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七年来,我们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学校模拟成一个小社会,在学校里培养的行为习惯应该与大社会接轨、并在大社会中得到检验。因此我们提出了“小社会里学公德,大社会中去实践”的教育口号。我们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校园里设置了“六个一”,那就是:一米线、一块肥皂、一张手纸、一块班牌、一条单行道、一个警示灯。 一米线 我们餐厅里有一米线。前一位学生领餐时,后一位学生站在一米线后等候。这就是对社会生活中银行里取款时和出入境检查时一米线后等候的模拟。有了这样小社会里的实践经验,怪不得我们的学生到邮局去寄信、到超市里买东西都会与前面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既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更是一个人文明素质的体现。 一块肥皂 我们每个水龙头上都挂着的一块肥皂,无论饭前还是便后,督促学生自觉洗手,养成卫生习惯。在非典肆虐期间,我们学生的洗手更不用老师提醒了。 一张手纸 我们厕所里放置了手纸,目的除了让学生养成卫生习惯外,更是培养他们正确对待公物的态度。 一块班牌 放学时,由于学生居住分散,因此全校800名学生除住宿外,有600多位乘坐8辆校车。4:24放学,校门口放置一块牌子,上面是各号校车停放的顺序,学生从各个教室出来,自己“看牌子、找车子”。教室里人全都离开了,有一位专门负责班牌的学生就会将自己班的班牌插到校门口。4:30二十块班牌插满,值勤老师一挥手,各辆校车听从指挥驶离学校。这种自己下楼、自己找车、自己上车就是对学生自制、自主能力的挑战和主动性的发挥; 一条单行道 我们内庭院里有一条很窄的石子小路,学生都知道这是一条单行道,只能从西向东行走,而不能从东向西行走。学生们从小有了这样的意识,让他们到大社会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就不是个难题了。 一个警示灯 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都很强,许多繁华的路口都安装了能测试分贝的显示屏。我们每层楼面的走廊里都安装了警示灯,当走廊里静悄悄时,警示灯也静静地看着大家;当走廊里声音太响时,警示灯就会发出红光表示抗议,提醒学生课间不要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警示灯所起的作用既是督促学生下课文明休息,更是环保意识的强化。 有了这“六个一”的规范,我们的学生就很容易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在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中,除了“六个一”的规范,我们还针对我们学校的特点编写了“逸夫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歌”,如“用餐歌”是:吃饭以前要洗手,细嚼慢咽不开口,不剩饭菜不挑食,饭后休息不奔跑。“放学歌”:放学快速理书包,师生互相道再见。轻声有序上校车,文明礼让不争先。每学期开学前学习全校学习“逸夫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歌”,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我们还对有些具体的做法进行了统一。如学习用品在桌肚里的摆放:教科书作业本放左边,文具盒放中间,其他物品放右边,空空书包靠椅背。又如去专用教室上课前的两分钟准备,我们要求学生在预备音乐响起前作好桌面理干净,椅子塞到桌底下,灯、扇要关掉,黑板擦干净,门后钩子要钩好,窗子开关要统一,窗帘扎在同高度。再比如我们的十分钟劳动,实行了劳动岗位承包合同制度,每学年每位学生与学校教导处、卫生室签约,固定劳动岗位、劳动内容和要求,这在广大师生中反响很大,对当代少年的诚信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感,少年报的记者还专门采访了我校学生代表。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学生该静的时候静,该动的时候动,也就是“放得开,收得拢”。 比如我们学生做广播操,听到老师广播操第四节的音乐时,他们在体育委员的督促下,自觉按照指定的路线下楼,各班自行整队。而这一切都是没有老师指挥。做完操,体育老师一声“原地解散”,全校学生按照“快步、轻声、靠右”六字原则从三个楼梯鱼贯而入。全校二十个班级全部进教室只需要两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不但节约了每班按次序进教室花去的时间,还让学生有了一种规则意识。因为在社会上并不是处处要排队等候,有时靠的就是个人的良好素养和习惯。 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教育无极限”,随着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瞬息万变,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无时不在变化发展,学校的德育工作始终处于动态中,由此更体现了学校教育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由于教育的滞后性,很多做法不一定能及时显现效果,但我们坚信只要尊重教育的规律,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持之以恒,明天我们的孩子到了社会上,困难会少写,适应性会强些。更重要的是,他们现在所做的,是目前社会所倡导的,是将来社会所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