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科研 > 科技教育研究所
关于科学过程的讨论(六)
六、教学过程主要有哪些原则

我们的教学过程要注意这么一些原则(我没有小学科学教学的经验,这是从审教材的时候我感觉到的)

()实践性原则

对小学生来说就是可以直接观察,或是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如果是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那就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来建构。如果他没有这样的经验,我们要给他提供一种经验,那这种经验应该是可以直接观察的,这样获得的经验材料可以作为认识的一个起点,可以作为建构的一个起点。

()科学性原则

我们现在已经把课程改为小《科学》,而不再是《自然》(《常识》),所以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和方法,不管它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它应该都是科学的,而不是经验的。《科学》和《常识》的最大区别是:它的知识是科学的,方法是非经验的。有的时候,有些内容是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的,这是对的,但是他用于思考的、我们这个课教给他的应该是科学的,是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经验的方法。

()适切性原则

我们的过程和目标应该是对应的,过程只是手段。这次课程改革十分强调教学方式的变化,结果我们的教师产生了错觉,以为科学课的教学都要探究。其实,过去我们的教学方式只是告知一接受,现在强调的是非告知一接受。是为了去突出这个,去宣传这个,而不是说所有的都是要通过体验或者是探究,那绝对不是这样!其实过程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手段都只是手段,最终是为了达到目标,还要符合人的认知发展。有些小学科学教材做得非常好,如“气温随着时间而变化”,教材上就出了温度计,一个个温度计排在那里,然后把温度计的那一点连起来,这就比较适合学生。如果要学生完全抽象出来成了一条曲线,学生是不具备这样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而有了温度计在那里做了背景,他就会从形象思维、具体运算出发,去完成这样的任务,而不是从形式运算出发来处理这个问题。

()可行性原则

这里有许多问题,例如要求我们的课要在课内完成。11月初,我在北京做教师的培训教材的审查。现在有关新课程教师培训的读物很多,多得教师们都没有办法判断哪些读物是对的,哪些读物是不太好的,所以教育部就做了一个审查。判断哪些是可以推荐的,哪些是不可以推荐的,哪些是我们觉得比较优秀的。我们看到很多读物中,给教师看的案例都是课外的,到了课内就是学生送汇报,那就不是正规的课程教学。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课内完成的。社会上家长也有很多反映,说很多事情要家长帮学生来做,这肯定也不行,应该是学生自己来做才是可行的。

()公平性原则

现在提倡探究,小组合作开展很多活动,在活动当中肯定会涉及到一个公平的问题,使得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但是又有效率的问题,因为要在课内完成,所以怎么样来处理好这种关系,很值得我们研究。

()趣味性原则

科学课还是要强调兴趣,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在强调逻辑,强调实证的时候,不能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形式化。如果过于形式化了,学生就不感兴趣,那样可能就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目的。比如在做“轮轴、滑轮”的时候,为了强调我们的科学性,就要求学生分析这是“杠杆类机械”。我觉得我们的课堂在此有些形式化。我觉得自己在读初中的时候,对于“滑轮是一个杠杆”,我就一直想不通。我是在读高中的时候才想通的。那现在是不是所有的小学生都能想通?所以我们现在强调逻辑实证的时候,不要过于形式化。