在同一件“花衣服”上,花纹应该都一模一样了咯,那是不是这样呢?

1.PPT出示斑马的图片,观察条纹特点

2.PPT出示花豹的图片,观察点状花纹特点。

3.PPT出示长颈鹿的图片,观察块面花纹特点。

4.总结:因此,即使是在同一件“花衣服”上,由于部位不同,“衣服”花纹在颜色、大小和排列上也可能不相同。

三、教学“花衣服”的画法

(一)启发学生用“点、线、面”表现“花衣服”(1分钟)

(二)示范“花衣服”的画法

1.条纹“花衣服”的画法。

1)选择动物模板(斑马)。

2)用记号笔直接画出条纹(示范两种方法)

① 用双线勾勒条纹轮廓,平涂填色。

② 先画一条弧线,在线的一侧再画一笔,进行加粗。

2.互动教学点状、块面“花衣服”的画法。

1)提问,学生交流点和块面的画法

2)选择模板用黄色平涂表现花豹的皮毛使用记号笔以圈涂的方法直接画出斑点,注意表现出斑点在花豹身体各部位的特点;表现长颈鹿块面花纹时,直接使用深咖啡色表现块面,要一块挨着一块,花纹之间留出空隙;再用浅咖啡色表现四肢和头部的花纹。

3.示范组合“花衣服”的画法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1.作业要求(PPT出示):给动物“穿”上一件合适的、漂亮的“花衣服”。

2.播放音乐,学生作业

五、作业展示、评价

1.作业展示:将完成的作品,放入创设的背景中,展现一个美丽、神奇的动物世界。

2.评价

3.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六、拓展

二、分析

(一)创设情境,凸显美术学科的视觉性。

在本节课中,为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的导入和动物花纹特点的欣赏环节中,教师积极创设情境,以游戏的方式,导课激趣,以视听结合的方式,营造大自然的和谐氛围,带领学生去观察、欣赏和感受动物身上花纹的特点。

(二)“问题驱动”,凸显美术课堂的灵动性。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以“问题驱动”为主线,贯穿整节课,从而实现由简到繁,层层递进的呈现教学内容。首先,从欣赏观察动物的花纹特点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动物花纹的高度关注;然后以“问题驱动”,启发学生思考和观察 “相同种类的花衣服的花纹一模一样吗?”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进一步了解动物的花纹特点;接着,继续以“问题驱动”学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细致地观察和思考 “同一件花衣服在不同部位的花纹特点一样吗?”再进一步了解动物花纹的特点。以“问题驱动”,引发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通过生生互动下的讨论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归纳小结学习结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了美术课堂的灵动性。

(三)多元评价,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美术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思想的落实,就离不开评价。本课中采用了即时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多元评价方式。即时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学习成果展示中,鼓励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评价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三、反思

1. 本节课在基于课程标准,设计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方面,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确和到位的。在环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气氛和谐、轻松、师生互动自然有效,教学效果良好。

2. 应加强示范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评的一致性。在示范教学环节中由于忽略了前后不同种类“花衣服”的连贯性,主要是在示范组合型的“花衣服”时,采用了想象的绘画表现方式,与之前的条纹、点状和块状“花衣服”示范方式有所不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前后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对作业评价环节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评的一致性上还需更加精准的打磨,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需持更加严谨的态度。

     回顾本节课,以“问题驱动”为主线,始终贯穿整节课,努力做到:在感受美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在表现美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