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心理健康教育 > 互助你我
谈环节与细节-心理活动课《相逢是缘,相处是心》课后反思
  每次开课我的收获都很大。正所谓教无定法,学无止境。
  这次我开课的题目是《相逢是缘,相处是心》,教学目标是想通过让学生观看、参与游戏、小品,引导学生思考、体验如何做才是一个心胸不狭窄的学生,以及如何与心胸狭窄的学生正确相处。课后对此课进行了反思,总体感觉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在教学环节与细节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值得遗憾的地方,总结一下,有三点:
  第一, 教学环节设置过多,教学时间安排不当。
  听完我的课的老师可能会一种感觉,就是课程安排有点头重脚轻,而重的“头部”其实并非是我的教学重点,它只是为了引出中心特意加上去的多重环节,相反,后面的游戏及活动这个重点却只能由于时间关系而展开得不充分、不深入。这样一来,整堂课环环相扣但重点不清晰,时间分配太平均而显得平淡。
  其实试讲中我曾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老师们的建议下我从导入的6环节17分钟中删减成3环节10分钟。尽管如此,我在正式上课过程中还是明显地感觉到了这10分钟已占得太多了。最好的导入应该是既简单明了又贴近主题,但我却忽视了这一点。我在课程环节设计过程中曾产生了很多很好的想法,尤其是在导入部分,我视它为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所以导入的设计我力求层层推近、力求无懈可击。正是这样的想法让我开始便背上了一个时间分配不当的包袱。课上下来我才深深地感觉到,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导入的主要目的是引出中心,引出主题,如果对导入部分层次、结构等方面要求过高,那么结果难免会粉末倒置、时间不够。就像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正式进入主题时已是一节课的中间了,学生此时的注意力已经开始有所消减,此时再想突出中心可能会更难了。
  第二, 团体辅导活动引导不到位,不深入;
  我的这堂课是一堂活动课,开设活动课我还是第一次,虽然曾经学过如何当好一名团体辅导组织者,但真得要运用到实践教学中还真不容易。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学生个体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在团体辅导的实施过程中,引导者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团体辅导的技巧来推动学生团体的发展。我的这节课学生活动有二个,第一个是游戏《找朋友》,第二个是《小品评演比》。
  游戏《找朋友》通过让学生按照要求的人数随机组成新的小组,其结果是每次必然有一位同学是被“抛弃”在新形成的小组之外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这位“被抛弃”的学生体验一下不被接纳的感觉,继而在老师的引导下让他及其它同学思考“如何作一个心胸宽阔的人”。课堂中,我做了二组游戏,最终有二位同学被“排挤”在同学之外,当时我通过问题来采访这二位同学,提到的问题有“你此时什么感觉?”、“你觉得同学们没找到你作为他们的朋友是不是故意的?”、“他们是存心出你的丑吗?”、“你觉得他们是不喜欢你吗?”“他们这样做是不是反映了他们不承认你呢?”、“你觉得你应该怎么想?”等等,通过让这位同学来回答而引起其它同学的思考。表面上看这样可以达到引导同学们思考的目的,但其实作为团体辅导的引导者应该考虑到如何让所有同学有感受,有思考,不能忽视了游戏的其它参与者,也不能忘记了观看游戏的学生。参与游戏但没被“排挤”的同学应该通过让他们回答问题“你们是有意不让他进入你们小组吗?”等问题让被排挤的同学感受,其它观看的同学也应该引导他们思考:“你们有日常生活中有遇到类似的事情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等问题让他们体会如何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小品评演比》是我这节课的重中之重。这个小品通过观看、思考、比赛三个过程而使同学们由浅入深地学会与心胸狭窄的同学相处。应该说这个小品的设计很好,通过小品表演、讨论、即兴表演等方式可以让同学们掌握到与心胸狭窄的同学相处要学会取得对方原谅、化解问题严重程度、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等技巧。但在小品即兴表演过程中,我有一点疏忽了,就是对小品表演的要求没有明确、清晰地提出,并且在学生没有把握住重点时也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结果上来即兴表演的同学只在想方设法的找弥补措施,总想着怎么赔钱、怎么修东西,而没有关注如何缓解气氛、相互体谅、共同协商等这个中心上。这也是我在团体辅导过程中的一个不熟练的表现。如何让学生在活动在体会,在体会中思考,明确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 对上课班级学生特点把握不够,因人施教没有体现。
  从开学到我正式开课时,我其实才给预初年级的学生上过五节课。虽然只有五节课,但我能明显感受到不同班级有不同的特点。比如一班男生多,课堂气氛是活跃但松散,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常提醒学生学会纪律自控;三班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薄弱,课堂内容不易深入;……这次上课的是六班,这个班的特点是女生占三分之二,不但课堂纪律非常好,学生们的学习水平也是在年级内名列前茅的,但相比而言,学生们回答问题却又是较不主动、不积极的,学生往往习惯被老师点名提问的方式,回答问题时不太敢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之所以在这个班开课,一是希望能锻炼同学们,二是鉴于他们学习基础最好,对他们发挥出最佳水平抱有很大的期望。但上完课后,我发现我的第二个目的没有达到,因为我没有把他们的性格特征考虑进去。学生面对一下子来得那么多的听课老师明显表现出了紧张,坐在座位上一动不敢动,会回答的问题更不敢举手了,希望他们一起回答我的话他们也不说了,就连能回答上来的问题也说得结结巴巴的,或者根本就没听懂我的问题,结果一节课下来,一堂本来应该欢快轻松的课,他们却表现得严肃紧张。在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明白因人施教的道理,但我却没能真正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我想面对这样一个不太敢主动积极表达自己想法的班级光在课堂上鼓励是不够的,还应该适应他们所习惯的方式基础上再培养他们的主动性,还有他们的自信心。我要适应学生,同样学生也要适应我。我又一次明白了教无定法、学无止境的真正含义。
  在一堂课中无论是环节还是细节,都会成为这堂课成败的关键因素,面对环节要懂得、学会舍得;面对细节要谨慎认真常去思考,这就是我开课后的反思。

责任编辑 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